分享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脑袋更聪明?怎样才能摆脱心理条件对我们大脑的束缚?

 随性随意过一生 2020-02-21

         如果我们一味追求某一种价值,那么我们的视野就会受到局限,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和现实。树木,对于一个只会赚钱的机器人来说,不过是造纸原料或木材,而不是能在炎炎夏日提供阴凉的大自然美景。房屋不过是一片宽敞的、

可以修建办公大楼的廉价地皮,而不是遮风挡雨的处所。

      这种条件作用窒息了我们许多潜在能力,使我们无私现实中其他的方面。认识了这一点之后,问题就在于如何从这种条件作用中解脱出来,有些思想家和作家抱着灰暗的、宿命的态度,不相信会有出路。这就是存在主义或称悲观主义者的观点。他们的观点绝不是人人都非接受不可的,东方思想的丰富遗产提示我们,解脱的途径是可以找到的。

        下面,我们博采古今学者的有关论述,提出若干指导方针。当然,这些方针不能保证你一定能摆脱心理条件的制约,但至少他可以帮助你在各种可能性面前变得敏感些。如果你发现某一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情况和需要,那么就从这方面做准备吧。

        1.对价值观质疑。     金钱对你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你必须占有一套时髦的、地点适合的公寓房子才能算幸福吗?请仔细思考检验一下,你的社会文化观所认为最有价值的那些东西是否对你也真的重要。请阅读、发掘、研究其他社会文化的价值观,老老实实地问你自己:那些适合你和你的气质。例如,在生活方式上,除了重物质,重成品、消费型生活方式之外,你是否能从比较内在,重精神,重生产的价值观中得到更大的满足?或者,你是否想把两种类型的生活方式融合起来?

       2.摆脱依附      设想以自己是一台录像机,不时地记录自己的所作所为,然后播放出来,抓住一些片段进行观察。换句话说,你必须学会超脱的本领,把自己从日常活动中分离出来,训练自己经常反躬自问,检点自己的行为。(“我还有许多重要事情要做,为什么偏要不停的看电视呢?”)你的目的何在?你自己以及周围的人从你特殊的生活方式中究竟得到什么益处?

        3.品质检验。      你喜欢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吗?不愿意与别人共享幸福吗?你经常利用别人达到自己飞黄腾达的目的而不对这些人报答吗?当有人请你详细解释某件事的时候,你时常发火吗?正如你自己总结的那样,每一个人的身上,除了积极的、建设的一面而外,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消极的、破坏的一面。这些消极的东西,是我们与我们的四脚伙伴所共有的,如贪婪自私、

嫉妒、自我陶醉、易怒、懒惰、烦躁和偏见等等。消极的品质奴役着我们,要想摆脱它们的影响,第一步必须承认它的存在,然后才谈得上改变它或摒弃它。

        4.旅游。     在莫斯科买任何东西都必须排队。在巴黎,或者在有教育的北美人当中,用刀子切割色拉是令人作呕的。在伦敦,传统的文明至今还围绕着下午喝茶时进行。……接触其他文化往往能受到启发。(尽管有的人无力承担旅游费用)旅游能使我们对自己微妙的文化癖性进行自省,能为我们提供各种选择的可能性。如果不旅游,你可以花点时间接触外国朋友,或深入到亚文化群中去,这也可以帮助你得到某种借鉴。

        5.不随流俗。     我们多数人都见过行为古怪的人或称作不随流俗者。有的人头上顶一个箱子,把他个人的全部财产放在里面;有的人剃光了头,身上裹着像被单一样的袈裟,站在街口,嘴里不时的念着“baba    au    rhum…”(法话,意为“朗姆酒配水果蛋糕。﹎译者)也许,他们的奇形怪状会惹你生气,但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长处。在任何社会,要求遵从的力量总是十分强大,个人想抗拒这种力量是困难的。事实上,照别人样子做,总比标新立异要容易得多。我这里不仅指外貌和行为,而且也指思想。外表与人一致远不如内心一致那么重要。你必须学会对你的意见、信仰和由于文化原因摆脱不开的那些思想大胆地提出质疑。以所属的社会文化认为重要的那些东西,可能你自己也认为重要,也可能认为不重要。

        6.宽容   

“你应该读读这个,你应该欣赏这个……”,教条主义者总是处处限制别人的自由,但更重要的是,他常常限制自己的自由。请你好好想一想,生活中任何一个方面,决不是只存在一种观点,一种处理的方式。你能列举出相反的例子吗?你要老老实实地说。事实上从选择世叶到清洗浴盆,生活中无论什么事,都存在多种选择性和多种信念。对于身边发生的事,常常可以作出不止一种解释。但我们往往不加思索地马上得出结论:只能做独一无二的解释。你这样看问题就清楚了﹎比如玻璃杯,你可以说半满,也可以说半空。“不”意味着“是”;恶运也可能是披上伪装的幸福。如果对这类微妙的解释变得敏锐起来,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自己强加的种种限制和知觉近视病中解放出来。

        7.向社会组织挑战       你可曾注意到,凡是从广播、电视中播出的新闻,我们往往深信不疑,奉为福音。例如,当医生说,吸烟是肺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我们从来不提出质疑。我这里不是说医生或电视广播都错了,都在说谎,而是想说明,几大社会组织机构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医疗、宗教、舆论、政府、教育和企业,是任何现代社会的六大体系,它们构成社会中坚,协同一致的发挥作用,建立起一个社会的规范。它们是控制、灌输和心理条件作用的主要官方源泉。在火热的60年代,“习俗社会”这个词,曾经是这些社会组织给予所属成员的属性标记。但今天,人们对几大体系的影响力变得敏感起来,不少人开始提出质疑,不愿意让它们左右我们的生活。

        8.不要期望        我们当中有许多人期望着结婚,生几个笑眯眯的小宝宝。另一些人又期望登上本公司最高职位的宝座,以便在摩天大楼豪华的办公室里工作。但是,各种各样的期望对我们心灵和感觉会产生一种持续的、隐蔽的控制力。在某一时期内,由于专心致志地想实现自己期望,我们常常会错过了许多选择的机会。如果我们把这些期望搁置下来(但不要泯灭了志向),我们在分析情况时就会变得更客观,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毫无保证的失望。

        9.力戒沉溺     沉溺有多种形式。比如有的人时时刻刻都想买一辆名牌“奔驰”汽车,有的人时时刻刻想都想买一部名牌手机,有的人必须每星期一晚上看一场足球比赛,有的人总想挣很多钱,永不满足。……不仅抽烟、喝酒、吸毒会使人沉溺,物质享受、金钱、体育运动、食物、音乐、出风头的欲望、睡眠、电视、对旁人的依赖等等,都可能导致一个人的沉溺。为了摆脱它,首先要看到自己已经沉溺在什么之中,然后才能从他的魔力中挣脱出来。

        10.打破模式      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在模式中进行的﹎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习惯于这类常规,使我们变得像机器一样。这种机器人式的生存方式,这种机械性、刻板性,常常使我们无视于各种可能性。事实上,我们很少对我们生活的性质提出质疑。相反,我们不自觉地通过看电视、

喝酒、吸毒、追求幻想、看小说、看电影、消遣度假、玩游戏、放纵性欲、睡觉等方式,来改变我们监禁般的常规生活。

        为了让这些指导方针充分的作用,你必须保证它们是以自然的而不是强制的方式出现。提出这些方针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帮助你获取个人自由,超越心理条件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会发生许多事。我们所想,所相信的,可能并不是事情的本来面目,而是自己臆造的或在心理条件作用下产生的观点。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可能包含着我们从未考虑过的重要性。

     

        白痴这个称呼可能是用来赠给这样的普通人,他常常错误的解释身边发生的事,错误的解释自己或别人的所作所为。他这样做似乎蛮有道理,对于他和他的同类人来说,生活和思想领域里的多数事情都合乎逻辑,真实可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