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筝寻梦 温梦红楼

 闲野之家 2020-02-22
    “风筝寻梦”的横幅下,越来越多喜爱南鹞北鸢之人汇聚于此,与风筝寻梦一道,在追梦的路途上欢笑前行。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2014年12月,冬日的北京,早晨的气温有点冷。我早早的来到这座院落里,阳光静静地照在“怡红快绿”的匾额上,也穿过墨绿的板壁洒在青砖小道上。院子里两株树被人装点上了一朵朵盛开的红梅,吐焰喷霞一般,使人马上联想起《红楼梦》里“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景象。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风筝寻梦的门已经打开了,在门外就可以看到墙壁上悬挂的一只大大的风筝,风筝上面是红绸覆盖着的牌匾。今天(2014年12月27日),是“风筝寻梦”入驻大观园揭牌的日子。

      “风筝寻梦”是以传承“曹氏风筝”为核心形成的文化品牌,而大观园则是红迷心中的圣地,风筝寻梦与大观园一脉相承,都是承载着曹公伟大人文情怀的文化载体。而《红楼梦》里也有多处关于风筝的描写,探春的软翅大凤凰,宝玉、黛玉的美人风筝,宝琴的大红蝙蝠,宝钗的一连七个大雁,还有蝴蝶的、沙雁的……桃红柳絮飞起的时节,他们曾在这里赋诗放风筝。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今天(2014年12月27日),宝姐姐不在,林妹妹也不在,但是此刻在怡红院的粉垣院墙里,众多身影齐集,我的许多朋友,我的妹妹菱儿(张颖)带领的沁芳小伙伴们,还有一些远道而来专程道贺的传统文化大师们,更为难得的是95岁高龄的孔祥泽老先生也来了。那古色古香的窗格下,茶香水汽袅袅,几样精致的点心干果摆在桌案旁,喜庆版的《晴雯曲》伴随着欢声笑语响起,我和孔老一起揭开匾额上的红绸,厚重凝练的“风筝寻梦”和“曹雪芹风筝”几个大字在众人的目光和掌声里凝晖钟瑞,一时间怡红院里彩袖辉煌、罗带飘风……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今日(2014年12月27日),风筝寻梦正式牵手大观园入驻怡红院,这里,将是梦想安顿和再度飞起的地方。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2014年,我们迎来了曹公诞辰的300周年,在百多年前,曹公写下了旷世名著《红楼梦》,同时他也为世人留下了绚丽多彩的风筝艺术。曹公制作风筝的最大特点是将南北风筝技艺有机结合,这也正是他给自己风筝取名“南鹞北鸢”的原因。他在《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详细介绍了43种风筝扎、糊、绘、放的技法和工艺,每种风筝均配一诗一画,目的是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他把制作风筝的技巧方法编成朗朗上口的诗歌,以便于记忆。曹公也是放风筝的行家里手。他的好朋友敦敏,就曾目睹过他放风筝的风采,并用“观其御风施放之奇,心手相应,变化万千;风鸢听命乎百仞之上,游丝挥运于方寸之间;壁上观者,心为物役,乍惊乍喜,纯然童子之心,忘情忧乐,不复知老之将至矣”这样一段序文记录下来。

       我的师祖孔祥泽,自1943年参加摹抄《南鹞北鸢考工志》,此后始终如一地致力于曹氏风筝的整理、研究恢复制作和推广发展。孔老之子我的师父孔令民,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制做风筝,创作出不少曹氏风筝经典作品,在国内历次风筝大会上多次获奖。孔老之孙孔炳彰,1999年开始学习风筝制作参加过多次风筝比赛并获奖。而我,作为曹氏风筝第四代传承人,有幸在十几年前与孔老结缘,与这样的风筝世家结缘,经过师徒几代人的努力,曹氏风筝作为中国风筝艺术代表流派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如今的“曹氏风筝”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寻梦”也早已成为许多年轻人实现传承民族文化精粹梦想的载体。在“风筝寻梦”的横幅下,越来越多喜爱南鹞北鸢之人汇聚于此,与风筝寻梦一道,在追梦的路途上欢笑前行。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告别岁末,风筝寻梦即将迎来新的一年,期待明年春风又起时,大观园里像南宋大诗人陆游所吟唱的那样“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的景象。漫步古典园林,在“曲径通幽处”徜徉,在沁芳溪前休憩,在潇湘馆前品竹,在怡红院里观风筝,还可吟诗、作画、赏花、喝茶……用一种诗意的态度,把时光浸润在如诗如画的红楼世界里。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愿曹公笔下的古典园林建筑之美与曹氏风筝工艺之美交相辉映,愿风筝寻梦承载着更多人的梦想,从大观园怡红院翩然飞起,越飞越高!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风筝寻梦缘起

       有一个懵懂少年,在他小时候很调皮捣蛋,唯有一样东西能让他乖巧安分,那就是风筝。他清楚地记得他的第一只是父亲为他亲手糊的“屁帘儿”风筝,这只风筝陪伴着他,放飞了童年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梦……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自幼新一代传人缪伯刚便与风筝结下不解之缘,因之而静,因之而荣,为修风筝技艺,1998年考入北京艺院,父亲背着行囊送他进京求学。那一年,他17岁。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十多年前,少年做了个奇特的梦: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指着天空中的风筝对他说:“去追你的梦吧!”自此,少年的心里记下了“风筝寻梦”这四个字。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不久之后,在北京,少年与一位耄耋老人相遇。老人在听了少年的梦境之后,挥笔写下了“风筝寻梦”的横幅,记录下了这个关于梦的故事,也开启了一段和梦有关的传奇。这位老人就是那位偶遇那本《废艺斋集稿》、并几经辗转抄录,将曹雪芹轶著传于后世、开创“曹氏风筝”的第一代传人——孔祥泽先生。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十余年过去,“曹氏风筝”扶摇直上,孔老之子孔令民先生传承技艺,成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孔老之孙孔炳彰先生多次携风筝飞往海外,传播中华艺术,“曹氏风筝”享誉海外。而当年的那个弱冠少年,也已成为耄耋老人的徒孙,潜心研习,醉心艺术,“曹氏风筝”后继有人,一老一少让民族艺术传承不衰。如今,当年的梦想,正在他们手中实现,“曹氏风筝”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寻梦”也早已成为许多年轻人实现传承民族文化精粹梦想的载体。在“风筝寻梦”的横幅下,越来越多喜爱南鹞北鸢之人汇聚于此,与当年的少年一道,在追梦的路途上欢笑前行。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这位少年就是如今的“风筝寻梦”俱乐部创始人——缪伯刚,他传承曹公精神,承袭恩师技艺,完善工艺、创新品牌,在祖国各地放飞曹氏风筝,并多次携带风筝飞往海外,让绚烂的民族艺术绽放在更广阔的世界。

     “曹氏风筝”数代传人,承雪芹先生之遗志,圆国人之梦想。以风筝寻中国梦,以风筝传民族魂,不期名利,德艺惟馨。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转载]风筝寻梦 <wbr>温梦红楼

 

 

欢迎大家关注添加"风筝寻梦"公众微信:miaobogang,在这里一起见证生活的真!善!美!

温梦红楼" title="[转载]风筝寻梦 温梦红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