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的生态美学,行走在文化的边缘

 朱晓剑 2020-02-21

我读故我在系列之十一

前几年,一直在写微阅读系列。有《微阅读》一书在2014年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对一个爱阅读的人来说,阅读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记录阅读与当下发生的种种关系,这其中有美好,也有不完美。这都没有什么要紧,关键是我们在思考。嗯,我读故我在。

1、内蒙古读书会,三月成立就闹分裂了。主席有塞外鬼才之称,其声明有意思,秘书长贺雄飞鉴于主席未经同意,擅自发表不当言论,提请罢免主席。读书会“内蒙古精英沙龙”则发帖,俩人PK,看谁适合当主席。前几年,成都的诗词协会的一场闹剧,与此多有相似。

2、收到夏春锦兄寄来的《桐荫话书》毛边本和平装本,快乐的周四。俺写了篇序言。子张老师的序言写的很好啊。

3、收到语文出版社谢老师快递来的《中国文化何处来》,文化起源说,虽有一时的定论,也有可探究之处。另外,理洵兄的《魏晋风流多少事》,即将出版,这本书不少文章刊于《天涯读书周刊》,也早有计划出版了。

4、第十四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下半年在甘肃张掖举行,届时,将推出新书《我在书房等你》。书稿已进入到出版流程了。

5、最近,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评选出来。感觉如同第一届一样,好像“书香之家”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阅读推广也好,读书写作也罢。作为一个活动,没有持续影响力,就很难在未来走远。“书香之家”是荣誉称号,更在于践行一种可持续的有机生活。

6、现在,陈子昂诗歌奖抄袭事件并没有想象中的效果,大致情况已很清晰:彼此熟悉的诗人,岂有可能抄袭?诗歌奖的炒作终究会成为过去式,艺术才有未来。当太多的炒作占据诗歌空间,实在是诗歌的不幸。有意思的是,遂宁有两个陈子昂诗歌奖。

7、三月份,青年作家杂志宣布与杜甫草堂合作,推出《草堂诗刊》,将于五月出版。据说将打造国内稿费最高的诗刊。不过,在三台县早有一个《草堂诗刊》存在,这只是内刊罢了。

8、《给孩子的动物寓言》,黄永玉著。这是黄永玉数十载艺术成就的精华体现,童稚趣味、灵性十足的动物画作,贴近孩子的心灵,给孩子以艺术的陶冶与享受,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同时,这也是黄永玉人生的智慧结晶,包含对生命、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通透的人生观,与漫画相配,一句充满机锋的短语或段落,或精辟、或讽刺、或俏皮,或温馨,在幽默中引发孩子对人生、世界的智性思考。

9、《四分之三的香港:行山、穿村、遇见风水林》,刘克襄著。2006年秋天,刘克襄开始在香港行山,继而体悟广达四分之三的郊野才是香港本色!凭借着长年走访山野和自然观察的经验,他摸索出独到的行程。刘克襄率性地勾勒路线,行山穿村的内容溢出了香港现有登山指南的范畴。他以扎实的台湾经验,道出香港的南方生态美学。他的热情感染了香港读者和同行的学子,启发他们关心家园大地。跟着刘克襄行山穿村,发现香港绿得好经典.

10、《城市的形成》,斯皮罗 科斯托夫著。杰出的建筑历史学家斯皮罗·科斯托夫试图探索城市建造的普遍现象——即城市如何及为什么成为目前的样子。科斯托夫教授重点讨论了有机模式、网格、图形式城市、壮丽风格以及城市天际线等一些主题——从中解释城市模式蕴藏的秩序,书中数百张照片、历史图片和特别制作的图解镶嵌出一个关于城市建造的全球画面:精心塑造而成盼中世纪锡耶纳。作为英国人统治中心而建立起来的新德里,自封为世界社会主义首都的莫斯科的改造,以及城市天际线从宗教与公共性的象征物到商业集团私有摩天楼群的转交……在所所有这些章节中作者不断强调出自己的观点,即城市是社会共同体的象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