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住手,这样喝配方奶可能害了孩子!第一个就有无数人中招!

 宋姐kzan70izcc 2020-02-22

🌷月嫂论坛🌷

邀 请 全 球 月 嫂 姐 妹 聚 会

长按二维码加入

全国1000多万的月嫂姐妹,在🌷月嫂论坛🌷聚会!

配方奶是不少宝宝每天的口粮,所以爸爸妈妈们都会精挑细选,然而不管再好的奶粉,如果喝的方式不对,不仅不能让宝宝吃好,还有可能对宝宝健康不利。选择和冲泡配方奶,到底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误区呢?

误区一

过浓或过稀

误区

有的家长为了让宝宝更好的吸收营养,想着把奶粉冲得越浓越好,认为这样就可以一次性补充足够的营养;而一些家长怕宝宝上火,又会擅自减少奶粉量,冲得更稀一点。


危害

宝宝肠胃还未发育完善,奶粉过浓无法很好的消化,反而容易腹泻;而如果奶粉过稀,则无法获取充足的营养。

误区二

 大力摇晃奶瓶

误区

在冲泡配方奶的过程中,不少家长会遇到奶粉不容易溶解的情况,特别是国外的一些奶粉,因为促溶剂添加少,溶解起来就更慢了。这时候一些急性子的家长就会大力摇晃奶瓶来促溶。

危害

大力摇晃奶瓶之后,会产生大量气泡,如果被宝宝喝下去容易产生胀气,如果吸入大量气体甚至可能造成肠痉挛。

误区三

用开水冲泡

误区

与大力摇晃奶瓶一样,许多家长认为水越烫奶粉越容易冲开,于是就用开水来冲泡配方奶。


危害

如果水温过高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某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将被破坏,特别是有的奶粉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质会被全部破坏。

误区四

喝不完的微波炉煮开再喝

误区

有时候宝宝不一定能喝完冲的奶,爸爸妈妈们怕浪费就冻起来,想下次宝宝要喝的时候用微波炉再加热一下就行了。


危害

一般来说,冲好的奶粉在室温下保存不能超过2小时,而在冷藏环境下也最好不超过24小时,如果超过时间则容易滋生细菌,影响宝宝健康。另外,如果把充好的奶粉再次加热煮沸,其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结构会受到影响,反而不利于宝宝吸收这些营养物质。

误区五

营养成分越多越好

误区

为了让宝宝吸收到更多的营养,家长们在选择配方奶时认为里面含的营养元素越多越好。

危害

过多的营养元素宝宝无法吸收是一方面,有时候过多的营养元素反而会影响孩子健康,如过高的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荷,对婴儿肾脏有潜在的损害。

误区六

经常转奶

误区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同一种奶粉喝久了,是不是可以多换几种口味,想多试试其他品牌的奶粉,于是就冒然换掉宝宝已经习惯的奶粉。


危害

不建议经常给宝宝换奶粉品牌,1岁以内的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频繁地更换奶粉会让宝宝肠胃来不及适应,增加消化负担,可能引发腹泻、消化不良等肠胃不适。

误区七

奶粉和米粉一起冲

误区

一般来说到了宝宝4-6个月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宝宝添加强化铁的营养米粉,为宝宝补充铁元素。有的父母想着,不管奶粉还是米粉,反正都是补充营养,一起冲了吃不就行了吗?其实不然。

危害

奶粉和米粉的冲调温度并不一样,大部分配方奶的冲调温度在40℃左右,而米粉则是在60~70℃,水温过高会导致奶粉营养丢失,水温过低米粉又冲不开,影响宝宝消化。所以建议分开冲调。

误区八

喝完奶后还大量喝水

误区

有的家长认为喝了奶粉之后宝宝容易出现“上火”的情况,所以在喂了配方奶之后还让宝宝额外喝很多白开水。


危害

宝宝的胃容量有限,过多的白开水占据了胃容量,宝宝喝奶就喝不下,反而会影响宝宝总奶量的摄入,最终影响宝宝健康成长。

目前的配方奶粉已将牛乳中过多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经过加工技术脱除,其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更接近母乳,基本上已不会出现传统观念中,喝奶粉宝宝易“上火”的现象。

冲泡奶粉有这么多容易忽略的小细节,爸爸妈妈们看了一定要牢记在心,避免不知不觉中“坑娃”,掌握正确冲泡配方奶的方法才是硬道理!

正确冲泡配方奶的方法

冲奶粉前的准备

● 彻底清洁双手

● 奶瓶煮沸消毒

冲调步骤

● 先放水

将水烧开后,冷却到40℃左右或70℃左右,可以根据不同配方奶的厂家说明来选择温度,一般为40℃左右。如果无法准确判断,可以将水倒在手背上,如果跟皮肤温度相近即可。

然后将合适温度的水倒入奶瓶相应刻度。

● 后放奶粉

根据宝宝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奶粉使用量,一般正规厂家生产的奶粉在包装中都有建议食用量标识。然后放入奶粉,先让其自然溶解然后轻轻搅拌使其彻底溶解即可。

使用过的奶粉量勺需要竖放,手柄向上,不接触奶粉。目前有的配方奶粉是将量勺放置在盒盖内侧,完全与奶粉隔离。

● 尽快食用

冲调好的奶粉最好立即食用,室温超过1小时或冷藏超过24小时,则不可将喝剩的奶留下次食用,以防止奶变质。

打开包装的奶粉要注意及时采取措施密封,以防止受潮或者异物进入奶粉中。

参考资料:《儿科专家帮您带宝宝(婴儿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