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总是空洞无物,你可以试试这两种方法
学生作文的存在问题: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对于身经百战的高中学生,他们对材料作文一点儿也不陌生,积累了丰富的应试经验,甚至有模板 先审题,确定立意,然后拆分三个分论点,总分总格式,本论部分三个自然段,层次分明,一般不会被判低分。 他们会炮制出类似这样的一个层次:
这样的文章有思路、层次,但是比较空,相当于说正确的废话。 这篇文章的第二段是这样写的 找准方向,弥补短板。根据木桶效应,最短的那块木板最终决定了木桶的容水量,人亦如此,要想达到更高的层次,我们就应该弥补自己的缺点。譬如学习,唯有补好了自己的弱科,你的总成绩才能有质的飞跃,所以找准方向很关键。 这样的文章是'务虚'的,缺乏现实事例的支撑,文章陷入空对空的误区。老师在电脑上阅卷,一份卷子的停留时间只有几十秒,在这很短的时间内你要让老师看到你的与众不同之处,就不能在内容上去套路。 如何解决呢?1.方法一:化虚为实。将材料的内容具体化。材料'补,本义指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是'补'的表面意思,那么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弥补道德的缺陷,修补破裂的情感,修补缺失的道德,修补流失的传统文化,修补扭曲的心灵,修补缺失的道德等等。要从表面到深层。 '补,可能是画龙点睛,也可能是画蛇添足……不同的'补'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是补得结果,我们要写到补,还得写出补的效果。 这道题实际上可以转换为一道半命题作文,以'补————'或者是'———的补'为题写一篇作文,要写出补的对象,补的注意事项。这样经过由虚到实的转变,有对象就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了。 我们看一篇文章 智以补形,德以补格 韩雪怡 人生需要弥补。每个人的人生都存在缺憾,需要不断摸索和努力,才能获得弥补的机会。有的人品德高尚,成就却平平无奇;有的人腰缠万贯,行为却令人发指;有的人智力超群,德行却不被认可......我认为,人生最重要的当属智慧和德行,智慧可以弥补物质上的缺憾,德行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缺憾,二者兼有,便有了追求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的'入场券'。 缺憾有很多种:外形、金钱、品格、智商、情商......它们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外形影响第一印象,金钱影响物质生活,品格影响道德修养,双商则影响待人处事......不可否认,每一个方面都很重要,都需要我们竭尽全力去弥补,但我认为,拥有了智慧和德行,便有了弥补这些缺憾的钥匙,有了'打通任督二脉'的可能。智慧给予我们才华,赋予我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德行给予我们情商,赋予我们包容一切的内心。 智以补形,智慧的力量弥补才华的不足和物质的缺乏。很多年前,一个不高不帅,甚至口音很重的湘西小伙子,怯生生地站上了西南联大的讲台,起初面对学生,他涨红了脸,讲不出一句话,最终,却用自己的智慧征服了学生,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并弥补了才华的缺陷,用一篇篇动人的情书获得了爱情的青睐。马云、董明珠等企业家出身贫寒,却用智慧创造出了令人艳羡的财富。智慧并不一定要与生俱来,后天的勤奋和努力也可以弥补智慧,每读一本优秀的书,智慧就会有所增长;每学一个实用的知识,智慧就会有所提升。智慧是每个人的'天赋',智以补形式每个人反转人生的'秘诀'。 德以补格,德行的力量拓宽我们的心境和个人的品格。北京大学首任校长蔡元培先生才华横溢,无疑是当时的学术泰斗,但在一次会议上,却被后辈钱玄同质疑'字体蹩脚',让会议的气氛瞬间尴尬,元培先生自嘲'考官喜欢黄山谷字体'才选中自己,毫不介意钱玄同的冒犯,不仅给自己下了台阶,更缓和了现场的气氛,成为一段佳话。这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反映出蔡元培先生的涵养品行和内心境界,表现了德行以提高人生品格的真正意义,让我们的心中弥漫着敬意与温情。德行是个人的修养,是品格高低的'试金石'。 人生存在缺憾,人生也需要弥补。趁着年轻,去努力吧,去争取'德智双馨',在物质和精神上充实自己,去争取圆满的'金钥匙'。 点评:韩雪怡同学的这篇文章,没有空洞的去说,为什么需要去补,如何去补等等,而是将要补的内容具体化。第二段例举人生的缺憾'外形、金钱、品格、智商、情商.....'这些就是要弥补的对象;第三段用'智以补形'、'德以补格'都是将补充的对象具体化,而且中心句整齐,给人一种建筑的美感。 2.方法二:反弹琵琶,切中要旨。大家都在写补什么,怎么补;你写写不用补,不要补,可以吗?当然可以,符合题意吗?完全符合。'也可能是画蛇添足'反弹琵琶,是和大部分人的思维对着干,并不是和题目要求唱反调,反而题目本身就有这种含义在里面。我们看这篇例文: 缺憾也是一种美 常凤仪 人人都祈盼幸福,苛求完美,但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如同姹紫嫣红的花朵,娇艳凄美的秋叶,终会凋谢和飘零;亦如壮观美丽的夕阳,终会西下一样。如果可能的话,你是否愿意拿起手中的笔,为世间万物补写下完美的结局? 牵起针线在生命的丝绢上游走,每个人都小心翼翼,收起粗糙的性子,用手中的针线补起缺憾和不足。然而大多数时候,残破仿佛才是常态。正如老子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也许人生的真谛正在于这种缺憾之中。 弥补了缺憾,却遮盖了生活。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皱褶,皱褶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人生如同一个五味瓶,装满了酸、甜、苦、辣、咸;人生亦如一团乱麻,总会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所以有微小缺憾的人生,才显得真实,也更加显得珍贵。如果史铁生可以向大海奔跑,那他是否还会拿起纸笔,在被生活的荆棘刺得满心疼痛时,依旧勇敢地抬头?正因为经历了人生的挫折和失败,才使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和深厚,真正体会到成功的辛酸和喜悦;正因为忍受了孤独和无奈,才使我们拥有坚韧和耐心,真正懂得了珍惜友谊和感情;正因为耐得住平淡和落寞,才使得我们心静如水,真正体味生活的宁静与温馨。倘若这一切都被我们抹去,为前路铺上大好通途,又怎么会体会'风雨之后见彩虹'的美好和'虚惊一场'后的庆幸? 弥补了缺憾,却消解了诗情。 五千年来,汉民族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赋予了残缺艺术与诗意。月亮之美不在圆满,天上万种风情的残月,如一把银打的镰刀,从黑黝黝的山峰头上伸了出来。'残月下寒沙,残月映石壁,残月敛衰容,残月落朝璜',月的残缺给人以美的遐思,也给人哲学的体悟。月儿残了,不是缺憾,因为它把月圆的美好留给了明天。倘若我们将残月补为满月,一年四季它仍在那里,怕是连'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也会少几分意蕴吧? 缺憾也是一种美。如同美神维纳斯因断臂残缺伫立千年;亦如梁祝化蝶而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 点评:文章首先用花叶凋零、夕阳西下诗意阐释'残破仿佛才是常态',既然是常态,你愿意去弥补吗?接着用两个层次去写弥补的危害,写得凄婉悱恻,让人动容。这样的文章阅卷老师岂能不爱? 总结:如何克服材料作文套模板说空话的缺陷呢? 化虚为实。 反弹琵琶。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