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 文 · 来 · 啦 · 在“食物链顶端”的广东人眼中, 东北人得解冻,北京人得洗净, 山西人太酸,四川人太辣, 杭州人太贵……
最后经五湖四海网友们共同助力, 胡建人以其一身鲜美“海味” 荣登广东菜单榜首。
但广东人什么都吃的精神永存! 他们看《动物世界》时, 就如同我们看《舌尖上的中国》
广东早茶 现代的广东早茶,琳琅满目的各种吃食, 但粤式早茶最早始于清咸丰同治年间, 在那个时期, 茶是毋庸置疑的正宫,茶点只是配餐而已。 早年间,广东早茶只有【一盅两件】 茶壶配茶盅,谓之“一盅” “两件”则是芋头糕、萝卜糕等粗糙的点心。 渐渐地,啖早茶的文化开始流行, 路边摊成了茶馆茶楼, 茶点也越来越丰盛。 最后逼得正宫茶娘娘退居二线, 茶点【占领广东早茶餐桌C位】任务达成√ 早茶餐桌现如今虽已被茶点占领大半, 但茶依旧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魅力。 广东的茶楼之多,号称全国之“最” 烹茶茶艺是陆羽传授给善饮之人的, 并经过漫长的宣传和推广 , 各种饮茶之法应运而生。 广东的茶店、茶馆和茶肆, 多采用 “陆羽 ”名字为标榜 。 广东有一部中国史上 最最最最最长寿的本土电视剧。 3000集+,现在仍在热播! 没错~说的就是《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中主要讲的是, 曾是国营茶楼会计师的一家之主康而寿, 退休后开了一家汝好茶餐厅。 这部电视剧中就有许多集以茶为题, 还有许多喝茶的片段, 也足以体现广东人民对茶的喜爱。 广东茶产业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代前就利用起了茶叶,西汉末年有少量茶叶外销 ,南朝梁武帝时东莞僧人开始人工栽培茶树。 唐代以前,饮茶者只限贵族 、官吏和僧尼,饮茶方法似喝菜汤一样,用以疗疾 、驱眠或解渴。 唐德宗贞元八年,陆羽饮茶技艺由岭南东道节度使李复等传来广东,品茗风尚随之在广东兴起。饮茶习俗从朱门走进柴户。 广东在明代之后成为中国的富庶之域,物产丰富,市场繁荣。 百姓的一日三餐不但有肉还有鱼虾,而茶能除油腻食滞,饮茶之风随之兴盛,商人便群起兴办茶楼、茶肆。 古时的广东茶楼叫普洱茶楼,普洱茶是粗茶,价格便宜,但滋味浓醇,汤色艳丽,还有显著的除腻解渴功效。 而现今普洱身价虽然不断攀升,但茶客们进了茶楼仍喜欢翻普洱的牌子。 据不完全调查,中低档茶楼中的茶客,选饮普洱及红茶的各占25%左右,乌龙茶占20%,绿茶、花茶和白茶各占10%以下左右。 相比于深受福建茶艺影响的潮汕地区,广东茶楼里的泡茶法就简单许多,一把茶壶,几个茶杯,指节轻扣,揭盖续水。 虽说是“早茶”,但在广东,一整天都是吃茶时间。老一辈们六七点就开始到茶楼喝早茶,八九点上班族们又来吃一趟早茶,再到晚一点吃早午餐的茶市,下午有功夫茶,晚上还有夜茶市…… 广东人嗜茶,各有文化。潮州人善饮乌龙茶、惠州人喜欢烟熏甜茶、梅州人崇尚花(火)茶、韶州人多饮白毛茶(绿茶)、广州及珠三角城乡人喜欢普洱和红茶…… 广东满街茶市,满街饮茶,家家户户都有茶饮,广州人一年喝一万吨茶,人均消费约近2公斤,为全国各大城市之冠。 近些年来, 许多广东人一改大饮大啜的风格, 转向慢斟细品, 追求品茗的美妙境界, 而这也意味着, 广东的茶氛围又将步入新天地了。 最后统计一下, 边个要请我饮早茶咩? (有人要请我吃早茶咩?) 一顿就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