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类书与丛书的区别

 conscience6487 2020-02-21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人教版)第六章第七节“明清时期的文化”中,讲到了“类书、丛书的编纂”,课本中只提到《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为类书,《四库全书》为丛书,并未提到类书与丛书的区别,这就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笔者整理了有关类书与丛书的资料,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类书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编制方法系按类汇编群书,即将当时能搜集到的所有书中的内容拆散,重新按类或主题进行编排,以便需要时能快速地查到。因为其主要是按类编排的,所以被称之“类书”。明清时期,也有少数类书是按韵目进行排检的,如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代的《佩文韵府》等,但历代类书的主流还是以分类为主。

类书编纂目的主要是寻查典故,性质与现在的资料汇编差不多。它把许多古籍中的原文,按其内容性质,分门别类地编排、摘录、汇集成书。而所摘录的原文只是根据需要,部分或片段地辑取,不加说明解释。因此从这些古代类书中,还可以辑录出不少失传古籍的部分原文。所以它的类目,大概是根据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来划分。在每个大的部类里面,再分若干子目。

《永乐大典》成书于永乐六年,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合装成11095册,约有3.7亿字,由明成祖亲自作序,定名《永乐大典》。大典分为经、史、子、集,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卜、释道、戏曲、平话、工艺、农艺等共约七八千种古文献中辑录的资料,编辑方法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永乐大典·几例》),按照《洪武正韵》韵目字序排列事目。如天文志记载在“天”字下,地理志记载在“地”字下

《古今图书集成》修书于康熙三十七年,成书于雍正四年。每部所录资料,依文献时间顺序,逐条著录,注明出处。《古今图书集成》起自上古,止于康熙朝。本书以类相从,较之《永乐大典》的依字韵编排,更便于检索。《古今图书集成》收罗详备,是现存最大的类书,也可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大百科全书。

丛书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保存古籍文化曾起过积极作用。它与类书不同:类书是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整理成为类似今天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丛书是将原来属于单本流传的书籍,汇编成一部大书,题以概括的总名,成套传存古籍,以供人们检阅。丛书收书不等,一部丛书多者辑书达数千种以上,如《丛书集成初编》,收书4107种;少者只有2种,如郭子章《辑秦汉国记》,仅收《三辅黄图》与《西京杂记》二书。

乾隆帝广泛征求天下图书,“寓禁于征”,征得的图书,不再因袭旧例,分类编纂。乾隆帝认为类书,限于体裁,不能将书籍原文全部载入,难免割裂。因而主张将所有图书,分别收入经、史、子、集四库,编纂成大型的丛书,定名《四库全书》。

总而言之,“类书”之所谓“类”,是取分类纂集的意思;而丛书之所谓“丛”,是总括、聚集与众多的意思。《四库全书》是图书的总括,虽分别收入经、史、子、集四库,但并未将图书按其性质和内容或是韵律进行分类编纂,自然是“丛书”而不能称之为“类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