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2020-02-21 | 阅:  转:  |  分享 
  
第九章《浮力》复习提纲1.液体和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2.浮力的方向:3.称重法测量浮力:需要测量和
公式是:;该办法一般适用于密度液体的物体4.浸在气体中受浮力的实例:5.浮力产生的原因:公式表达为:此公式也
可以用于浮力的计算,但是只能用于规则的物体。6.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是和。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是:浸没前;浸没后。7.比较
浮力大小一般办法是:先比较浸入液体的;再比较8.浸入不同于浸没,排开不同于溢。具体情况是:如果容器是满的,则。否则,排
开大于溢出9.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竖直向上的浮力,大小为。表达式是:推论是:F浮=ρ液g
V排推导过程是:10.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G物、G杯、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总处理这些
数据时将和并比较结果。11.一个物体漂浮在液面,此时浮力和重力的关系:由这个关系可以推导出:ρ物=V浸ρ液/V物推导
过程是:12.一个物体重为G,将其浸没于液体中,提起它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又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可以推导出ρ物=Gρ液/(
G-F)推导过程是:13.浮沉状态中状态漂浮悬浮沉底上浮下沉图像特征静止V物>V浸静止V物=V浸静止V物=V浸动态V物=V浸动态
V物=V浸受力情况分析F浮GF浮GF浮G-NF浮GF浮G密度分析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
ρ液注意:1.判断浮沉的两种办法中,受力分析是根本方法,密度判定是常用方法,而且密度判定的前提是这个物体是实心体,如果是空心的,密
度只能是平均密度。2.漂浮和悬浮时,浮力都等于重力,且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它们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同,排开液体的体积和物体的体积就不同,
密度也不同。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存在的。14.物体的浮沉决定于物体所受的,那么我们改变其中的一个就可以改变物
体的浮沉状态。15.改变一个物体的浮沉状态方法,归纳起来有三小种方法:(1)煮饺子和元宵等,刚放入锅内的饺子是沉底的,但是一段时间
后,饺子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了,浮力就增大,饺子就浮起来了。这是改变实现浮沉的。(2)鸡蛋在水中是沉底的,但是在水中加盐
,可以使得鸡蛋悬浮或者漂浮。这是通过改变实现浮沉的。(3)孔明灯是通过改变实现浮沉的。16.密度计(1)用途:测量液体的密度
,不能用于其他状态物质密度的测量(2)原理:(3)构造:密封的玻璃管,下端有铅粒,作用是降低重心使重心在浮心的下方,提高稳定程
度,可以在不同的液体中都能竖直漂浮。(4)刻度:在不同的液体中,浮力相等,所以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是成反比例的,所以密度计的
刻度有两个特点:和17.潜水艇(1)浮沉原理:。(2)潜艇的体积是一定的,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一定,因此在水面下,潜艇的浮
力(3)潜艇上浮的过程也是潜艇将压力舱中的水排出的过程。18.盐水选种原理:浸没在液体的物体,浮力大于重力的时候上浮,根据阿基米
德原理,可以计算出此时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相反则下沉。19.轮船(1)始终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不变(2)轮船能漂浮
的原理:。(3)在不同的液体中,密度大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浸入液体的深度小,反之亦然(4)排水量是用来表示轮船尺度大小的重要
指标,是指,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水的重等于浮力,而浮力等于船体的重,所以排水量即为轮船的质量和货物质量的总和。(5)吃水深
度是轮船的安全线,是指一个轮船满载的时候,,不能超过这个深度。由于水域密度的不同,所以在不同的水域,吃水深度也是不同的,密度大
的水域,吃水深度比较。答案:1.浮力2.竖直向上3.物重F浮=G-F较大4.氢气球升空5.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6
.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深度越大浮力越大与深度无关7.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8.排开等于溢出9.排开液体(气体)的重,F
浮=G排F浮=G排=ρ液gV排10.G物-F(示数),G总-G杯11.浮力等于重力ρ物=m/v=G/gv=F浮/
gv=ρ液gv排/gv=V浸ρ液/V物12.F浮=G-Fρ物=m/v=G/gv=Gρ液/F浮=Gρ液/(G-F)
13.===><14.<=><>14.浮力与重力的关系15.排开液体的体积16.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密度的
重力上小下大上疏下密17.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浮沉的不变18.大于19.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密度的重力排开水的质量
船体浸入水的深度浅《人与机械》复习提纲一、杠杆1.定义:物理学,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会找支点,将杠杆转动一下,不动的点就是支点)。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会根据动力臂画出动力的示
意图,注:作用点在杠杆上)。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会根据阻力臂画出阻力的示意图,注: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臂L1:(
要求会画力臂)。阻力臂L2:(要求会画力臂)。3.画力臂的方法:①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②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
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③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引垂线,画出垂足,则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力臂用虚线表示并用大括号
标出,在旁边标出字母L1或者L2,分别表示动力臂或者阻力臂。4..杠杆的平衡条件⑴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者转动
。⑵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①实验前要求调节平衡螺母使得杠杆在位置平衡,原因是。②实验中要求杠杆在在位置平衡,原因是⑶杠杆
的平衡条件:(虽然是力×距离,但并没有功的意义,因为力臂并不是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5.杠杆的分类(判定的方法:比较力臂的大小)
⑴省力杠杆(即动力小于阻力):因为L1>L2,所以F1。例:羊角锤、道钉撬等。⑵费力杠杆(即动力大于阻力):因为L1F2。缺点:,但省距离,即动
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小。例:火钳、钓鱼杆、筷子、镊子等。⑶等臂杠杆(即不省力也不费力):因为L1=L2,所以F1=
F2。等臂杠杆不省距离不费距离。例:天平、定滑轮6.找使杠杆平衡的最小的力步骤:①在杠杆上找到离支点远的点,②用虚线连接该点与支
点,③作虚线的垂线并标垂足,④判定力的方向并在杠杆上标出力的作用点,判定力的方向:支点在中间,二力同向;支点在两端,二力反向。特殊
安装的动滑轮7.确定杠杆是否平衡的方法:比较力和力臂的乘积。二、滑轮:变形的杠杆,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杠杆一样。1.定滑轮:使用时
轴的位置固定不动。①特点:。②实质:(不计摩擦与绳重,F=G)。③F移动的距离和G移动的距离。④应用:旗杆顶端的定滑轮。2
.动滑轮: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移动。①特点:。支点的位置是判定的关键。②实质:。(不计摩擦和绳重,F=(G+G动)/2
)③F移动的距离S是G移动的距离h的。④特殊安装的动滑轮:实质是3.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①特点:一定,有
可能。②省力情况: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则拉力就是总重的。③无论有无摩擦,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绳子自由端(
动力F)移动的距离s就是物体移动距离h的。④在滑轮或滑轮组中,只要是同一根绳子,其各段的拉力都是。⑤滑轮组的组装:A.根据受力
情况判断绳子的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除不尽一律进一位)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B.根据绳子的段数判断有几个动滑轮。C.判断定滑轮个
数(注意拉力的方向)。三、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物体在。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例
如: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3.功的计算公式:W=FS4.功的单位:。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
大约是。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四、功的原理:1.内容:2.说明:
(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要
省距离必须,既又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或者、也可以,给人类工作
带来很多方便。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五、功率:1.比较
做功快慢的方法是:和2.定义:或者3.公式:P=W/t==Fv4.单位: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1M
W=1kW=W5.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6.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
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是机械做功快慢的标志,不是做功多少或时间的标志;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
比例的有用功,是机械性能的标志六、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2.额外功:定
义:无利用价值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和绳重的滑轮组)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
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4.机械效率:①定义:。②公式:③,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5.几
类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对比6.简单机械的几种状态对比ηW有用W总=GhFS=7.机械效率的测量:①原理: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
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使钩码升高,目的:。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
有用功相对就多。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七、机械能(一)动能和势能1.能量: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
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
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2.知识结构:机械能势能重力势能定义:。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
,势能就越大弹性势能定义:。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动能定义: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
大,动能就越大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①猜想:动能大小与有关;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方法:和;③如何判断动能大小:
④如何控制速度不变:;⑤如何改变钢球速度:;⑥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⑦得
出结论:。4.机械能:.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动
能转化转化势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知识结构: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重力势能,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重力势能,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4.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⑴首先分析——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⑵还要注意——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献花(0)
+1
(本文系倾城飞翔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