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为何位列琴棋书画之首?

 yiyidaodao 2020-02-21

琴棋书画琴为首的原因

  (2012-05-10 15:02:10)

转载



    琴棋书画的功用,古人是这么说的:
    以琴燮阴阳;(xiè,调和:~理(协调治理)。调~
    以棋定时局;
    以书布政令;
    以画写舆图;(地图(一般指疆域图)
    至于源出何处,是一本古籍上面查到的,有兴趣者可自行翻查浩如烟海的古籍。琴棋书画不是玩物丧志旁入艺术之类的小道,而是直接与建国并国家运行直接相关的大道和道器。
    尤其是古琴,是吾国打开并认识天人合一黑箱结构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不研究古琴和律学,想悟透《易》学之阴阳学说是不可能的,关系到周易经世致用的堪舆、 算法、天文、中医、相学、卜筮六大部分,最深刻的一个环节无一不涉及到律学和琴律的问题;所以不懂古琴则无以言“易”,此之谓也;古代“律、极、一、历、 气”均是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中国文明最核心的高端资源;基于以上七弦十三徽穷天地之变化,总阴阳之气机;所以,吾国《二十四史》律历同志,律乐不同志,乐 是燮理阴阳外层的东西了,律才是核心;正是由于古琴在燮理阴阳方面的功用,所以古人琴棋书画将古琴列为首位,是丝毫不夸张的;也是必然的。
    关于古琴现今均张尼龙弦,丝弦少有生产。

    古琴尤其是好琴,张丝弦与张尼龙弦效果完全不一样;用尼龙弦主要是缺韵,很难弹出苍劲古雅悲凉的历史感,丝弦音声之和妙不可言;由于现今很多琴友调弦多用 泛音法,加之古琴各弦没有像小提琴之类的微调器,所以各弦很难完全按照纯律调的准确,包括管平湖、查阜西先生演奏的乐曲,弦多半都是“凑合”着准确而已; 一旦完全调准,则古琴自身七弦的振动可以将古琴整张琴自身包括琴桌,均微微震颤,琴室风生水起,如闻风雷,所以按《黄帝内经》《灵枢经》、《汉书律历志》 《后汉书律历志》之记载,古琴调天地之气验证天地之间阴阳十二气二十四节气并七十二侯的天地之气的往来,调整在天司泉气、至于调整人身经脉、调整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更不在话下,李白云“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不是夸张的语言,而是现实中的客观存在;所以,古琴在尽可能情况下还是张丝弦为好。

为何“琴棋书画”琴为首?

2019-03-23 · 审美学社分享到 

3 跟贴  

  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骚客(包括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现今也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为何“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呢?

  

  古琴是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也有3000+的历史,19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琴

  棋为“围棋”,下围棋称为“对弈”,作为神留给人的文化,千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乐此不疲。

  ——棋

  

  

  书指“书法”,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书

  画指中国画,一般以毛笔用水溶性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以描绘山水、器物、花鸟、人物为主。

  ——悄悄

  

  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而琴为“四艺”之首,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八音之首。

  

  琴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已经超越了乐器本身。

  深邃苍远、空灵飘逸的古琴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史底蕴,被历代文人们尊崇为修身养性的“雅器”,音乐中体现的是高雅的胸襟、学识与修养,也是历代文人们思想学识与人格情操的最佳体现方式。

  琴因其特有的音色品质与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

  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

  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伯牙古琴图》

  古琴的近现代发展

  20世纪初

  早在二十世纪初,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便在北大成立音乐研究会,专门请了像王露这样的古琴名家任教授课,但始终没什么起色,之后到了三十年代,也依旧是西乐更受欢迎。

  之后由于时代原因,古琴一直无法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

  1954年

  文化部出资成立“北京古琴研究会”,为古琴艺术保护与传承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对当时在世的古琴家、古琴曲目做搜集统计梳理,再进行录音。

  1977年

  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携带了一张唱片,

  

  旅行者2号太空船

  唱片的一面录制了90分钟的“地球之音”,包括地球人60种不同民族语言的问候语、35种自然界的音响和27首古今世界名曲。

  这27首世界名曲里就有管平湖演奏的《流水》。

  2003年

  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又一次走进大众视野。

  2008年

  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古琴演凑家陈雷激在台上独奏一首古琴曲让全世界知道了古琴。

  

  陈雷激演奏

陈雷激,1967年出生于上海音乐世家,9岁开始学习古琴,12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直至大学毕业。

在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为开幕式文艺表演发出了拨动心灵的第一声,世界为之动容。 [1] 

  • 中文名

  • 陈雷激

  • 外文名

  • chenleiji

  • 国    籍

  • 中国

  • 出生地

  • 上海

  • 出生日期

  • 1967年

  • 职    业

  • 古琴家

  • 毕业院校

  • 上海音乐学院

  • 主要成就

  • 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古琴独奏

  • 代表作品

  • 七弦一绝

人物平生

编辑

陈雷激 古琴家
陈雷激,1967年出生于上海音乐世家,9岁开始学习古琴,12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直至大学毕业。十余年学琴生涯,一直师从于古琴演奏家、教育家龚一先生,在古琴演奏上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基础。他出音刚劲,徽分精到,音准从不含糊游离;表现上追求拙朴纯真,摒弃矫柔造作,重功力而轻外表,听来既豪放跌宕,又清丽委婉,舒展惬意,意味无穷。1989年录制专辑《七弦一绝》。

人物经历

编辑

大学毕业后陈氏旅居法国。在法期间,攻读了法国(Reims)国际州立音乐学院及(Ruerl-Malmaison)该院的指挥专业。他指挥过“欧共体青年交响乐团”;美国“Blue Lake”青年交响乐团;“葡萄牙里斯本市立交响乐团”;南斯拉夫“Sarajevo”歌剧院乐团;波兰“Katowice”交响乐团;意大利 “Pesccarese”市立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兰州市交响乐团”;“成都市交响乐团”;并担任过“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法国巡回演出特邀指挥;“北京葡萄牙现代音乐节”特邀指挥;“法国(Ruerl-Malmaison)国际州立音乐学院青年学生乐团”音乐总监及常任指挥等。

人物简介

编辑

与此同时,他还不忘弘扬国粹古琴艺术。在欧洲等地,他先后举办了个人古琴独奏音乐会达百场之多,并与西方交响乐团合作,尝试罗忠鎔作曲的古琴协奏曲《琴韵》、刘湲作曲的古琴协奏曲《幽兰》、陈其钢作曲的《古琴协奏曲》等作品。还出版了十多张古琴专辑,其中由法国国家广播电台(RADIO FRANCE)“OCORA”出版的《梅庵琴谱――陈雷激古琴独奏专辑》荣获2005年法国Charles Cros基金会评选的“世界音乐最佳演奏唱片奖。”
2003年,回国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攻读指挥硕士学位。2004录制最新专辑《养和的故事》,被他的启蒙导师龚一先生评价为“古琴界不可多得的一个”。现任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青年民族乐团”首席指挥。
雷激言:古琴音乐风格倾向于静态的、含蓄的、和雅的、清淡的美,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是一种恬淡、闲适、虚静、幽远的意境,而琴境的最高追求是所谓“弦外之音”、“韵外之致”。是以最少的声音物质来表现最丰富的精神内涵,琴意得之于弦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1989年,陈雷激赴法国学习钢琴、作曲及指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独奏古琴曲

  中州派古琴历史

  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至今,从未间断。

  早在周代,中州地区就选用桐、梓来造琴,一代一代的中州派琴人谱写了众多现在还在广为流传的琴曲。

  在历史上中州琴学曾出现过三次高峰,以蔡邕、阮籍等为首的汉魏时期;以朱文济、义海等为首的北宋;和以王善、李郊等为首的清代。

  《平沙落雁》和《梅花三弄》是中州派具有代表性的两首名曲,直到清代乾隆年间,在中州派的几部琴书谱集中,都载有《平沙落雁》的曲谱。

  直到近代苏州古琴家吴兰荪先生还藏有他手抄的《平沙落雁》谱,他在其曲名下还特意注着中州派,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中州派古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以“高古端严、宽宏苍老”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著称于世。

  

  中州派斫琴师王栋,制作的老杉灵机式古琴

  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

  目前中州派古琴传统制作技艺亟需传承保护。

  古琴从原料加工到成品经历300多道工序,制作工期长达一年以上,其工艺难度,每个工艺步骤的完成状况以及工艺流程管理的严谨性都非常的复杂。

  

  中州派斫琴师王栋制作古琴

  古琴有数千年的历史,古琴制作工艺的传承都是家族式传承,绝大多数是口传心授。这对制作人以及传承人或者学习者的素质、理解和融会贯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现在虽然还有真正按照传统方式去制作古琴的传承人,但是也面临着断代的可能性。

  此次《中州派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才培养》(←点击查看课程详情)课程是由中州派斫琴师王栋,首次将家族古琴制作技艺以课程的形式公布于众


琴棋书画是文人四友。在古代文人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技艺。据考证,琴棋书画均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即公元前2607至公元前2110 )。

金丝楠琴 律和琴社

古琴,是在周朝就已盛行的乐器,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琴在古时被称为琴、瑶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本世纪初,为了和钢琴区分,琴才被称作“古琴”。关于琴的创制,文献有“伏羲作琴”、“神农造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观点,说法繁多,且皆与帝王相关,从侧面证明了古人对于琴的重视。

围棋

围棋古称"弈",意为"你投一子,我投一子"。围棋反映的是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开发鲁西豫东地区的历史。黄淮海平原,在公园2600年前是一片大沼泽区,荒无人烟。后来,随着移民的增加,无主的空地越来越少,各族群的居地也开始相互接壤交错。为了扩大生存空间,各族群之间开展了对于土地的争夺。围棋以娱乐的形式,反应了当年鲁西豫东地区初期的争斗历史,是中原文化中的历史记忆。古文献也称,尧舜发明围棋的目的,是为了安抚他们各自的嫡长子丹朱和商均。因为禅让制度的实行,嫡子无法登上帝位,故用围棋来模拟演化国家历史,以满足其争霸天下的欲望。宋大臣潘慎修以孔孟之道比喻围棋,曰:“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

王羲之 《兰亭序》

书,为书法。是汉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艺术。“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书林藻鉴》,马宗霍辑)书法既是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又是一种艺术,书法的赏析包括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书体主要分为篆书(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小篆)、隶书、魏碑、草书、楷书、行书等。古语云:“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书法有抑扬顿挫,横竖撇捺点,行字有疏有密错落有致。

王维《长江积雪图》

画,为绘画,特指中国画。中国文人画,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元。宋元时期,由于文人思想的蓬勃,突破汉唐烦琐训诂,呈现不拘格律游心物外的新思潮,这而绘画为其中的典范。文人藉绘画以抒洩胸中之逸气,不求工整与形似,亦不讲目的与价值。吴镇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馀,适一时之兴趣。”清盛大士谿山卧游录中云:“画有士人之画,有作家之画。士人之画妙而不必求工;作家之画,工而不必画妙,故与其工而不妙,不若妙而不工。”文人画,不在于工整细致,不在于形似甜美,而在于画里画外的那股妙趣,达到所谓“妙不可言”之境地。陈师曾曰:“画中带有文学性质,含有文人趣味,不在画中考研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乃所谓文人画”丈人画最显著的,是因文人适一时之兴。伸纸戏墨。在画中书卷气,在画外也有文人那股耐人寻味的气息。

为何琴为四艺之首?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东汉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在中国悠久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古代文人音乐是其中的精髓。在文人音乐中又以琴为首,“琴者,乐之统也”。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孔子学琴

琴作为儒家之“礼器”,被赋予了非常多的象征意味。琴底平坦,琴面呈弧形凸起,象征天圆地方。整体形似凤身,也有说象人身。分头、颈、肩、腰、尾、足。琴身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365天,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象征六合,琴徽十三个,对应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历史上关于名人学琴的记载不胜枚举,被儒家奉为圣人的孔子,就有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的故事,历代文人雅士,都以琴来调伏身心:“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琴还表现了儒家的音乐思想,是君子的象征。“琴者,禁也”古琴言禁,始于汉《新论·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儒家提倡古琴的“禁”,主要基于它对音乐基本功能的认识。儒家认为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所以其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音乐服务于政治、礼法等。古琴作为传统乐器的代表,被赋予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要义,自然也就被视为“四艺之首”“八音之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