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鹤唳华亭》的3大理由:细节美学、紧凑剧情、催泪又幽默

 紫尘静雪 2020-02-21

岁末古装剧层出不穷,无论是有真实历史背景还是架空,大多以儿女情长为主题,反响平平。不过最近热播的《鹤唳华亭》口碑一直不错,豆瓣评分也不低。观剧过后发现,该剧不管剧情还是服化道,各个方面都有很大亮点,这些亮点,足以让人追剧停不下来。

1、 细节美学真心赞

《鹤唳华亭》虽然是架空的故事,不过电视剧的拍摄是以宋朝为背景。而宋朝不同于汉唐,它的美更侧重于细腻灵动,在文人政治的社会氛围下,烹茶、调香、博弈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讲究百转千回的婉约美。

在《鹤唳华亭》中,服饰、点茶、赏画、女性发型等都可以看到宋朝的生活风貌,最难能可贵的是,电视剧中对各种细节的把控非常到位,堪称精致完美。

比如在揭发安平伯以劣质茶交易战马的案件中,齐王为皇帝点茶,整个过程非常专业,而且在细节方面,比如煎水、研茶、用沸水把茶末调出浓稠的膏状,接着点水,都极为用心地还原了宋朝的点茶流程,让观众忍不住如品茶的皇帝一般,闭着眼仿佛可以闻到清新的茶香。

另外,剧中的场景以及色调都彰显出古朴隽永之美。还记得女主陆文昔在卢尚书家晒书的场景,颇有文人岁月静好的温馨之感。而后其与男主隔着屏风对话的场景,那婉约又百转千回的心意,撩拨得观众心旌摇曳。

现在的影视剧特效奢华多样,在荧幕上的呈现虽然花样百出,观众却审美疲劳。所以大部分影视剧中的奢华场景并不一定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而《鹤唳华亭》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更为注重意境以及氛围的营造。

整个剧中的道具无论大小,都非常精细,和场景以及故事情节融合得浑然天成。比如吴内人特写的耳环、太子被张尚服摔断的玉簪、陆文昔晒的书籍装订样式、春闱会试的考场等,这些细节以及场景虽然精致却不华丽,极为追求写实,尽善尽美地让观众不由感叹剧组真的很用心。

据了解,《鹤唳华亭》的拍摄地包括敦煌、浙江象山、哈密等多地,无不契合古装剧所需的背景,而且人文物状都和剧情相融,亭台楼阁、宫殿以及装饰摆设,都在剧组用心的摄影、灯光、美术、道具下,惊艳了观众。

2、 毫无赘述的紧凑剧情,直抓人心。

和《鹤唳华亭》有关的标签,最多的就是“反转”、“悬疑”,而这两个标签都要求剧情紧凑,状态紧绷,这一点,《鹤唳华亭》拿捏到位,能够牢牢抓住观众。

电视剧伊始,就交代了皇帝对齐王的偏宠、卢尚书对太子亦父亦师的关爱、太子陷在父亲冷漠、大哥刁难的处境,观众对整个故事的人物设定一目了然。

在太子和齐王以及中书令多番胜负难料的较量中,让每集剧情都有起伏的高潮。较量的双方宛如博大精深的博弈者,料敌在先,竭力进守得当,带来出乎意料而又合乎常理的接连反转。

更难得的是,每场风波中的线索并非独立的,上一场风波看似过去,但是其中的某个元素会在下一场风波中起到关键作用,进而让故事情节更为连贯,追起剧来欲罢不能。

比如在太子冠礼风波之后,进入春闱会试风波。原本太子冠礼风波最终以太子险胜,皇帝答应齐王出京回封地结束。然而在春闱会试中,太子面对中书令的阴谋,将计就计地先下手准备,将栽赃的证据转嫁齐王,却被老谋深算的中书令反将一军。

为了保护自己的恩师和顾逢恩,太子不得不将上一场风波争取到的“齐王回封地”这一胜果推翻,答应齐王继续留在宫中。而实际上,中书令和齐王之所以发动春闱会试阴谋,一大原因也是因为上一场风波败了后被要求离宫回封地,增大了夺权的难度。

而后续的廷试风波中,太子恩师卢世瑜为了保太子不被遣去看守皇陵,自戕离去,伤心欲绝的太子用第一场冠礼风波中幸存翻盘的吴内人发动了反击,将齐王赶出宫,并让齐王出面救走了女主弟弟陆文晋。

每场风波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每个看似不经意的结局,都会给以后的剧情做铺垫,让人不禁感慨剧作者逻辑的缜密,你来我往的明争暗斗有别于普通的权谋宫斗,显得高级而又真实。而且环环相扣让观众不舍得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烧脑刺激的观感,让观众大呼过瘾。

3、 扎实剧情+精湛演技,传达出直抵人心的催泪情感。

《鹤唳华亭》的故事情节围绕着男女主娓娓道来,但是他们却毫无主角光环,所以他们在和反面人物争斗中,赢得艰难,而输,却并非是情绪夸张地表现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惨,而是在剧情的推进中,将输所失去的悲伤,克制地在人物性格变化中一点点地呈现。

这是《鹤唳华亭》的高明之处,让虐心仿佛钝刀割肉,观众可以切实感受到人物压抑的悲伤,并跟随着剧情,无法将哀痛的情绪痛快释放,唯有似主人公一般,眼泪无声夺眶而出。

比如卢世瑜在春闱会试案中,因为太子在和中书令争斗中不惜伪造证据而教育太子,戒尺一下下打在太子手心,他满眼心疼却又必须让太子明白:“一切文艺,不可为阴谋所用,一旦沾染,精神全无,骨气全无,人亦如此”;

后来在廷试风波中,他立于城门下康概陈词,以己之死保全太子,在弥留之际依然不忘将太子自创的书道命名,并借此开导太子:“殿下,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错铸丽水,玉碎昆冈,物不摧折,怎辨美媸,人不摧折,何言善恶,殿下自创的书道,好美,之后就叫,金错刀。”

太子伤心欲绝,上城楼整理衣冠后,对着中书令以及齐王发出克制怒意的警告后,苍凉一笑着说起老师生前曾说过的“·有所为,真的,容易多了”时,真的让人下意识流泪。

这种催泪要比强行煽情高明太多,它离不开演员的精湛演技,也离不开扎实的剧情,二者相互成就,让观众被演员强大的共情力代入到故事中,对角色充满信服,和人物情绪产生强烈的共鸣。

当然,如果一个剧总是让人泪流满面,过于沉重,再直抵人心也很容易让观众疲倦。所以《鹤唳华亭》的另一出彩之处,就是在步步算计的剧情中,插播点阳光和笑料。

比如太子的表哥顾逢恩,容易冲动,会撒娇,懂得太子的小心思,和太子的相处简单而又纯净。他调笑太子看上了陆文昔,太子扭捏着不承认,他依然耐心教太子为心上人调香……这种哥们义气的相处,让腹背受敌的太子角色不至于太过苦情。

再有就是视财如命而又智商堪忧的安平伯,每次看着中书令恨铁不成钢气急败坏地说:“天地造物不测,怎生出你如此蠢货”时,真的忍不住笑出“鹅鹅鹅……”;

还有张陆正的“傻儿子”张韶筠,不知道天高地厚,闹出一出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中书令的女儿,齐王妃嚣张跋扈却又头脑简单,为了不让齐王纳侧妃,一哭二闹三上吊,生生搅黄了别人的如意算盘。

这些笑点穿插在主剧情中并不显眼,不过沉重的故事氛围却因为有它们,让观众的情绪张弛有度。

所以,如此有诚意而且高水准的古装作品,口碑爆棚实属意料之内啊!

作者简介:紫尘静雪,90后已婚大龄少女,研究两性关系、婚姻关系,坚信家长里短也是一门学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