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摄水滴照神技能!2种方法美出天际,很实用

 赶路听风 2020-02-22

这些天躲在家里,有的人被憋成了大厨,有的人被憋成了歌唱家,我就想知道有人被憋成了摄影玩家了吗?“宅家体验”十几天,你是否拿起自己的相机拍下了周遭别样的景物?

别说不出门就没什么可拍摄的,毒法师不会告诉你,即使是在室内也能拍出美美水滴照!别不信,先来几张爆好看的水滴照养养眼,美吧?美吧?美吧?

哈哈哈,具体如何拍摄呢?莫急,水滴照并不单纯,可以分别为滴落水滴和创意水滴,接下来咱们分类说说他们拍摄的方法。

一、滴落水滴拍摄技能

1、拍摄前准备:

滴水装置(水龙头、塑料袋上钻个孔或者滴水的湿抹布)、水、透明的玻璃杯或者其他容器、相机、三脚架、快门线(如需)、闪光灯(内置或外置)、白色背景纸

2、水滴的准备:

1) 水滴可以是普通的无色水滴,也可以是冻牛奶水滴或者无颜色水滴;

2) 盛水的杯子或者容器尽量都装满水,这样溅起的水花比较漂亮;

3) 尽量保证水滴是均匀落下的,水滴每次落到同一位置;

4) 接水的容器离滴水口50cm左右,水花形状比较理想。

3、实际拍摄技能:

首先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镜头与水面平行,这样既可以捕捉到水滴下落和水花溅起的瞬间,也可以看到明显的水面反光,这样对称性的照片更有艺术性,且具有独特的结构美。

相机设为手动模式且手动对焦(MF),拍摄前我们可以选一个参照物确定对焦点(例如筷子)因为拍摄开始后水滴会滴落很快,手动没法及时对焦。可以提前观察水滴滴落的具体位置,把参照物放在这个位置,旋转对焦环进行对焦后移除参照物。

室内不像室外可以直接借用自然光,如果室内光线不够明亮,可以在水滴后放置一张白色背景纸,这样可以均匀光度,同时开启相机的强制闪光灯或者外接闪光灯,可以让水滴主体突出、有质感、晶莹剔透。

毒法师建议使用外接闪光灯,因为有些相机内置闪光灯后会导致连拍速度变慢,且功率有限。

其次,鉴于水滴落下速度极快,时间极短(smmapp),需在水滴刚刚出来的时候马上按下快门,建议开启高速连拍功能,保证每秒获得尽可能多的照片,这样成功的几率就更大了。

感光度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一般ISO100-400即可,光圈最好设置为F8-F11的最佳光圈。快门速度的设置就要费心了,因为水滴快速跌落,如果你器材可以,那么可以选择超高速快门,当然,你也可以使用闪光灯高速同步功能弥补快门的不足,具体参数因地制宜,并不一定是超高速快门才能定格水滴,需要不断实践摸索。

掌握这些技巧之后,各位小伙伴就可以玩转各种落水照片了(smmapp),比如尝试拍摄柠檬或者草莓掉入水中、饼干落入牛奶等。切记一点,虽然相机都有防水功能,但距离产生美,物距保持10cm以上,否则亲密接触后,你的小心肝会受不了滴。

二、创意水滴拍摄技能

创意水滴,其实就是水滴后的素材/背景倒影在水滴中,自成水滴世界。属于微距摄影,需选用微距镜头或者有近摄功能的镜头。

微距镜头就是为了微距摄影专门设计的特殊镜头,能实现极近距离的对焦,然后以一定比例放大成像。优点不必多说,细节表现好,色彩呈现棒,成像质量优。

如果没有微距镜头,也可以用普通镜头+近摄镜/近摄接圈/近摄轨道皮腔,或干脆在普通镜头前放置一个放大镜也能实现微距放大效果,且价格便宜(smmapp)。不过缺陷就是画质和细节损失严重。

接下来具体看下如何实现创意水滴的拍摄。

1、物品的准备:

针管注射器(针头口径越小越好)、滕曼或者树枝等及辅助固定的装置、水、有近摄功能的镜头或微距镜头、素材照片、闪光灯、放大镜(如需)

2、拍摄过程:

相比水滴入水,创意水滴要简单的多了。

首先将打印的素材照片倒放在水滴后方,物距10cm左右,相机调至光圈优先,用小光圈,一般为F11、F13,保证景深足够将水滴世界清晰完整的呈现,快门速度由相机自动匹配。

然后手动对焦,将对焦点放在水滴上,旋转对焦环直至水滴里的画面最清晰,为了方便观察,可以直接通过显示屏查看是否清晰就可以了。然后看水滴中图案是否合适(smmapp),如果不合适可以不断调整素材。

注意使用三角架时,一定要关闭相机防抖开关,ISO尽量低些,这样不仅噪点少,画面质感也有保障。同时可以采用闪光灯对水滴补光(不需要专业的闪光灯,自带的就可以了,强制闪光灯),为了增加视觉冲击性,色温尽量高些,这样图像色彩更浓重。

以上为2种水滴具体拍摄过程及技巧,这些都不难,关键是拍摄好图片需要不断实践,不断练习,所以各位小伙伴也不要气馁哦,不断努力,肯定会拍出你想要的理想水滴照片,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