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津疏影

 朱晓剑 2020-02-21

今年,天津问津书院六年了。

陆续收到问津书院五周年编辑的图书,最新的三种是“问津疏影”,分小说、诗歌、随笔三卷。读到不少老朋友的文章,好像回到了旧时光。回忆起去年去天津参加问津书院的活动,还一起去海河边淘书。

如今的书院遍地开花,有人文情怀的不在少数。但像问津书院这样坚持研究地方文化的,却不多见。

最近,看到一些城市在做自己的品牌图书,虽然各有侧重,呈现出来的价值也不同。比如江苏的“江苏符号”、苏州的“吴中文库”、温州的“温州古道”等等,都有精彩的作品。

成都作为天府文化的核心区域,在传承天府文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以挖掘,这一块的研究人才也是奇缺的(研究费时,收入却未必增加)。不管怎样,在面对一座城市的文化时,当下应该有更多的作为。

几年前,一群朋友做“微城市”联盟,研究各自的城市文化。这是在天津王振良、南京张元卿兄带领下开始的。如今,已有不同的成果出现。这是可喜的事。

由“问津疏影”,让我们看到城市文化研究的未来。

成都时代出版社所推出的“天府文化书系”,是成都目前最有规模和市场的一套关于天府文化的丛书。每本书从不同的视角解读成都这座城。假以时日,这个系列也必将引领天府文化的潮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