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万方:失去爱人,更懂爱情

 愚舟唱晚 2020-02-21

作家万方:失去爱人,更懂爱情

 

作者:冯在

 

电视剧《空巷子》近期在各家卫视热播,小说原作者、著名作家万方一集也没看,她正安静地坐在家里创作她的下一部小说。 

 

《空巷子》根据万方的中篇小说《华沙的盛宴》改编,是她“女性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前两部《空镜子》、《空房子》被拍成电视剧之后,都创造了不俗的收视率。

 

万方家的客厅很大,温暖的阳光从一排大大的窗户里射进来,我们就坐在窗前的一张方桌旁聊天。

 

万方说,她写《空巷子》、《空镜子》、《空房子》这一系列,是想写出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对人生美好情感的追求。

 

《空巷子》描写了上世纪80年代两个十几岁的女孩华沙和齐乔的成长故事。在万方看来,“十几岁的女孩看待爱情还只是出于本能。经历了恋爱、失恋之后,她们的身上,就会多一层自我保护的壳,这是一种成长。可相应地,人生中就少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所以写到华沙到北京上大学了,我有一种惆怅的感觉。她就那样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少女时光,奔向了一个复杂的世界。”

 

《空镜子》里的姐妹俩孙丽和孙燕大概在二十六七岁的年龄,是“长大了的华沙们”。在有了一些初步的人生经历后,她们对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追求什么样的感情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孙丽是她想要得到的她就一定去追去抓;孙燕则比较传统,她是那种把爱藏在心里的女孩,她对生活、对情感的要求都非常简单,希望好好地爱一个人,做他的妻子,然后两个人平平静静地过日子”。

 

到《空房子》,女主角都已经四十多岁,有了婚姻和家庭,但生活却远不是她们想象中的模样。对这个年龄段的女人,万方有着更浓厚的感情,更深切的理解,“爱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亲情,两个人就被生活的惯性推动着往前走。女人对于爱情的感觉经不住生活中鸡零狗碎的琐事腐蚀,慢慢变得迟钝,久而久之,就会稀里糊涂地生活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中。但是偶尔,她们也会若有所思,于是,那些被遗忘了的对生活尤其是对爱的渴求,又会被重新唤醒。女人了不起就在这个地方,不管经过多长的岁月,她们的心都不会麻木,对爱情的渴望就像一块火石,在生命的任何时刻都可能迸出火花……”

 

万方是曹禺的第三个孩子,1952年出生在北京,在“文革”中长大,没有学上,16岁就到吉林农村插队。

 

万方说,《空镜子》的创作初衷是出于一种对生活的无奈。“我一个初中同学,她很早就离婚了,也想过再找,但没找到合适的。后来有人给她介绍了一对象,见面才发现他们几年前就经人介绍接触过。那男的跟一个护士结婚后,护士病死了。绕了一圈他们又见了面。我听后,忽然觉得生活中存在着那么一种潜流,像漩涡一样,在你看不见的层面转。生活就是轮回,这种轮回是不可抗拒的。人生最大的无奈就是,你喜欢的东西不一定能得到,不喜欢的可能还会转到你眼前”。

 

万方说她一直在试图拉开自己与笔下人物的距离,但事实上,每一次写作都烙着属于她个人的深深的痕迹。万方承认,她对于爱情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的影响。父亲曹禺有过三次婚姻,万方的母亲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母亲去世后,1979年,69岁的曹禺和56岁的李玉茹结了婚。其实,早在1937年,曹禺和李玉茹就已经结识,成为了亦师亦友的知心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没有能够在一起。没想到这段姻缘却在两人都步入晚年时得以继续。“我的继母李玉茹那时是上海京剧院副院长,又是名角,但女人往往是要照顾男人的,为了照顾我的父亲,她放弃了很多。”不过万方也体会到了李玉茹的那种满足。直到去世前两天,李玉茹还对万方和小女儿李如如嘱咐,要她们多看看当年自己和曹禺的通信———那整整一大箱子的通信,每一封都代表着她得到的幸福爱情。

 

5年前,万方的第二任丈夫因癌症去世,带给她极深悲痛的同时,也使她开始反省人生。“我爱人在的时候我们也会争吵,当他真的病了,走了,才发现一切都是那么值得珍惜。说到底,人生其实就是由一段段的感受组成,你曾经拥有的爱情、友情(即使它们是短暂的),才是你真正享受过的。”

 

女作家王海是万方十几年的朋友,她很了解万方的生活和心灵变化轨迹。她曾说,万方作品越来越温情,强悍的东西消失了,变得宽容、温馨,以一种俯视的、智慧女性的眼睛来观察情感问题。万方自己则说,在生活中她有很多困惑,她现在更愿意把写作当成一个解惑的过程,“写作能让人把问题想得更深一些,更透一些。”

 

来源:《环球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