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济科普】'一低'猛于'三高'!骨质疏松是病,得治!

 武汉鸿 2020-02-21

近年来,青年人自发性骨折报道越来越多,很多人不小心跌倒、晒个被子、甚至打个喷嚏都可能发生骨折,研究表明这些骨折很多与骨质疏松有关。目前,我国骨质疏松患者有7000万人,潜在患者高达2亿人。

 

同济专家呼吁:骨质疏松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应像重视“三高”一样关注“一低”——“低骨量”及其引起的骨质疏松,提早预防。

骨质疏松发病率有多高?

某种程度来说,骨质疏松比癌症还可怕。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几率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几率高于前列腺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共同列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杀手”。

人为什么会得骨质疏松?

如果把人的骨骼比作一座大厦,盖大厦的主要材料就是钙、骨胶原等。盖大厦的工人与拆大厦的工人同时在工作:搞建设的是成骨细胞,帮助促进骨骼形成;搞破坏的是破骨细胞,破坏旧骨骼。

30岁以前,人体成骨细胞的作用明显强于破骨细胞,骨骼生长迅速而损耗少。此时,骨形成大于骨丢失,一般30-35岁时达到一生中的峰值骨量。

30岁以后,人的骨骼生长速度开始减慢。成骨细胞的活性越来越差,破骨细胞的作用会逐渐居上,且越来越强,导致骨形成少于骨丢失。当骨量“入不敷出”后,就可能形成骨质疏松。所以,预防骨质疏松最好趁年轻!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骨质疏松?

疼痛、驼背、身材变矮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表现。

疼痛:轻者并没有明显表现,重者主要是弥漫性的腰背疼痛,四肢骨骼疼痛,乏力,常在劳累和活动后加重。

体形改变:骨质疏松可导致身高变矮、背变驼,有的不仅形态异常,还会影响正常的心肺功能。    

骨折:在轻微活动、创伤、弯腰、负重、挤压或摔倒后容易发生骨折;骨折部位,多发生在脊柱、髋部和前臂。

事实上当出现以上症状时,骨质疏松已是相当严重,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感觉。

防治骨质疏松三大法宝

一、正确科学补钙

摄取高钙食物:比如牛奶、豆制品、坚果、虾皮等。

补充钙片:绝经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 mg,成年人800mg。不要同时服用钙剂和铁剂,会相互影响。老年人和婴幼儿由于胃酸分泌减少,不宜选择碳酸钙等无机钙,建议选择柠檬酸钙等有机钙。

二、常晒太阳

人体吸收钙,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如果维生素D缺乏,补再多的钙也没用。而人体的维生素D,10%来源于食物,90%由皮肤日照转化而成,所以晒太阳很重要。

三、科学运动

适当的力学刺激和负重有利于维持骨重建,修复骨骼微损伤,避免微损伤累积和骨折。然而,身体素质再好的宇航员在太空失重飞行数月后也会发生骨量减少,因此,合理运动对于增加骨量很有意义。当然也提醒老年人,尤其是已经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要注意运动的方式和安全。

可以通过行走、慢跑、太极拳等调动全身肌肉活动的项目增强骨骼;但是患者应避免进行瑜伽、普拉提、游泳及骑自行车等弯曲动作太多的运动。

骨质疏松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人老骨脆是正常的衰老表现,无需治疗!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变低,骨质自然变得很脆弱,不及时治疗后果很严重。最大的危害就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时候即使没有摔跤,仅仅咳嗽、弯腰、颠簸也会发生骨折。某位75岁患者,拎了一下热水瓶,右手就骨折了。去医院一查,全身的骨头都有严重的骨质疏松。

误区二:骨质疏松是一种老年病,年轻人就不会得!

年轻人也会得骨质疏松症。当然,大多数年轻人的骨质疏松症是继发性的,比如患红斑狼疮、类风湿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人群,易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误区三:秋冬季天冷了,室内透过玻璃晒太阳来补钙。

室内晒太阳只得到了阳光的温度,却拒绝了阳光的“营养”。实验显示,普通玻璃窗户可以阻挡大部分紫外线,人体只能接收到日光中的红外线,不会起到补钙的作用。

详细内容可点击以下链接,观看视频

《荆楚大医生》:科学防治,拒绝“骨脆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