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的辨证论治

 杏林壹叟 2020-02-21


           牡丹区中医医院   李心建

   多种急慢性疾病都可以出现头痛症状,头痛虽病因多端,但总不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在临床上应以分清外感内伤、证候虚实入手。一般外感头痛为实证,多有风邪引起,然风为百病之长,多夹寒、湿、热为病。内伤头痛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肾虚气血亏虚者为虚,痰湿瘀血者为实。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为本虚标实证。应辨别标本主次,找出主因,针对性治疗。大抵外感头痛疏风散邪为主,内伤头痛以滋阴平肝、补气养血、祛瘀化痰为法。

   分证论治

风寒头痛

主证:头痛,或有拘急收紧感,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受湿尤剧,常喜棉布裹头,口不渴,鼻塞流清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方药: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加减。

药物:川芎15g 防风10g  羌活10g  白芷9g  蔓荆子10g  薄荷9g  藁本10g  细辛3g   生甘草6g    绿茶5g  

水煎500ml,分两次服,日一剂。

   2、风邪入脑

   主证:一侧头痛甚,或左或右,呈掣痛、跳痛,经久不愈。每因感受风邪、寒邪或情志不遂,或饮酒后而诱发。西医常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活血止痛。方以消风散和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物:羌活10g 防风10g 炒僵蚕6g 川芎30g  细辛3~9g  蜈蚣3g  白芍30g  白芷10g  柴胡9g  当归15g 蔓荆子15g 白芥子12g 水煎500ml分两至三次服,黄酒为引。

今录陈世铎《石室秘录》一段话供大家参考:如头痛者,用黄酒一升,入细辛一两,川芎三两,白芷一两者,酒醉而愈。此等治法,世人不知,亦不敢用,我为开导之。头痛至经年累月,其邪深入脑可知,一二钱散药,安能上至巅顶,而深入脑中,必多用细辛,川芎,白芷,以大散之也。…谁知风邪在头,非多用风药,必难成功。有病则病受之,何畏哉。一醉而愈,此方信而不必疑者也。

风热头痛

主证:头痛如灼,甚则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鼻流浊涕,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常用方芎芷石膏汤加减.药物:生石膏30g  菊花10g  川芎15g  白芷10g  羌活12g  藁本10g  黄芩10g  生大黄6g  水煎500ml分两次服,日一剂。

风湿头痛

主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如溏,舌质淡白,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止痛。常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药物:

羌活10g 独活10g 防风10g  川芎10g 蔓荆子10g 苍术12g

藁本10g 厚朴10g 半夏10g 生姜6g 炙甘草6g 水煎500ml分两次服,日一剂。

肝阳头痛

主证:头痛而眩,甚或两侧跳痛,长波及巅顶,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干苦,舌苔薄干或黄,舌质红,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天麻12g 钩藤15g 石决明30g 黄芩12g 栀子12g 怀牛膝15g 杜仲15g 桑寄生15g 茯神15g 首乌藤30g 夏枯草15g水煎500毫升分二次服,日一剂。

头痛简易外治法

熏蒸止痛法:药用川芎15g 晚蚕沙30g 僵蚕20g 白芷15g 将药物共入砂锅内,加水5碗,煎至3碗,用厚纸将砂锅口封住。用法:视疼痛部位大小,于盖纸中心开一小口令患者痛位对准纸口,满头痛着,头部对准砂锅口(两目紧闭或用手巾包之),上面覆盖一大毛巾罩在头部。以药液散发的热气熏蒸,每天一剂,每剂用两次,每次熏10~15分钟,适用于各种头痛

中药塞鼻法:取川芎15g 白芷9g 细辛3g 冰片1g 羌活6g 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依据患者年龄大小,取药末3~6g放在纱布上卷成条状,左侧头痛塞右鼻,右侧头痛塞左鼻,全头痛左右鼻交替使用。每天1~2次,连续5~7天。

贴涌泉穴法  取吴茱萸适量为细末米醋调至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麝香壮骨膏外固定。每日换一次,七天一疗程,连续一到两个疗程。用于肝阳头痛,疗效甚佳。

刺百会穴法  主穴取百会穴,配前顶穴、后顶穴,从百会穴斜刺三厘米,沿眼向前透前顶穴,向后透后顶穴,快速捻转,强刺激大约1分钟后,头痛症状逐渐消失,强刺激2~3分钟后,头痛症状全部消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