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有火山,偷点钢,就能做出的裂解,跟后期上天了拿到超冷导热质以后做出的裂解是两种概念。前者是前期解决能源和污水问题,后者完全是面子工程。(近期会做出同攻略的视频版) 介于目前正式版出来后萌新大量增加。而远古版本 裂解天然气,削弱后门槛变高。同时,大佬们为了追求效率,结构一个比一个复杂,甚至很多结构都是需要debug来完成。所以我又来做攻略了。 需要知识点,管道优先级,蒸汽机吞热,简易自动化。建筑材料:钢(机器),铝(导热)铁(运输轨道)陶瓷(隔热管道),火成岩(墙体),黑曜石,钨(直接接触岩浆液态金属部分)。 原理 原油高温变为石油气化后成为酸气,酸气超低温变为液态甲烷与硫,液态甲烷常温变为天然气。 首先,按照裂解步骤,讲解下模块。 1.热源 中间的金属火山。(高配版自然就是岩浆火山,顶配是铌质的液冷机)通过钨质的金属砖信号板,让滴落液态金属热量传导给左侧的气化室。 2.气化与预热 左下的原油在吸收热源的热量后先变为石油,再变成酸气(具体温度我记不得了大概是500多摄氏度)为了有效利用热源,同时考虑到建筑面积和建造难度,这里采用的是瀑布滴液预热的模块。(高配九曲黄河大阵,顶配通天塔结构等)注意,左下角液压传感器控制原油滴落与否。 高温的酸气不断上升,同时预热上方的原油与并冷却自身。(这里再可以插入一个原油室做预热用) 3.预冷却。蒸汽房间,用除了铅以外的金属砖(高配为铝,顶配上钻石和导热质)把酸气的热量给予蒸汽室的水蒸汽。通过这里后的酸气一般会降低到124到150度左右。(可以在通道里建真空门提高冷却效果) 主体右侧房间的天然气室里有了天然气后会把酸气降温到0摄氏度左右。此后可插入一个冰萝卜氢冷室是温度降低到零下50度以下,不过需要大量萝卜和磷矿,大大增加建筑面积。不建议建造。 4.冷却。主体外右上角房间为液冷室,液冷材料为液态甲烷(低配为液态氧,气态氢,顶配超级冷却液)。酸气被气泵抽入冷却室后迅速降温到零下160度以下,液化成液态甲烷和硫。液态甲烷被抽出排入进天然气室。回归常温变为天然气。 5.冷却室详细讲解。没有上天之前冷却液首选液态甲烷,其次为液态氧。液化方法为氢气气冷冷却。获得冷却液后,氢冷室可拆除。注意液态甲烷的冷却效果是液氧的双倍。超级冷却液8倍于液态氧。液冷室用金属砖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冷媒室,下层为冷却室。没有天然气的图可以用液态氧,实在做不了液冷就只能用氢冷了。 6.金属取出系统及部分细节。附,双管道图,自动化图。 金属取出的难点在于不断的升温,自动化控制液态金属滴落400秒后机械臂运行30秒。取出的金属经过气化室来到蒸汽室在蒸汽室循环管道降温到126度以下经过天然气室再次降温落到地面。机械臂和运输箱泡在一小格油里面,通过金属砖和散热版,防止过热。萌新如果做不出该模块,可以选择火山休眠期挖开下面取出金属。 后面是自动化,从左到右。 a液压低于0千克,打开液阀,原油滴落。 b金属取出两个200秒,一个30秒。 c蒸汽机自循环管道降温,温度高于80度(可自主选择温度)启动管道给蒸汽机降温。 d金属散热自循环管道,低于126度开启。 e酸气房,与门,当酸气气压大于500g,且液冷室温度低于零下163度。气体抽入液冷室,防止冷媒室液态甲烷气化。 f天然气房,气压大于500g抽出到高压气库。(两个气压大于500 克的结构真正运行起来基本就没有意义了。) g冷媒室,甲烷温度高于零下168度进行开启液泵送去降温。低于168降温会导致爆管。同时冷媒管道不适用控温自循环管道也是防止爆管。 最后,建造时务必抽真空。因为隔热使用的陶瓷。不辅助真空隔热,可能导致爆管。 好啦~以上就是这些了。 话外:影响裂解效率的因素主要热量的转移。一是预热。一是冷却。做好预热可以裂解出更多的酸气,做好冷却,可以冷却出更多的天然气。受制于冷媒的原因,此模块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因为能冷却的的天然气并不是很多,所以预热部分做出了相应的简化。很多人会说这里浪费了多少多少的热量。我能冷却的酸气就那么多,裂解出再多只能造成浪费。提高裂解效率的同时要对应提高冷却的效率。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