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灾难面前,艺术到底值不值得一提?

 泊木沐 2020-02-21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艺术家们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奋战在一线,但是心系疫情前线,纷纷拿起手中的画笔,和全国人民一起战“疫”, 涌现出一大批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书法、美术作品。

有网友认为艺术家的所谓艺术表达是在“蹭流量”“蹭热度”,更有甚者表示:“别太拿艺术当回事,最没用的就是艺术“。这番言论,着实寒了艺术家们的心。

其实在灾难这场暴风雨中,艺术是唯一的伞。而好的艺术,能让人重新审视现实,唤醒斗志,燃起希望,为沉重的心情找到一个出口。

无声的“警钟”

抖音上“我想去和病毒一起玩”的小男孩,很显然他认为看不见的病毒就等于不存在,如果你是家长,你又如何向孩子解释“病毒”这个杀人于无形的词语呢?

难道要从一只蝙蝠开始讲起吗?

视频来源抖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时你只需要给他看一张画,告诉他:“病毒,就是这个病人身后那个张着血盆大口的怪兽”。

《圣.弗兰西斯.波吉亚用十架苦像驱魔》 戈雅 1797-1799

显然,画家戈雅在200多年前就对“病毒”这个词语进行了描绘。只不过那个病毒叫做“黑死病”。这幅作品的主题是驱魔,具象化的瘟疫,以魔鬼的形象围绕在一位患者的身边,从它们诡异的笑容,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瘟疫的恐慌与畏惧。那是一种即使手握十字架,依然无法赶走的恐惧。

艺术,在灾难中化身无声的“警钟”,警示那些无知无畏的大众。

苦难中的希望和呐喊

当人们意识到“病毒”的威胁之后,无知者就会对病毒产生巨大的恐慌,流言四起,社会动荡。此时艺术家将宗教主推上神坛,塑造了救苦救难的英雄领袖。就是这种领袖精神让无知的民众在乱世中看到希望,重拾对生命的信心。

《圣方济各驱逐阿莱查城之魔鬼》 乔托·迪·邦多纳

在抗日战争时期,艺术是强有力的宣传手段,他的作用就如同国歌里的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他是救亡图存的呐喊,把四万万中国人从懵懂无知中唤醒,父母送子女、妻儿送丈夫、姊妹送兄弟前往前线作战牺牲。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海报》

历史的见证与反思

“见证”“记忆”功能不应该再是灾难艺术叙事要强调的,而通过艺术的转换,对灾难中人性、因果及相关本质的思考、追问、批判等,才是更重要的。

《雅典鼠疫》米希尔·史维特斯

公元前430一公元前427年的「雅典鼠疫」,发生在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当疫情初现端倪时,由于长期以来的偏见,雅典人一口咬定是斯巴达奸细在蓄水池中投毒所致。

非但没有认真防控疾病蔓延,反而将大量人力物力浪费在军事讨伐上,导致问题解决方向完全错误,待找到根源时已乏力回天,最终酿成了这场瘟疫惨剧。

《雅典鼠疫》米希尔.史维特斯

雅典鼠疫在3年的时间里,几乎摧毁整个雅典,消灭了近一半人口。城内外死伤一片,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一片地狱般的残酷景象。后来由米希尔·史维特斯所绘的「雅典鼠疫」,生动再现了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所描述的那场灾难的景象。

对逝者的缅怀

Aylan Kurdi溺毙趴在沙滩的照片传遍全球,引发了全世界艺术家的强烈反应,他们用特别的方式纪念这个小男孩的同时,也在谴责战争带来的伤害。以下是艺术家们表达悲伤和愤怒的作品。

当地时间2015年9月7日,巴勒斯坦加沙普里海滩,艺术家建沙雕纪念叙利亚3岁遇难男孩阿兰·库尔迪(AylanKurdi),众多巴勒斯坦儿童到场哀悼。

对心灵的抚慰

现代心理学的先驱者弗洛依德,通过大量研究人的原始心理模型与视觉艺术中的表现方式之间的联系之后,发现“艺术创作是人的内心世界在经历心理创伤或磨难时试图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认同了艺术对于人的疗愈作用。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

日本画家草间弥生将自己的作品形容为“艺术药物”,她的成名作《无限的网》,便来源于一直困扰着她的幻觉,在被幻觉和现实击垮与勇敢表达之间,她选择了后者,直面自己的恐惧,将负面情绪通过艺术释放,成就了世上独一无二的她。

《盛开的杏花》梵高

这幅作品是自杀失败的梵高在住进一家疗养院之后,为了庆祝弟弟提奥的儿子出生而创作的。乍暖还寒的春日,天空湛蓝清澈,杏花悄然绽放、灿烂枝头,杏花带来了春天的喜悦,正如侄子的出生为梵高带来的欢乐一样,满溢而出。他将这种对新生命的无限希望寄托在了开花的杏树上。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

我相信,从艺术的世界发散出的那束光,连接到现实,能够刺破漫长黑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