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皇帝发明的“圈禁”之刑,虽彰显皇帝的仁政,犯人却活不下去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2-22

清朝皇帝发明的“圈禁”之刑,虽彰显皇帝的仁政,犯人却活不下去

文|武品文史

“刑罚”中刑字的由来可谓颇具意义,周朝时期,周公实行“井田制”,但是这样的土地改革,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周公索性就派出带刀的士兵监督,汉代应劭在《风俗通》说:“井,法也,节也。”因此,最初的“刑”字写作“㓝”,意思就是指违反井田制度的人,就需要接受惩罚。

随着时代的发展,刑罚慢慢地从上古时代残暴的肉刑,改进成更为人性化的刑罚。尽管如此,对于皇室来说,如果在权力的斗争中败下阵来,那么也就意味着是死路一条。到了清朝时期之后,皇帝为了表现出自己的仁德,就针对皇室犯法的情况,设计了一种看上去非常“仁慈”的刑罚,圈禁。

听到圈禁这个词语的时候,大家脑子里肯定出现一个小黑屋的情景,但其实圈禁刑罚还分为4种执行方式,

第一种就是墙禁,也就是在第二种屋禁的基础上,外面围上高墙。

第二种则是屋禁,也就我们经常看到的“关小黑屋”。

第三种就是座禁,把犯人囚禁在一块只能容下犯人坐着狭小空间内服刑。

第四种则是人禁,所谓人禁则是犯人只能背靠墙站立不能动,周围有人墙围住犯人,人墙每天轮班,而受刑者则一直站立。

以上就是所谓的圈禁刑罚,看上去都挺人性化,但其实并非如此,这温柔的陷阱之中其实暗藏着诛心之术。

这4种圈禁刑罚除了第二种之外,其他的三种貌似人性化,但是使用率却很少,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第二种圈禁,康熙四十一年开始,太子胤礽两次惹怒康熙,康熙也是两次废黜他的太子之位,并屋禁在咸安宫,雍正继位后对胤礽继续屋禁直至去世。所以屋禁其实并不算严酷,主要的还是想让受罚人能够达到面壁思过的效果。

可是面对皇族的政治犯,屋禁已经不合适了,就要升级为墙禁了,墙禁虽然是和屋禁相结合,但是犯人则需要身带枷板镣铐,待在暗无天日的房间里,房间里面只有一些基本的生活品,看守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入房间检查犯人情况,而屋外和墙外都有弓弩手和士兵把手。

也就是说,只要被墙禁就成为了一个不见天日,不闻人声的可怜人,在黑蒙蒙的房间内,时间仿佛已经静止不动,只能听着自己身上叮叮当当的镣铐声艰难度日,犯人在这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煎熬中消耗掉自己的全部意志,最终多是通过自杀来解脱自己,希望自己来世可以做一个普通人。

雍正四年,九子夺嫡中一度占据优势的八爷胤禩,在墙禁半年之后自杀身亡,而九爷胤禟没能坚持到三个月就在绝望中死去。

这种高墙圈禁的刑罚,其实是皇帝对政敌的诛心之刑,一种杀人不用刀的手段,一种既可以彰显仁政,又可以清除政敌的策略,可谓一箭双雕。

而对于受刑者来说,圈禁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被圈禁,自己就要从玉牒中除名,也就是说,他和他子孙都不在是爱新觉罗的子孙,这才是对他们精神意志最沉重的一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