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歌: 朴二枳三四两黄,小承微结好商量, 长沙下法分轻重,妙在同煎切勿忘。 相关条文: (1)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下利,讝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讝语,属小承气汤证。 (4)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大便必复鞕而少也,宜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5)阳明病,讝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 (6)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出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桂枝汤主之。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7)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方组: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煎服方法: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小承气汤,病人便秘但是肚子不痛,同为阳明腑实证,小承气跟大承气的主要区别就是有没有放屁,为什么便秘会放屁呢?当你的宿食堵在小肠里边的时候,大肠里边没有东西是空的,小肠里的宿便腐化产生矢气,所以病人不断地排很多气出来,这样就知道是堵在小肠,用小承气汤。 堵到大肠里面,没有矢气排出,不会放屁,少腹痛,这就是大承气汤。所以个人应用心得,同为阳明腑实证,大小承气汤的主症区别就是有没有放屁。 |
|
来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