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力训练之预见力

 山海神经 2020-02-21

《你本该成为领导者》作者雷洛伊.艾姆斯曾经说过:领导者就是看得比别人多、看得比别人远、在别人看到之前看到的人。这表明,一个优秀的领导,将具有如下三种常人所不及的能力:

见识力

见识力,即所谓“见多识广”,领导之所以具有超强的“见识力”,就是因为“看得比别人多”。因此,他们往往具有见怪不惊的风度,具有临危不惧的气场,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见闻,仿佛他们就是一本活字典。

远见力

远见力,就是“看得远”,做事有前瞻性。咱们有一句老话——站得高,看得远。因此,刻意的追求自己“看得比别人远”,是没有多少用处的。这就要求“站得高”。这里的“高”,不仅仅代表着你的职位“高低”,而是你的“格局”,你的“境界”,你的“精神”,你的“心态”,你的“气节”......中国古人追求“高风亮节”,就有点这样的禅机和味道。

预见力

预见力,强调“预先”和“超前”,骨子里反应了一个优秀领导的“判断”和“抉择”能力。因此,他们能在“别人看到之前看到”趋势、潮流、未来;看到问题的起源、发展、结果;看到团队或者事物成长的路径、原则(框架和边界)、愿景。

因此,我们常常在事后才陡然发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在多年前就能准确的“预见”未来,并能为团队生动形象的'讲故事',并带领团队提前做好路径规划,一如阿里巴巴马云在若干年前向他的创业团队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未来,描述中国电子商务的前景,梦想着庞大的商业帝国版图形成......

中国有句老话:“站得高,看得远。“格局高是前提,卓越领导抉择后的坚持是令人咂舌的。往往成王败寇。

丘吉尔也有一句名言: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预见多远的未来(The farther backward you can look, the farther forward you are likely to see)。

跟大家分享一篇我最近很喜欢的文章,来自MOGILNER, HERSHFIELD, and Aaker教授的 Rethinking time, Implication for Well-Being,这篇文章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当我们能够用整体的思维看待发生在现在与未来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当我们能够预见足够远的未来,看到足够远的过去,不拘泥于当下的细枝末节,便能够成为更好的自我,达到Well-Being的状态。

看过《稀缺》这本畅销书的小伙伴应该都会对其中的一个场景印象深刻——当人们的经济状况面临较大约束的时候,人们的认知的能力和水平会发生显著的下降。这是因为人们有限的认知资源中的一部分被'贫穷'这件事情所占据,这一部分被“用掉”的认知,其作用就是为了平衡(Trade-off)贫穷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

权衡利弊会消耗人们的认知资源,所以你会选甜甜圈还是甜甜圈呢?

关于整合思维的妙处,文中从情绪、人际交往关系以及理财决定来论证了我们不应当孤立地从一个角度看待事情,如学会思考汇集两个对立面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如果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消极状况;在与人交往时不仅从自己的角度更从他人的视角考虑问题;在决定刷爆卡还是当守财奴的时候整合思考两者的利弊,对于人们最后决策的结果便会有很大的提升。推荐一本最近在读的书《整合思维》,里面很多经典的案例来论证这种思维模式的实践用途,这里就不赘述了。

以史为鉴,是纵轴,整合思维,是横轴,两个工具结合着用,就OK。有了领导的预见力,剩下的就是一往无前的坚持和微创新了吧。

一方面,整合思维是指导法则,以史为鉴,就是为了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思考有哪些更优的解决方案,所谓整合思维,其实也是在多种选择中寻求一种最优方案,当然这种方案也是指向于创新方案,二者均指向于“创新”。因为HR的工作的特殊性,一般HR岗位的工作都比较具体和格式化,特别是绩效和薪酬,那具有前瞻性能让我们职场价值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整合思维是工具,帮助我们梳理纵轴。整合时间和我们过去对于时间的看法相比又有怎样的优势呢?在过去,人们立足在此时此刻的享乐而地把过去与未来当做与自己无关的内容。而且越遥远的、越不可触及的过去与未来所占的权重越小。

如果说过去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像是图片中的一个像素点,那么人生的图画就是由这样无数的像素点拼接而成的。此刻的我们,应该拥有鸟瞰般的视角,平等地看待过去与未来发生的事情。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