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岭、腔隙性四大类脑梗的影像区别

 天涯aobebd0m4x 2020-02-22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约为1.3∶1~1.7∶1。

影像学上把脑梗塞分为缺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四大类。

缺血性脑梗死CT表现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岭、腔隙性四大类脑梗的影像区别

缺血性脑梗死发病1天内,CT平扫很难早期发现异常,仅表现“致密动脉征”。

问:什么叫做致密动脉征?

答:在急性脑梗塞,闭塞的大脑中动脉因血栓或栓子的形成,然后顺应性或逆行性发展形成数厘米长的质地较硬的固态血凝块,导致血流被阻断,如适时行CT扫描在图像上表现一段或点状动脉密度增高,这种征象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或动脉致密征。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岭、腔隙性四大类脑梗的影像区别

动脉致密征一般在发病30分钟内可显示,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塞的早期表现。此时,血供区脑组织尚未出现明显低密度改变,而临床症状十分典型,表现为对侧偏瘫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意识障碍或失语等。

发病6h以后,缺血区脑组织因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细胞膜离子泵衰竭而产生细胞毒性脑水肿。此时复查示可发现典型的动脉致密征,同时伴有岛带区脑灰白质“模糊效应”。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岭、腔隙性四大类脑梗的影像区别

1-7天之间血脑屏障严重破坏,吞噬细胞增多,髓鞘脱失,CT表现为该区呈更低密度改变,占位效应更为明显,甚至出现脑疝。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岭、腔隙性四大类脑梗的影像区别

缺血性脑梗死2-3周病灶中心出现坏死,血脑屏障渗透性增加,水肿消退,CT表现为等、低密度混杂的“模糊效应”,脑回增强,占位减弱。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岭、腔隙性四大类脑梗的影像区别

4周以后梗塞病灶逐渐形成脑软化灶,呈等或稍高于脑脊液密度。

分水岭梗死CT表现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岭、腔隙性四大类脑梗的影像区别

分水岭性脑梗死多由于体循环低血压导致脑灌注不良,相邻血管供血区分界处或分水岭区局部缺血,也称边缘带脑梗死。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岭、腔隙性四大类脑梗的影像区别

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发生于ACA 、MCA及PCA的皮质支的边缘带,即额颞交界区或颞顶枕交界区;

梗死灶呈楔形,尖端朝向侧脑室,底朝向皮质软脑膜面。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岭、腔隙性四大类脑梗的影像区别

内分水岭区梗死

放射冠区:MCA皮层穿支和深穿支间;

半卵圆中心:MCA皮层穿支和ACA皮层穿支间;

串珠样或融合成条状,也可呈前后走行的线状梗死病灶;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岭、腔隙性四大类脑梗的影像区别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供血区

基底节;内囊;丘脑。

大脑中动脉表浅穿支供血区

半卵圆中心;外囊。

腔隙性脑梗死CT表现

系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灶为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及脑干,中老年人常见。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岭、腔隙性四大类脑梗的影像区别

腔隙性脑梗死早期尤其是在24h 内,脑CT 扫描不能诊断,只能排除诊断。脑CT 扫描诊断腔隙的最佳时期是在发病后的1~2 周内。脑CT 扫描显示:腔隙灶多为低密度,边界清晰,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楔形,周围没有水肿带及占位效应。

出血性脑梗死CT表现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岭、腔隙性四大类脑梗的影像区别

常发生在缺血性梗死1W以后CT显示在低密度梗死区内出现斑点状、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应较明显。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岭、腔隙性四大类脑梗的影像区别

有时无出血前的CT对比,很难与原发性脑出血鉴别,临床表现血肿型者原有的神经系统症状均有加重。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及亚急性期CT呈高密度影,慢性期则逐渐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影,有增强效应。增强脑CT扫描显示:在低密度区内有脑回状或斑片状或团块状强化影。对于诊断明确者,不建议作增强脑CT扫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