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天,我遭遇了现实版的 "深囧"(附:5条含泪忠告)

 浊水溪边 2020-02-21

作者 | 浊水溪边
来源 | 浊水溪边(yyzj19)

昨天可能是我史上最凄惨的一天


受疫情影响,返深复工日期一再延后,终于在昨天动身了,不幸遭遇了现实版的 "深囧"

因公交停运,没吃早饭就出发去火车站了,想着现阶段高铁一排两人,可以慢慢吃饭

临到饭点却被告知餐车停止服务,甚至连零食小吃也没有

饿着肚子撑到了成都,在出站大厅买了一大包零食,望着来来往往的口罩党,始终不敢摘下口罩吃一口

想着机场安检严格,且候机厅还有宽敞舒适的座位,索性直接坐地铁到了机场,

不幸的是,还未开封大瓶脉动直接被安检员当着面扔进垃圾桶

我还未反应过来,却告知行李箱装有电脑需要开箱检查,前后耽搁了几分钟


终于通过安检后,发现最先通过安检的零食包,没了

晚间 7 点到达深圳,打车回家,途中被一群警员拦下车,被告知疫情影响前方不许行车

司机放下行李箱,掉头走了

剩下差不多 2 公里的路程,独自一人,拖着行李箱回去了

到了租住家门口,房卡过期刷不开,在门口就着行李箱坐了 1 小时

深夜点的外卖在一个小时后被告知不让进社区,通知我去 2 公里外自取


01

好了,之所以会吐槽这么多,一是真的很想吐槽,二是正在看休格曼的《文案训练手册》

其中有一句话印象很深:"文案的所有元素都是为了使读者阅读这篇文案的第一句话"


那么,文案第一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呢?——使读者阅读文案的第二句话

第二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呢?——使读者阅读文案的第三句话

第三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呢?......

文案开篇的句子唯一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吸引读者注意力,让读者能够接二连三地读下去

"让用户顺畅阅读下去" 应该是文案写作的首要目的,否则再精彩的内容也没人欣赏

而故事性开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毕竟我们从小就是听着小红帽、白雪公主故事长大的


一旦读者阅读步入正轨,在适当地时候我们就可以顺势切入主旨

看到这里,不知你是否能参透本文的 "深囧" 开头

是的,前面的故事和后面的干货没有任何逻辑关系;非要说有,就是为了解释文案写作技巧

下面,接着春节文章,继续分享几条观察感悟


02

疫情下,企业该不该继续做营销?

感性来看,在国难时期,企业如果继续执行以往的营销方式,电销、陌拜、广告...

稍有不慎,企业形象会严重受损,要是再被扣上发国难财的帽子,那铁定完了

看下 "平安好医生" 的免费领口罩活动:需下载 app 领取、每人限领 1 个、自付邮费、宣传图上 N95,实际到手纱布口罩...


可疫情已持续近 2 个月了,短期内也不会恢复正常,不做营销,企业该如何生存呢?

分享两条思路

01. 转型拥抱线上运营

很多老一辈创业者总认为线上是虚拟经济,泡沫大,不靠谱

其实这次疫情,很多行业、企业把自己的业务顺利推到了线上运营

比如:学校使用钉钉上课、健身房在抖音教学、房产/汽车中介推出了 VR 看房看车、餐馆直播炒菜,直播间里点外卖...

只要愿意,绝大部分行业的部分业务都是可以放到互联网上运营的

当然,真正的难点在于企业缺乏基础与人才,如想快速转型,短期内的投入不小

对大企业来说没问题,中小企业敢 "梭哈" 吗


02. 注重品牌宣传

营销的两个目的:品牌宣传与增加销量

疫情下,绝大部分企业的销量/业绩都会受到重创,笔者认为如果把营销的重心放到品牌宣传上,可能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

来看下面两个例子:

当前,全国至少有上亿人处于在线办公状态,对于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在线办公协作平台来说,换做之前简直就是赚大发了

但上述企业均不约而同地免费向社会提供服务,甚至还增强了原有功能

尽管看似砸钱(技术、人力成本)做公益,但零营销成本不仅换来了一大波用户,同时赚足了社会口碑

与之类似的还有在线教育直播平台的服务商,不少学校、培训机构都将授课服务暂时转移到了线上

直播平台的服务费可不低,据笔者经验,如按照并发数(同时在线人数)计费,很多机构根本承受不了

但例如微师、云朵课堂、保利威等平台都也不同程度地免费为机构提供服务


至于效果笔者已经在朋友圈多次称赞微师的文章了

03. 社会公益

如果企业自身业务实在无法开展,那就完全放开做公益,赚取社会关注、公众好感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企业做公益不一定非要捐钱,况且现在你捐 10000 块钱的效果远不如捐 10000 个口罩

这里的口罩可以换作防护服、大米、牛奶...等医疗生活用品,如果你的业务与上述产品都不想干

也可以思考以下几个案例

a.湖北省手机号免费领免流量月卡
b.新世相的 "晚安短信" 湖北计划


03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企业直播卖房卖车吗

最近整个直播带货圈子都火了

线下门店开不了门,导致整个春节,各路牛人都在转型学习李佳琦、薇娅,朋友圈就多了好几位带货主播


不少人甚至出现幻觉:坐在家里喊喊麦,产品能瞬间秒空了

但在笔者看来:直播带货火热只是暂时的,疫情结束就褪去了

消费者选择直播带货的核心是什么?

宣传广告漂亮?产品刚需?方便不出门?主播的明星效应?都不是,而是

产品的价格便宜

李佳琦、薇娅能成为王者不是因为粉丝多,而是粉丝多的情况下还能拿到超级优惠的商品

还记得湖南卫视前主持人李湘为某奶粉的直播,简直是翻车翻到山沟里去了,究其原因就是价格贵了

问题来了,商家既要给主播提供超级优惠的商品,还得向支付带货主播一笔不菲的酬劳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必须是商品的质量过关

商家本身的利润会很低很低,甚至大部分商家就没打算通过直播赚钱,而是通过直播给其他产品引流

销量和利润不成比例,所以,直播带货看上去并不像是一种完美的营销模式


那些疯狂追捧直播带货的朋友,劝你们三思而后行


04

除了直播带货火热,最近自媒体圈的文章也特别火,不少平台、账号的文章阅读量都翻了倍

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吗?

可能是,毕竟在家蛰伏了这么久;但也有可能无意或有意蹭到了疫情热点

近期微信有两大怪相:

a.很多自媒体号都在发疫情相关新闻,不管账号之前是做什么的
b.药店买不到口罩,朋友圈一群人在卖,不管这些人之前做什么的

这里我们只谈有关自媒体的怪相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这是笔者一直秉持的理念

你想想看:一个卖衣服裤子的账号突然发布疫情动态、居家防疫方法

它的消息来源于来那里?

还不是搬运至各地卫健委、丁香医生等平台,既然已经有权威平台发布了,何劳搬运工


况且,信息在搬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质,疫情恐慌下,你叫普通老百姓如何辨真伪

其实根本原因大家都懂,不管是个人号还是企业号,不就是趁着疫情换取更多流量吗?

但是由此带来的后果有想过吗?

01. 偏离账号定位

突然抛弃原本定位,发一些看似为国为民的疫情消息,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原本的老用户怎么想?

这是对个人、对品牌赤裸裸的伤害呀

读者原本就是为了获取某类信息才添加的订阅,但现在你却不务正业干起了推送疫情消息的业务

既然是获取疫情消息,读者为什么不能去更权威的平台呢?


最终结果只能是,取关

02. 流量粉丝的价值

假使通过发表疫情消息获取了大量的流量粉丝,但这些粉丝的标签属性你了解吗?

先不谈能获取多少价值,一旦你今后恢复到自己的正常推送内容,又能保证留下多少粉丝呢?

还是之前那句话:对于非医护行业的自媒体来说,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对于企业来说,这样骗来的流量只是虚无缥缈的数据,没有任何价值

与其把精力花在这上面,不如好好想想如何顺利度过疫情危机


05

最近我看到了不少公益课程海报,总结起来大致分为:

a. 疫情期间,如何提升自我能力
b. 疫情在家,如何不出门也能赚钱
c. 疫情影响,传统企业如何转型线上

怎样,是不是看到标题心跳就会加快,这不正是自己现在正遭遇的处境吗

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马上报名听听专家怎么讲,想着马上就能疫情下翻身了


是的,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这样,尤其是疫情下的特殊时刻

其实这不过是常见的运营引流手段,"贩卖焦虑、制造恐慌",之前的咪蒙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暂且忽略掉听课前的裂变套路,我们重点来聊下这类公益课程的内容

参加过这些课程的朋友肯定有感触:课程内容听听得头头是道,但课后仿佛又感觉什么都没学到

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这类公益课都会讲用户已熟知的公理或定理,例如:

"企业转型线上,需要销售渠道和线上产品"

你可能会想:这不是废话吗,也能算课程?

没错,你在朋友圈/微信群看到的大部分大师/专家课程就是讲得这些内容


如果你还想深入了解如何搭建销售渠道和设计线上产品

不好意思,你可以继续购买我们的全套课程或者营销服务平台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些课程、服务平台的效果不好,有些真的做得挺不错

只是对你及企业究竟有没有效果,还请冷静下来理性思考,不要轻易掏钱

比起上面这类引流课程,我更想提醒你的是朋友圈那些骗你写文章、做抖音、开直播的大师课程

首先,真正的行业大师都很忙,绝没有那个闲工夫来拿着 9.9 的课时费给你上一周课

其次,人是自私的,既然我赚到钱了,我为什么要将赚钱秘籍分享出来让别人与我竞争?


最后,如果不信相信,可以掏 9.9 试试,除了大师课,大概率还可以换回一套电子资料

当然,如果你稍稍用点心,这些资料在很多公众号应该都能免费获取


好了,本次分享暂告一个段落,简单总结下

a. 文案第一句话的作用
b. 疫情下企业该不该做营销
c. 直播带货还能持续多久
d. 疫情下要不要蹭热点
e. 大师公益课程有效吗

以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