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知识 | ​​​王彦玉:蜀酒浓无敌——杜甫诗中的四川美酒

 文冠厚朴 2020-02-21

素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四川,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繁荣,尤其是“安史之乱”之后,经济重心南移,四川成为当时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扬一益二”之称。很多诗人称赞过成都的繁荣,如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杜甫《成都府》“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安定富足的生活使得蜀人自古尚游乐,“锦城丝管日纷纷”自然也少不了美酒助兴,唐代四川的酿酒业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在技术和规模上皆有很大发展。孙光宪《北梦琐言》载:“蜀之士子,莫不沽酒,慕相如涤器之风也。”( 《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824 页)蜀中酒家林立,如张籍《成都曲》所载:“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不仅是成都,元稹曾写下“虚度东川好时节,酒楼元被蜀儿眠”的诗句,感慨东川一带饮酒之风盛行。和同时代其他出色的诗人一样,杜甫也是爱酒之人,他“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2015,1736 页),希望“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杜诗详注》, 956 页)。他入蜀之后,度过了一段相对安定的时光,足迹遍布大半个四川,他的诗情与酒兴在此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不仅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有那湮没在历史尘埃之间的蜀中美酒。


一 郫筒酒

郫筒酒是产于郫县的一种用竹筒酿造的酴醿酒,产生于魏晋时期,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成都记》:“成都府西五十里,因水标名曰郫县,以竹筒盛美酒,号为郫筒。”《一统志》:“相传山涛治郫,用筠管酿酴醿作酒,兼旬方开,香闻百步,今其法不传。”关于郫筒酒的做法,《华阳风俗录》载:“郫县有郫筒池,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节,倾春酿于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香达于林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杜诗详注》,1337—1338 页)郫县人把郫筒池旁大竹的竹节掏空,留一面作底,把春酿倒入竹筒,其外用藕丝和蕉叶包好,两三天后就酒香四溢了。郫筒酒需“倾春酿于筒”,应是一种重酿的春酒。

唐代的郫筒酒是蜀中名酒,这种香甜怡人的酒也深得杜甫喜爱。广德二年(764)他在从阆州赴成都途中作《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中有“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一句,看来郫筒酒也是他重回成都的原因之一。杜甫在另外一首诗《绝句漫兴九首》其八中写道:“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杜诗详注》引《杜臆》:“香醪,指郫筒酒。”(《杜诗详注》, 959 页)看来郫筒酒应是一种香甜的美酒。

宋代,郫筒酒仍然十分流行。如苏轼向友人介绍故乡的大好风光和醉人美酒时说:“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可见郫筒酒在他心中可作为西蜀美酒的代表。南宋陆游也留下了不少咏叹郫筒酒的诗作,如“安得连车载郫酿,金鞭重作浣花游”“酒来郫筒香初压,花送彭州露尚滋”。他离开四川后还时常思念郫筒酒,《思蜀》诗曰“未死旧游如可继,典衣犹拟醉郫筒”,表示自己如果还有机会可以入蜀,即使典当衣服也要去买郫筒酒,实在是由衷喜爱了。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载了当时郫筒的制作方法:“郫筒,截大竹长二尺以下,留一节为底,刻其外为花纹,上有盖,以铁为提梁,或朱或黑,或不漆,大率挈酒竹筒耳。”宋代盛酒的郫筒刻有花纹,上面还有盖有提梁,竹筒外漆成红色、黑色或者保持原状,其酒味甘甜醇美。

榆林窟第3窟东壁酿酒图(西夏)

郫筒酒经久不衰,清代唐孙华《送王诵侯之官成都》有“或言锦城天下乐,郫筒美酒丙穴鱼”句,说明郫筒酒在清代仍为世人喜爱。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介绍了当时的十种名酒,其中就有四川郫筒酒,他称赞郫筒酒“清洌彻底,饮之如梨汁、蔗浆,不知其为酒也”。清代郫筒酒味道如梨汁、蔗浆,说明其味道仍是甘甜为主。

二 青城山道士乳酒

青城山道士乳酒是道家酿制的一种酒,杜甫《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云:“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杜甫在成都时,好友严武送他一瓶青城山道士乳酒,他作诗记之。《杜诗详注》云:“杨慎曰:《孝经纬》:‘酒者,乳也。’张率《对酒》诗:‘如花良可贵,似乳更堪珍。’此诗乳酒本之。”( 《杜诗详注》, 1083 页)青城山道士乳酒气味浓香,如花似乳。《全唐诗》中还载有青城丈人《送太乙真君酒》:“峨嵋仙府静沉沉,玉液金华莫厌斟。凡客欲知真一洞,剑门西北五云深。”青城丈人所赠酒“玉液金华”,与严武送给杜甫的乳酒当属一类。浦起龙《读杜心解》注“乳酒定是酒名,必色白而酽,但酿法莫考”。青城山道士乳酒是一种乳白色的酒,酒味以浓香为主。

三 射洪春酒
 
宝应元年(762)秋,杜甫在绵州时想起射洪的陈子昂,他写道:“遇害陈公殒,于今蜀道怜。君行射洪县,为我一潸然。”十一月杜甫往射洪县访陈子昂故宅,感怀而做《陈拾遗故宅》“ 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编”。初唐时期射洪县便产酒,陈子昂二十六岁离开家乡射洪去洛阳之际,友人便设宴为他送别,他作《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中有“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春夜之别,所饮之酒或许就是射洪春酒。杜甫在射洪所作《野望》一诗中有“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之句,古代一般的米酒,天气转暖,酒色自然变绿,射洪春酒在寒天仍呈绿色,应是一种专门酿造的绿酒。(江玉祥《唐代剑南道春酒史实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4 期)

四 汉州鹅黄酒

广德元年(763)春,杜甫前往汉州会见房琯,虽未见到故人,但他在汉州却又停留了一段时日,写下了八首诗。其中在汉州城西北角房公湖所作的《舟前小鹅儿》提到了汉州的鹅黄酒,“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小鹅儿淡黄的羽毛似酒的颜色,对着鹅黄的酒更加喜爱新鹅。《杜诗详注》引《方舆胜览》:“鹅黄乃汉州酒名,蜀中无能及者。卢照邻诗‘鹅黄粉白车中出’,裴庆馀诗‘满额鹅黄金缕衣’皆言淡黄色也,杜诗则言酒色。”(《杜诗详注》, 1219 页)白居易诗“炉烟凝麝气,酒色注鹅黄”,“鹅黄”也指酒的颜色。

宋代,汉州鹅黄酒仍为时人所喜爱。北宋苏辙《送周思道朝议归守汉州三绝》云:“酒压郫筒忆旧酤,花传丘老出新图。此行真胜成都尹,直为房公百顷湖。”(自注:“汉州官酒,蜀中推第一。赵昌画花,模效丘文播,亦西川所无也。”)当时鹅黄酒为汉州官酒,苏辙认为它比郫筒酒更胜一筹。和苏辙一样,南宋陆游也觉得鹅黄酒是四川最好的酒,他在《游汉州西湖》中写道:“叹息风流今未泯,两川名酝避鹅黄。”认为两川的名酒都比不上汉州的鹅黄酒。他还多次怀念鹅黄酒,如《感旧绝句》:“鹅黄酒边绿荔枝,摩诃池上纳凉时。”(自注:“鹅黄,广汉酒名。荔枝出叙州。”)又如《晚春感事》“酿成西蜀鹅雏酒,煮就东坡玉糁羹”句等。范浚也写过鹅黄酒,他在《张生夜载酒相过》诗中云:“玉碗鹅儿酒,花瓷虎子盐。”鹅黄酒又名“鹅雏酒”或者“鹅儿酒”,酒色淡黄,苏辙和陆游都认为其味道为蜀中名酒之冠。

五 戎州重碧酒

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去世,五月,杜甫顺岷江南下,经嘉州(今乐山),六月,至戎州(今宜宾)。杨使君在戎州东楼设宴热情招待了杜甫,《杜诗详注》引《全蜀总志》:“东楼在叙州府治东北,唐建。”为感谢杨使君的盛情,杜甫挥笔写下了《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重碧酤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 《杜诗详注》,1477 页)望着茫茫大江,品尝着碧绿的春酒,剥开轻红的荔枝,无依无靠、前路漫漫的诗人尽情享受着这片刻的欢愉。戎州之酒酒色碧绿,与射洪春酒颜色类似。唐代名酒很多都以“春”命名,如荥阳之土窟春、剑南之烧春、射洪春酒等。唐代的春酒指春天酿造的酒,古代用原始酿法酿酒,天气冷暖至关重要,天暖酿造的酒容易变酸,春天气温低,最适宜酿酒,这个季节酿出来的酒一般都是好酒,因此常被诗人所咏叹(江玉祥《重碧倾春酒   轻红擘荔枝—宜宾酒史札记》,《中华文化论坛》2009 年第4 期)。

或云重碧酒为今之五粮液前身,聊备此说,供读者一哂

杜甫所饮所咏本是戎州的一种重碧色的春酒,杜诗一经传唱,此酒就更名“重碧酒”,并成为戎州的官酒。“《杜臆》引《艺苑泂酌》云:叙州官酝,名重碧。”( 《杜诗详注》,1477 页)此诗不仅让戎州春酒更名,也引起了后世文人浓厚的兴趣。北宋黄庭坚在戎州约三年,也效仿杜甫,歌咏戎州的重碧酒和荔枝,他写道:“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宋]任渊等注《黄庭坚诗集注·山谷诗集注》卷一三,中华书局,2003)“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即化用杜甫诗句,“胜绝”亦是杜诗中原话,可见其受“老杜东楼诗”影响之深。南宋范成大亦有诗云:“东楼锁江两重客,笔墨当代俱诗鸣。我来但醉春碧酒,星桥脉脉向三更。”诗中同时怀念了在戎州留下不朽诗篇的杜甫和黄庭坚,其在自注中云“郡酝旧名重碧,取杜子美东楼诗‘重碧酤春酒’之句,余更其名春碧,语意便胜”,(范成大《范石湖集》卷一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他认为将戎州的官酒称为春碧酒更妥。直至明末,王嗣爽在《杜臆》中云:“忆余宰闽之永福,榕城主人寄赠荔枝家酿,因答以诗云‘题书欲下还停笔,重碧轻红诵杜诗’。”可见杜诗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杜甫入蜀之后,在成都度过了一段难得的相对安定的日子,足迹遍布大半个四川,交游广泛,经历丰富,笔耕不辍,记载了多种四川美酒。这些美酒颜色各异,有白色、绿色、鹅黄色,味道不同,有的甘甜、有的浓香、有的兼而有之,杜甫用亲身经历和体会得出了“蜀酒浓无敌”(《杜诗详注》,1135 页)的结论。杜甫的诗是当之无愧的“诗史”,不仅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还为四川的美酒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录,让后世可以了解那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美酒佳酿,能够去尽情体味那留在字里行间的浓美甘醇的酒香。

         (作者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20年第2期“文化史知识”栏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