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洪武年间,一个姓王的人,从浙江奉化迁...

 文殊院士 2020-02-21
明朝洪武年间,一个姓王的人,从浙江奉化迁居到浙江省嵊县葛竹村,从此王氏一族就在此定居。在清朝嘉庆年间有王氏族有一个叫王有则人,曾经召集流亡之人,在皖南、浙西开垦战乱时期遗留的土地,很快致富。王有则娶妻姚氏,生有三子一女。姚氏死后,续娶姚振昌之女,又生一女二子,该女即王采玉 。

王采玉只是一介女流之辈,养家十分困难,幸亏她有一双灵巧的手,她以做针线活,贴补家中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王采玉到了出嫁的年龄,她嫁给了一个曹家田一个姓竺的人,婚后第二年春天王采玉生了一个儿子,王采玉夫妻十分高兴。可不幸的是孩子生下数月以后,突患急症,没有及时医治就夭折了。当年秋天,曹家田一代霍乱流行,她的丈夫也死在渣场霍乱之中,儿子夭折,丈夫去世,给她的打击很大。而且这个时候有人说她,面有克夫克子之相,让王采玉大受刺激。让她有了遁入空门的念头。

葛竹村附近刚好有一个尼姑庵,王采玉就到尼姑庵出家,但是她母亲认为她还年轻,不允许她出家。在王采玉的坚持下,母亲无奈只得同意,但是她不允许女儿剃度,因为她认为也许女儿只是一时兴起而已。从此王采玉成为尼姑庵中的一个尼姑。

王采玉太年轻了,才双十年龄,难道真的在尼姑庵中了此一生吗?在溪口有一个叫蒋肇聪的人,头脑精明,十分会做生意,家里颇有资产,而王采玉的堂兄王贤东就在蒋肇聪的店铺里当伙计,此时蒋肇聪的原配夫人去世,他也一直没有在娶。

这让王贤东想起了自己当尼姑的堂妹,一次他请假回家路过尼姑庵,进去看望带发修行的堂妹王采玉。王贤东谈着谈着就谈起了溪口东家的情况,有意将堂妹嫁给自己的东家。王贤东然后用关心的口吻劝道:“采玉,你如此年轻,要想在此出家终老,漫长的岁月,殊非容易……”

王采玉其实也不想自己的一生就这样浪费掉,但她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就说和自己的母亲商议下。天下间的父母哪有不希望自己儿女好的,王采玉的母亲一听,就知道女儿有意,于是让女儿还俗,再嫁。

就这样在1886年6月,23岁的尼姑王采玉还俗,嫁给了比她大22岁的蒋肇聪,当了老板娘, 小日子过得不错,不仅如此,她还能时不时的帮衬着一下娘家。嫁到蒋家第二年九月十五日,王采玉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瑞元,这是她的长子。而王采玉和她公公都信佛,也都迷信算命看相,听了“必出贵子”的看相人之言,公媳俩对王采玉生下的这个孩子格外疼爱,寄以“光宗耀祖”的期望。
而这个叫瑞元的男孩,在后来改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蒋中正蒋介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