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生殖隔离是伪科学吗? 为什么?

 大师兄666999 2020-02-21

人类和其他任何灵长类动物都有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已经是经过实验或者观测证实的生物学现象,并不属于伪科学的范畴,所谓的伪科学是指已经被证伪而仍有人坚持的理念。

生殖隔离的含义并不是生物之间能不能交配或者生出后代,所谓的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科属的物种之间没有有效的基因交流,像老虎和狮子虽然也可以交配生出是虎狮兽或则虎狮兽,但是狮虎兽或者狮虎兽缺乏生殖能力,不能形成稳定的后代种群。生殖隔离的形成主要是长时间的缺乏生殖交流,现代科学家认为人类也是起源于一支古老的猿类动物,但是人类的染色体只有23对,而猿类却是24对,主要是历史上人类始祖和猿类长久地缺乏生殖交流,而两者的基因或者染色体都在变化,慢慢地染色体的数量以及染色体的长短等无法形成完美的配对,人类和猿类就具有了生殖隔离。这种现象形成的具体机理还有未明确的地方,但是人类的基因突变速率等显示人类的Y染色体正在缩短,没准再过若干年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也会改变。

现代的科学一般认为生殖隔离形成的因素包括地理隔离,一个生物的不同种群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就会导致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化,达尔文在随贝格尔号全球考察的时候,就发现不同的环境会使同一类的动物表现出不大相同的性状,就是因为地理隔离会使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缺乏生殖交流,而生物又会不断地变异,时间久了就会使不同的生物种群的基因库有一定的区别,由于各自生活的环境的区别,分别向着不大相同的方向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的进化主要是由于生物基因库的变化,基因库中不同的基因频率的变化导致生物大体地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使得生物的差别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生物的基因交流太大无法形成有效的生殖交流,慢慢地演化为不同的物种。

现代海洋或者陆地上,也偶然有一些不同种属的生物结合的现象,像一些小型的鲸和海豚类能结合生出后代,但是后代却缺乏生殖能力,也由于长得比较奇特,会受到父母双方种群的排斥,无法形成稳定的种群。不过这类远缘杂交也偶尔会形成具有一定生殖能力的后代,某些骡子(马和驴)就有生殖能力。因为母体细胞线粒体基因的作用,会使得后代更像母亲,也可能对生物的遗传或者变异有一定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