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奖并非是评判作品的唯一因素

 朱晓剑 2020-02-21

事实上,一部文学作品会怎样?需要交给读者和时间去检验,而获不获得这样那样的文学奖,并没有什么要紧。这样的道理,大概不少人也都懂得。

有意思的是,最近微信上还流传作家残雪的一个访谈。她说:

许多作家都在文坛混,同那些所谓批评家抱成一团来欺骗读者。因为现在大多数读者还不够成熟,分不出作品的好坏。当今时代是作家们“混”的黄金时代。为掩饰自己才华耗尽,就把“混”称之为“转型”。

对于清醒的作家来说,自然知道作品的价值在哪儿(这并不是说获奖作品有什么不好)。当我们评价一个作家的作品时,倘若仅仅是看他获过怎样的文学奖项,而忽略掉作品本身的评价,就难以得出客观的结论。

作为一个正常思维的作家,大概都会凭借作品赢得读者的青睐。若说今天读者不高明的太多,实则是低估了读者的阅读判断价值。经过这么多年的各种阅读练习,读者在分辨作品时,会引入多种价值判断,一部小说能引起读者思考的绝不是单一的向度。这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在今天,更是如此。

如果要说作家在今天的存在价值,就是不断突破自己的创作视域,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阅读内容。至于作品在未来会怎样,那是未来的事,毕竟每一部作品出来都是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这里的题图,就是北京朝阳区文化馆推出的杂志《芳草地》,虽然只是区县级的刊物,却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