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老师的新书《曾经,我在乡下有块田》收到一段时间了。 编辑这样说: 🎉🎉这本书是一个成都近郊的80后关于小时候的回忆。为了生活,父母的那些艰辛,读来真是泪眼朦胧;小时候在乡间田野的乐趣,读来又让人忍俊不禁,仿佛回到了我的童年,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间撒丫子奔跑的天真;书中的家庭生活,田园风光,小时候男孩子们“伤害”过的各种小动物,费头子们在夏天抓鱼捉泥鳅黄鳝,吃过的榆钱儿、桑葚、红泡儿、地果儿等等;还有围着爆米花机的那种期待和喜悦;也有因为读到一份报刊,惊讶于文字的神奇;乡下一些有趣的人物,那一定是小时候最爱听的故事;至于斗鸡啊打玻璃弹子啊扇烟盒啊,女孩子的跳房子跳皮筋抓子儿等等这些都是小儿科了。总之,这是一本语言平实却又体现出作者文字功底的书,值得80后90后的小伙伴们珍藏的记忆! 这是一本天府文化元素的书。因为作者小时候就出生在龙泉驿区柏合镇天灯村。 天灯村有一种酒,叫天灯酒。据说,烤酒的师傅水平很高,后来就去了全兴酒厂。 关于天灯的由来,作者有一番历史的追踪溯源。 关于柏合镇的记录也还有很多。多年前到过柏合镇采风过,那时候还不认识李老师。 李老师,还有个笔名叫锦城夜雨。在成都的媒体上没少读过他的文章,细腻,有味道。 关于柏合镇的不同世代记忆,让我们看到了丰富的川西小镇生活。
值得一说的是,在这本书里,诗人于小哩配上了精美插图,让我们看到满满的童年回忆。 许多成都人,曾经乡下都有一块田。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这样的田地也就越来越少。这似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们生活的越来越不接地气了。 读《曾经,我在乡下有块田》,让人想起旧旧的时光里,那些妙趣横生的旧事,一下子都很遥远了。追也追不回来了。时髦的说法,那是一种“乡愁”。 这也许是下午的乡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