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常王氏王璟研究【一】

 王非鱼先生 2020-02-22

作者:王悦振 

王刚:从大使到教谕


    人们都知道,王刚是王璟的父亲。

    我曾写过一篇名为《大使王刚》的短文分析王刚的出身及为官情况。我原来认为,王刚是贡监,以贡监身份为官;王刚先在江西吉安府为官(由王璟“少从父官吉安”推断,但不知是何官),后到河北永平府任仓大使。
最近,有幸读到了《庐陵县志》并从中发现:王刚于天顺八年任庐陵县教谕。庐陵县即现在的吉安县。从王刚前后任教谕的身份来看(多为举人,有岁贡也有选贡),王刚就是贡监出身。王璟生于正统十一年(1446),至天顺八年(1464)已十八周岁,他“少从父官吉安”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父王刚亲自教导他走科举之路。王刚此时年龄约在四十岁左右。从其任职情况来看,王刚的确先在江西吉安府任县教谕(未入流。主持文庙祭祀,宣扬儒家经典和皇帝的训试,教诲和管束所属生徒),后到河北永平府任仓大使(从九品。负责民赋军屯之入及诸司赎谷俸禄粮米并收入事务)。弘治三年、十八年的敕书称王刚为“永平府仓大使”、“故永平府仓大使”也认证了这一点。否则,则会称为“庐陵县教谕”、“故庐陵县教谕”了。

    王璟在登封

    成化八年(1472),王璟殿试成进士,被授河南登封知县。登封县时属河南府,全县约七千户、五万口人。王璟到达登封县时(《登封县志》记载为成化十年),天大旱,他便“跣足趋叩”到龙潭求雨,从而使登封县民众免于饥荒。成化十三年,王璟还办了两件大事:迁儒学门凿泮池;迁邑历坛至城北半里之处。在登封县任职七、八年,王璟肯定做了很多利国为民的事情,只是我们无法知道而已。成化十五年(1479),王璟改任南京都察院贵州道监察御史。

王延才说:这里说一句题外话,虽然是封建历史局限性,一个父母官,不好好兴修水利,不做实事。反倒敬鬼神而拜之,光着脚,不穿鞋,一步一磕头,到龙王庙拜神求雨。不知道圣人的书读到哪里去了。这一点点史实也侧面反映了,王璟官场处世圆滑老练,善于政只表演作秀的一面。


    王璟的文章

    为了便于研究王璟,近几年我一直在搜寻王璟的文章。

    古代为官者,特别是品秩比较高的,一生中都要写下很多文章。如奏疏、序文、诗赋、传记、墓志(碑)铭,等等。照此说来,王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一定会有很多文章传世。但目前人们看到的,只有《过少林书怀》、《子陵寓居》、《王璟盐法疏》、《重修沂州学记》、《创修外城记》、《明故昭勇将军沂州卫指挥使李公墓志铭》等几篇文章。

    《过少林书怀》(见《登封县志》)为王璟任登封知县时所作。登封,明代属河南府,境内有嵩山及少林寺。全诗为:禅林清气剪尘胸,诗思令人几万重。李渤有名索重价,达磨无后踵遗踪。襟怀久慕三三径,眼界空余六六峰。今古兴亡曾会得,不如归去学儒宗

王延才说:从这几句诗里看出来,王璟是不信鬼神,也不信佛的。这就和前面说的去龙王庙拜神求雨有了明显的矛盾。

    《子陵寓居》(见《河南通志》)为王璟途经河南时所作。子陵寓居意为东汉严子陵住过的地方。全诗为:寂寞乡村店,相传寓子陵。客星时黯淡,孤月尚凭仍。草色含秋冷,花光带雨凝。高踪劳跂慕,天际想飞腾。

    《王璟盐法疏》(见《盐政法》)全文约400字。弘治十四年(应为弘治十六年),时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王璟上奏十事,此疏为原奏中的两事:宽代支;清透派。

    《创修外城记》(见《费县志》)写于嘉靖二年,全文600余字,主要讲述城墙的作用、记述费县城墙的开竣工时间、高厚长度。

    《重修沂州学记》(见《沂州志》)写于嘉靖六年,全文约600字,主要讲述设立学校的重要性、记述修复州学的经过。

    《明故昭勇将军沂州卫指挥使李公墓志铭》写于嘉靖六年,全文700余字,主要记述沂州卫指挥使李瀚的生平事迹。李瀚(1469——1527),安徽泗州人,王璟的亲家(李瀚长子李玄是王璟的女婿)。

    古代为官者,大都有自己的文集。有的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即使自己生前没有做到,其后人或同事也会将其文章结集刻印留存后世。近来,我抱着极大的期待,翻阅了《百川书志》、《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等书,想从中找到王璟的文集,但结果却一无所获,令人非常失望。我隐隐约约觉得,王璟生前没有将自己的文章结集刻印,其后人和同事也没有这样做。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将令人非常遗憾!不过我又想,即使没有王璟的文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一定会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发现和收获。

    附《王璟盐法疏》

    弘治十四年(应为十六年),右佥都御史璟奏:一曰宽代支。臣据近例,止许故商妻子代支,余不准。然子于父,故可代支矣。父于子,独不可代平。妻于夫,故可代支矣。母于子,独不可代平。以至孙为商身故,而祖亦不得代支。祖为商身故,而孙亦不得代支,则人心不免嗟怨。今后故商引盐,除奉例外,其凡父子侄孙、同居兄弟,具白巡盐御史,令运司辩验,引目真正、商名不誣、盐数的确,仍取乡商店主结证,行场查照明白,悉依旧例上纳银米,收贮赈济,则商本不亏,且免具奏之扰。二曰清透派。两淮诸盐场,自水乡灶户纳银之外,课有常额,开中宜有定数。然各边开中者,数或溢于额外,故有二人同给勘合赴运司,而本年盐课止足前人之数,后一人者,遂以额尽,即为透派。查究往复守候经年,又令重添引价,方许派支,事同处异,故商有不均之怨也。乞令开中之时,预查两淮岁课,令各边照数报中,万一尤有透派,止令巡盐御史,许运司挨派别年支给,免其添价,但备申户部销豁。如此,则商人无不均之怨,盐法无透派之扰矣。

王璟研究(二)

我与王璟

    因为姓王,加之近几年写了几篇关于王璟的短文,有些人便问我是不是王璟的本家。口说无凭,这个问题我不敢妄论。
   
    大家都知道,白常王氏家族是安邱冢陵王氏的一个分支。据《冢陵王氏族谱》记载,始祖王德林,春秋时人,相传是齐国宰相晏婴的家臣。明初,王璟的曾祖王海由安邱迁居兰山县。而我家始祖,是明朝中期从长山县(今邹平县的一部分)迁来莒南的。至于五百年前,他与王璟是什么关系,我就不得而知了。
   
    说起对王璟这个人物的认识,也是很偶然的。一九九九年一月,我由北园镇调至刘家庄乡工作。大白常村是刘家庄乡所辖的一个村,在这里我经常听到一些关于王璟的传说。如出生受封、施恩仇人、小鬼顶灯、写字镇妖、石羊偷食,等等。我对这些传说很
   
    明代重臣王璟(1446-1533)画像
感兴趣。大白常村西南有一处御封林,是王璟的祖茔,林中有御封碑及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等石雕。工作之余,我多次前去游览。后来,我又翻阅了一些有关王璟的资料。如《王氏族谱》、《沂州志》、《明史》。时间久了,我便对王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王璟耿介忠直,为官五十多年,始终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清正廉洁,是后人学习之楷模,其精神应该发扬光大。这就是我难以忘怀王璟的根本原因。
   
    有关王璟会试的人和事

    成化八年(1472)会试主考官是万安、江朝宗。万安,字循吉,眉州人。时任礼部左侍郎、翰林学士。官至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少师兼太子太师、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但不称宰相),是“纸糊三阁老”之一。曾依附万贵妃。因献房中术于孝宗朱佑樘而被迫辞职。江朝宗,时任翰林学士。曾被宦官汪直下锦衣卫狱。
   
    成化八年二月,王璟参加会试中贡士。此场会试有二百五十人登科,会元为吴宽。按照惯例,会试之后,应于三月初一进行殿试。因给太子朱祐极出殡,宪宗朱见深将殿试时间改为三月十五,从此成为定制。三月十八发榜公布新科进士,吴宽、刘震、李仁杰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吴宽连中两元)。殿试之后还要进行“馆选”,王璟没有考入翰林院,被授登封知县。在王璟的二百四十九名进士“同年”中,影响较大的有杨一清、吴宽、刘宇、陈金等人。杨一清,字应宁,原籍云南安宁,后迁居江苏京口(今镇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是明代中期著名政治家。吴宽曾先后侍奉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于东宫。刘宇曾依附宦官刘瑾。陈金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与王璟同掌都察院事。
   
    成化八年殿试之后,商輅奉命作《进士题名记》。商輅,字宏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是明代唯一连中三元(宣德十年乡试为解元,正统十年会试为会元、殿试为状元)的人。时任兵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官至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少保。他曾上疏弹劾宦官汪直,列举汪直和西厂十大罪状,促使宪宗朱见深关闭了西厂。还曾劝说宪宗朱见深恢复郕王朱祁钰皇帝称号。
   
    “松竹梅之会”

    王璟与杨一清为同榜进士。虽说也是同朝为官,但因供职地点、掌管事务不同,俩人在一起共事的时间并不长。一是弘治年间同在两京任职。弘治十一年,杨一清任太常寺少卿,十四年任南京太常寺卿;弘治九年,王璟任光禄寺少卿,十四年任南京鸿胪寺卿。二是正德年间同在北京任职。正德五年十一月,杨一清进京任户部尚书,六年任吏部尚书,十年入内阁为首辅;正德八年,王璟任兵部右侍郎,十年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掌院事。
   
    王璟与杨一清交情不错。在王璟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期间,杨一清与王璟、工部尚书李时器组成了“松竹梅之会”,饮酒赋诗,自娱自乐。随之加入者,还有给事中潘仲鲁、许稚仁和礼部主事姜孟宾、右府都事周彦实等文人。“松竹梅之会”上,“诸君以次奉觞,吾三人酒饮随量,然皆尽欢极醉而罢”。乘着酒兴,各人对诗唱和,好不惬意,真所谓“四十五年晨星落落,俯仰今昔,为之慨然”。
   
    正德十一年八月十五日,杨一清第二次致仕。这应该是王璟和杨一清永远分别的日子。虽说嘉靖六年杨一清第二次入阁为首辅,但王璟早已于嘉靖元年致仕回到家乡沂州府。杨一清、王璟分别于嘉靖九年八月、十二年九月去世。
   
    王璟为官形象

    近来看到了一幅王璟的画像,不由想到了明代官员的穿着问题。
   
    明代官场,可以说是等级森严,就连官员的穿着问题都有严格的规定。就拿官员的朝服及朝服上的绣纹来说吧,八品以下文武官员穿绿袍,七品至五品文武官员穿青袍,四品以上文武官员穿绯(红)袍;不同品级的官员,官袍上绣着不同的绣纹,文官分别绣着练鹊、鹌鹑、黄鹂、鸂鶒、鹭鸶、白鹇、云雁、孔雀、锦鸡、仙鹤,武官分别绣着海马、犀牛、彪、熊、虎豹、狮子。除此之外,对文武官员的冠、带、绶、笏也都有不同的规定。
   
    王璟官至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属从一品文官。其标准形象自然是:头戴七梁冠,身着绣有仙鹤的大红袍,腰束玉带,手持象牙笏板
   
    王璟的书法

    说起王璟,人们一定会想起他的书法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他的书法真迹。
   
    古代学习书法应该和现在一样,必习柳体和颜体。过去书写奏疏、墓志(碑)铭,一般用正楷。至于书信、诗赋、序文等文章的书写,则楷、行、草兼用。
   
    王璟自幼随父王纲读书学习,其书法自然会受到王纲的影响。兰山是书圣王羲之的故乡,王璟从吉安回到家乡后,补郡学生,读书城南,在书法上自然也会受到王羲之的影响。从王璟墓出土的二十八枚印章来看,王璟更偏爱篆字,甚至能用篆字自制印章。
   
    王璟守制问题

    清明节期间,不由想到了王璟,接着又考虑起他守制的问题。在古代,只要父母去世了,在外为官者,无论官职大小高低,都要离职回家守制,守制时间为二十七个月。因无文字记载,我们无法知道,王璟的父亲王纲母亲徐氏是何时去世的,王璟有没有离职回家守过制。
   
    王璟一生在外为官五十多年,先后任职登封知县、南北都察院贵州道监察御史、光禄寺少卿、南京鸿胪寺卿、兵部右侍郎、吏部右左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右左都御史。其官品分别为:正七品、正五品、正四品、正三品、正二品。官阶分别为:文林郎、奉政大夫、中宪大夫、通议大夫、资政大夫、荣禄大夫。官衔分别为:加衔太子少保(正二品)、太子太保(从一品),赠衔少保(从一品)。
   
    从其任职的时间及年限来看,王璟最有可能离职回家守制的时段有四个:任登封知县期间(七年)、任贵州道监察御史期间(十七年)、任光禄寺少卿期间(五年)、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期间(十年)。但从弘治三年的敕书来看,此时王璟的父母均已去世。那么,王璟就不可能在任光禄寺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期间离职回家守制了。王璟也不可能在任登封知县期间离职回家守制:据《登封县志》记载,成化十年王璟到任;成化十三年凿泮池、迁邑历坛。照此说来,王璟极有可能在任南京都察院贵州道监察御史期间离职回家守过一次制,且在守制期满后由南京都察院贵州道监察御史改任都察院贵州道监察御史。王璟的父母中,有一人在王璟任登封知县之前,甚至在王璟考取进士之前就去世了。从王璟“少从父官吉安”来看,其母徐氏有可能早逝。还有一种可能,王璟的父母在王璟考取进士之前都已经去世了。
   

    附商輅《进士题名记》:成化八年三月十五日,皇上临轩策试礼部所贡士,赐吴宽等二百五十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胪传宴赉悉遵太祖高皇帝定制。已而有司请立石题名太学,制可;命臣商輅为记。臣惟天生贤才以资世用,故贵于取之有道,尤贵于教之有素。成周三载宾兴贤能之制,此后世科目之兆也。然而六德、六行、六艺已预教于未进用之先,是以贤才之出济济其盛,风俗之美,治道之隆不可及已。下逮汉唐宋,科目无定名,人才无定业,或以孝弟贤良举,或以诗赋经义进,教之取之之道,虽于能比美成周,而所得豪杰之士亦足以辅成当世之业,功光信史有足征也。洪惟我朝列圣相承诞敷文德,学校之设遍于天下,科目取士一以经术。夫经术者致治之本也。古昔圣贤嘉言善行具载于经学者,诵而求之,固将体之于身心而验之于事为。一旦出自科目举而措之,所以致君泽民者在是,所以建功立业者在是。此我朝作兴人才之道所为有合于成周,而非汉唐宋所及也。皇上克笃前烈,益惇文教,求贤图治,宵旰孜孜。诸士子既亲承简拔进于显荣,得不思所以报称之哉。报称之道无他,亦惟反之于身而加夫践履,笃实之功,以成其正大光明之业,使圣贤言行不徒见于诵说而已。如是,人将指而称之曰:经术果足以成贤也,科目果足以得士也。此则邦家之光,斯文之庆,不然,文辞虽工而实行无取,何以仰副圣明求贤之盛心哉。宋儒有云:通经之士,固当终身践言,始为不负所学。谨诵此以记,其勉之哉。

王璟研究集锦(三)

 

    王璟,字廷采,号东皋,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人。明成化八年中进士,先任登封县知县,又任两京御史。1501年管理两浙督政,1504年任保定巡抚,后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官至荣禄大夫太子太保都察院左督御史。到朱厚熜即位,严嵩专权,王璟看到皇帝昏庸,国势日衰,便辞官回到故里,不久病故,享年87岁,卒赠“少保”,谥“恭靖”。明史对其给予很高的评价。
  
    王悦振同志多年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致力于对王璟的研究,他翻阅了大量史料典籍,并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走在了国内王璟研究的最前列。本报已对其研究成果以集锦的形式发表了两篇,本期发表第三篇,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明代的贺送诗文
  
    在明代,每当有人金榜题名、升迁赴任、生日寿辰、致仕归乡时,其同年同僚便会赋诗作文以表祝贺或送别之意,故称贺送诗文。
  
    正统十年(1445),淳安人商辂殿试成状元,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作文《赠商宏载第状元序》表示祝贺。天顺七年(1463),商辂喜逢五十寿辰。此时贺送诗文甚盛,淳安县学训导罗明作贺文《贺元老商大人五秩寿词》。成化十三年(1477),身为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少保的商辂致仕回乡,刘健、李东阳、谢迁等文武百官于都门外赋诗送别,彭华、王献分别作文《送少保商先生致仕诗序》、《送少保商先生致仕还淳安诗序》。
  
    弘治十六年(1503),王璟被任命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两淮盐法。临行前,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林俊为其作文《送王中丞董理鹾政序》。林俊(1452——1527),字待用,号见素,莆田人。成化进士。世宗时累官刑部尚书,朝有大政,必侃侃陈论。中外皆想望其风采。卒赠少保,谥贞肃。著有《见素文集》、《西征录》。

    与王璟同掌(理)院事的都御史
  
    正德十年(1515)五月,王璟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乃彭泽。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均为二品文官。按照常规,左都御史掌院事,因彭泽提督边务在外,王璟乃掌院事。正德十二年五月,彭泽以病乞休。同年六月王璟迁左都御史,右都御史为刑部侍郎张伦代之。正德十四年冬天,陈金与王璟同掌院事。嘉靖元年王璟致仕,金献民为左都御史。明朝实行“两京”制度,北京、南京均设都察院,但南京都察院只设右都御史。正德年间,陈玉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彭泽,字济物,兰州人。弘治进士,历迁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所至以威猛称。至是偕威宁伯仇钺讨伐河南盗贼刘惠、赵鐩等人。兵部诸臣商议,“请用一位文臣督办征讨盗贼事务”,彭泽方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彭泽疏陈十一事,要求“厚赏峻罚以激劝将吏”。复破平川城,进左都御史。与王琼忤,乞归,斥为民。世宗初起兵部尚书,时部事积坏,彭泽核功罪,杜干请,兵政一新。引疾归。复以事夺职。卒谥襄毅。
  
    张伦(1454——1523),字大经,宣城人。成化进士,授盐山令,擢监察御史。巡通州仓,故人有以苞苴来谒者,不复与见。累官右都御史。武宗时中官用事,张伦劾巨珰萧敬等罪当诛,久不报,因乞归。著有《敬亭集》。
  陈金,字汝砺,武昌人。成化进士。正德初总督两广军务,平马平、洛容獞,入为左都御史。江西盗起,命陈金总制军务,半年间,剿盗几尽。陈金累破剧盗,然所用目兵贪残嗜杀剽掠甚于盗。民谣曰:土贼犹可,士兵杀我。言官交章劾之,乃召还,掌都察院事。世宗立,请老归卒。
  
    金献民,字舜举,绵州人。成化进士。弘治初授监察御史。世宗时擢左都御史,后迁兵部尚书,历官并著风裁。大礼议起,偕廷臣疏争,及左顺门哭谏。帝不悦,罢归。
  
    陈玉,沂州人。弘治六年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福建道监察御史。后历任浙江、福建按察使司提学副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曾提督京师直隶学政;巡视山海关至古北口。陈玉工诗文,《诸葛武侯祠》、《缆夫谣》为其代表作。
  
    除了在院掌(理)事的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外,还有一些在外总制地方军务等方面的兼职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在此不再赘述。

    王璟的谥号
  
    嘉靖十二年(1533)九月二十七日,王璟在沂州府城兰山家中去世,享年八十七岁。按照惯例,世宗朱厚熜赠其为少保(从一品),谥恭靖。恭靖的寓意是:敬顺事上,宽乐令终。
  
    所谓谥号,就是古代帝王根据已故帝王、贵族、大臣等死者的生前事迹所给予的一种称号。明代谥号用字近百个。如文、武、成、康、恭、清、端、靖,等等。且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寓意。如恭字就有十二种寓意:卑以自牧、尊贤贵义、不懈为德、敬事供上、爱民弟长、执礼御宾、尊贤让善、执事坚固、敬顺事上、正德美容、既过能改、责难于君。成字则有五种寓意:礼乐明具、持盈守满、遂物之美、通远强立、安民立政。靖字则有三种寓意:宽乐令终、恭已鲜言、柔德安众。因各人事迹不同,其用字则不同。如王璟的同年杨一清的谥号为文襄,其寓意是:敏而好学,因事有功。即使用字相同,但因事迹不同,其寓意也不同。如南京工部尚书洪远的谥号和王璟的一样,为恭靖,但其寓意是:敬事供上,宽乐令终。

    附:林俊《送王中丞董理鹾政序》
  
    敌为边陲患,师往征之。先事开淮南盐实边,商无往者。户部以盐弊闻,廷举风力大臣董其事,上八人,琅琊王公廷寀在焉。上擢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奉玺书以行。盖公由进士为知县、监察御史、光禄少卿,直节廉问自结,主知及是,晋南京鸿胪上卿。裁两月,尤隆遇云车载脂。巡抚彭公、总督叶公举赠章授简于俊。尝闻之盐法兴于管仲,其后桑弘羊、第五琦、刘晏诸人,毛收茧聚,干时而取宠,利源竟不可塞。然沿山泽之有,充军国之需,缩漕挽之劳,致仓庾之实,犹近道焉。肆在国朝,循以无废,而阖辟利柄,驱驾商贾,胡昔然而今异也,彼诚利而趋之耳。古之法有刍粟,则有盐引,其原甚清也。今则有卖窝之名,有盐引则久,次视支甚简也。今则有劝借公使之名,盐取私市以实,官又甚苦也。则又有出仓挚引之名,费于私门者。如此罢闲之弄舞,游侠之纵恣,恃短长以渔己利,饵巡官则张口狺狺,食其肉无厌,困于无赖者。如此行盐,故有地。今衡永则广昌,信则闽南,阳则河东,分于越壤者又如此。近戚私人,夤缘赏赉,在沧则多夹私盐衔尾以进,在淮则搀越抵冒,尽废常格。其阻于怙势者,则又如此。无惑乎盐商解体而深避也。公奚致之乐趋哉?私门可革也,无赖可惩也。越壤之分,怙势之沮,卖窝之占,抑能尽澄之乎?其不避者终不至矣。国奚以富,边奚以实,固有任其责者。夫烛宿弊而举大臣也,剔宿弊而慎以付公者。圣天子也有不得行,无不得言;有可得言,则亦无不得行者矣。易损下为损裕,用莫如节,理财亦自有要。淮南七十二万之课,有常额焉。大历之末,盐利半常赋。元祐有加,至绍兴则泰之一州已踰其数,是非所以望君子也。

 

王璟研究集锦(四)

    王璟的籍贯问题

    我们一般都认为王璟是莒南人。从现在的行政区划来看,这么认为是没有问题的。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为《日照进士录》,它把王璟的名字也收录进去了。如果把王璟看作是莒州人或莒县人,则有点牵强附会了。
   
    现在的莒南县,在明代一部分属于莒州,一部分属于沂州。王璟的故乡大白常村在明代属沂州。明初,沂州直隶京师,领郯城、费县二县。到了洪武十八年(1385)以后,沂州改属兖州府,莒州则属青州府。青州府辖一州十三县,其中就包括莒州和日照县。清朝、民国沿用明制。因此,王璟是沂州人、莒南人,而不是莒州人或者莒县人。

 

王璟研究集锦(五)

    王宗性与《沂州志》

    嘉靖二十六年(1547),王宗性与沂州知州何格(瑞安人,举人,嘉靖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任沂州知州)一起纂修了沂州历史上第一部《沂州志》,并于嘉靖三十年刻印前为之写序。该志为四卷本,但目前已失佚。
   
    六十年后,即万历三十六年(1608),沂州知州徐汝翼又纂修了十卷本的《沂州志》(现缺第九卷)。令人庆幸的是,该志收录了王宗性为嘉靖《沂州志》写的序。不过该序仅有短短的几行字,可能是当时刻印出了问题,也可能是现在影印出了问题。万历《沂州志》中还有王璟传和皇帝给王璟祖父、父母、妻子及王宗性之妻的敕书。我想,这些资料应该来源于王宗性与何格纂修的嘉靖《沂州志》。但还存在一个问题,万历《沂州志》岁贡栏目中没有王纲的名字。
   
    王璟任职尚书、大学士的同年

    据初步统计,在王璟的二百四十九名壬辰科进士同年中,有两位大学士、六位尚书(都御史)。他们是:杨一清、刘宇、吴宽、陈寿、吴文度、陈金、孙需、张宪。杨一清官至内阁首辅(相当宰相),是职务最高者。
   
    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号邃安,别号石淙,丹徒人。祖籍云南安宁,生于广东化州州署。幼聪颖,七岁能文,以奇童蜚声乡里。十一岁随父迁居巴陵。十四岁乡试中解元。十八岁中壬辰科殿试第三甲第九十五名进士,馆选后授中书舍人(从七品)。后任山西按察司佥事(正五品)、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正四品)、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南京太常寺卿(正三品)等官职。弘治十五年(1502)以南京太常寺卿身份兼都察院副都御史(正三品)衔督理陕西马政。十八年总制宁夏、甘肃、延绥军务,寻进都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正德二年(1507)受到刘瑾排挤离职,接着被逮入狱。正德五年奉命与太监张永率兵平定安化王寘璠兵变。期间,鼓动张永揭发刘瑾罪行,使刘瑾被除,人心大快。同年任户部尚书(正二品),晋太子少保。时间不长,改任吏部尚书。先后加少保(从一品)兼太子太保、少傅(从一品)兼太子太傅衔。正德十年,大学士杨廷和奔父丧去职,杨一清兼任武英殿大学士(正五品),入阁参机务。张永获罪后,因受江彬、钱宁排挤,杨一清被迫辞职。嘉靖三年(1524)以太傅、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身份兼左都御史衔总制陕西三边军务。世宗比之唐朝大将郭子仪。嘉靖六年以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正五品)衔再次入阁任首辅,位极群臣。嘉靖八年因与内阁重臣张璁、桂萼政见不一,受到攻讦排挤,被勒令致仕。翌年,被削职为民,病卒,享年七十七岁。杨一清生而隐宫,貌类寺人,无子。杨一清死后数年,世宗追复其官,赠太保(正一品),谥文襄。杨一清是明中期著名政治家,一生三起三落多磨难。因与王璟是同年,俩人的关系一直不错。正德十一年,他与右都御史王璟、工部尚书李时器等人举行松竹梅之会,饮酒赋诗,自娱自乐。杨一清博学机智,文思敏捷,留下的著述极为丰富。诗作有《石淙诗稿》,文稿多为奏疏,有《关中奏议全集》等书。杨一清还是明中期著名书法家。
   
    刘宇,字至大,均州人。成化八年壬辰科殿试第三甲第四十六名进士。由知县改任监察御史。后任山东按察使副使(正四品)。弘治中,经大学士刘健推荐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回京后任左副都御史(正三品)。孝宗认为,刘宇为小人,不堪大用。正德元年,被吏部尚书马文升推荐为右都御史(正二品),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刘宇初次巡抚大同,就私市善马贿赂权要。刘瑾用事,刘宇初次拜见就送万金,还介绍焦芳结识刘瑾,从而结为阉党。正德二年正月为左都御史。为取悦刘瑾,刘宇请敕箝制御史,有小过辄加笞辱。寻转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傅。其子刘仁应殿试,求一甲不得,厚贿刘瑾,内批授庶吉士,逾年迁编修。时许进为吏部尚书(正二品),刘宇进其谗言于刘瑾,遂代其位。刘宇在兵部时,贿赂狼藉。及为吏部,权归张彩。后刘瑾欲用张彩代替刘宇,乃令刘宇以原官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刘宇大喜过望,想明日即入阁参机务。刘瑾说,你还真想当辅臣吗?这个地方怎么可以再进!刘宇万不得已,乃乞求回家省墓,其辅臣职务仅是挂名而已。逾年刘瑾被诛,科道官交章劾奏,刘宇被削职致仕,其子刘仁被黜为民。
   
    吴宽(见《王璟的一甲进士同年》一文)。
   
    陈寿(1440——1522),字本仁,新淦人。少时家境贫寒,跟同乡贺钦学习。成化八年壬辰科殿试第二甲第四十三名进士,授户科给事中(从七品)。在巡视宣城、大同边防时,劾去不忠于职守的宦官。又曾弹劾万贵妃的兄弟及宦官梁芳,被关进监狱。获释后,升为都给事中(正七品)。弘治元年(1488),吏部尚书王恕提升其为大理寺丞(正五品),遭大学士刘吉反对,未果。弘治十三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正四品)衔巡抚延绥。弘治十六年升任右副都御史(正三品)。正德元年(1506),刘瑾假传圣旨,逮捕戴铣、薄彦徽等人入狱,陈寿抗章论救。刘瑾大怒,勒令陈寿致仕。不久,又以延绥仓储亏损为由,责令陈寿交罚米两千三百石、布一千五百匹。陈寿家贫如洗,不能交付,经向朝廷申诉才得免罚。吏部尚书杨一清认为,陈寿刚直果敢,堪当大任。正德九年以都御史(正二品)衔巡抚陕西。当时,镇守陕西的宦官廖堂十分贪暴。陈寿警告廖堂,不要假借朝贡名义进行勒索,并下令逮捕其数十名散居府县鱼肉百姓的爪牙。当年秋天,调任南京兵部侍郎(正三品)。起程时,秦中父老拦住其车,不忍让其离去。正德十年任南京刑部尚书(正二品)。嘉靖元年,进一品阶。陈寿清廉耿直,为官近四十年,无家可归,寄寓南京。其住所简陋不堪,不能遮风挡雨。当他去世时,无钱办丧事,尚书李充嗣、府尹寇天叙为其收殓。又过了多年,在亲朋故旧的帮助下,才得归葬新淦。
   
    吴文度,字宪之,晋江人。随父寓居南京江宁。成化八年壬辰科殿试第三甲第二十五名进士,授龙泉知县。后改南京监察御史。因劾妖僧继晓被廷杖。寻迁汀州知府,有惠政。弘治中,历江西左参政,山西、河南左右布政使。正德元年,迁南京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刘瑾认为云南是产宝之地,屡次向其索贿,均不应。时工部尚书李遂致仕,廷推吴文度代之,遂改其任南京户部尚书并致仕。圣旨下,举朝深感震惊。既归,所居房屋仅数椽。刘瑾被诛后,未及起用而卒。著有《交石类稿》三卷。
   
    陈金(见《与王璟同掌理院事的都御史》一文)。
   
    孙需,字孚吉,德兴人。成化八年壬辰科殿试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进士,授常州府推官。后任南京监察御史。弹劾妖僧继晓,后忤旨被廷杖,出任四川副使。弘治中,累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赈灾救民。因得罪镇守太监刘郎,改巡陕西,接着又改巡郧阳,安抚流民。正德元年,召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四年升为礼部尚书。未两月,刘瑾恶之,追论安抚河南事,罚米输边。廷推任刑部尚书,中旨令致仕。刘瑾被诛后,起任南京工部尚书,遂改刑部,再改吏部。十三年乞休回乡。嘉靖初去世,谥清简。
   
    张宪,字廷式,德兴人。与孙需同乡。成化八年壬辰科殿试第二甲第七十七名进士。历任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工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曾被刘瑾勒令致仕。刘瑾被诛后,改任工部尚书。
   
    综观以上八人的情况,无论是清官良臣还是贪官污吏,结局较好的只有吴宽一人。由此看来,做清官良臣当贪官污吏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历朝历代还是清官良臣多,贪官污吏少。当然,人们是尊崇清官良臣的,社会是需要清官良臣的。
   
    王璟的祖茔

    王璟的祖籍是安丘县冢阿村。其高祖王福(一说叫王世福)以打铁为生,年轻时带着儿子王海、侄子王安,辗转来到沂州大白常村。王安出徒后,到沂水一带谋生。王福后来年龄大了,便回到安丘故里,去世后葬在冢阿村。王海则娶妻生子,定居在大白常村。

    王璟的祖茔在大白常村西南,里面安葬着他的曾祖王海、祖父王升、父亲王纲。王璟去世后,被安葬在沂州姜园御封林。为了便于祭祀,王璟后人又在祖茔中为王璟建了一座衣冠冢,并按照御封林的标准对祖茔进行了扩建。茔区占地四十四亩,内有石牌坊一座,华表望柱一对,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各一对,御封碑四块。大门迎面建有一座王氏祠堂,内供王璟画像。王璟的长兄王璋、次兄王瓒亦安葬在祖茔内。康熙七年(1668)六月十七日,郯城、莒州一带发生八点五级大地震,茔内石雕建筑受到极大破坏。1992年至2002年间,王氏族人对王璟祖茔进行了整修,并在茔内建有王璟祠堂。

 

王璟研究集锦(六)

    王璟的致仕时间

    所谓致仕,简单地说,就是古代为官者退休离职的意思。不少人认为,王璟致仕的时间是嘉靖元年(1522),其实不然。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十四日,荒淫无度的武宗朱厚照死于豹房,年仅三十一岁。因其无子,其叔伯兄弟、兴献王朱祐杬的独子朱厚熜于四月二十二日继承皇位,以明年为嘉靖元年。因见君臣关系紧张,国家前途渺茫,加之自己年事已高(七十五岁),王璟便请求致仕。此时正是朝中大臣新老交替的时候,世宗朱厚熜便批准了他的请求。而这个“此时”,最迟为正德十六年六月,因为金献民已于正德十六年六月接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由此可以看出,王璟在世宗朝最多当了两个月的官;嘉靖元年是王璟致仕后归乡的时间。

    《明通鉴》中的王璟

    弘治十六年(1503) 九月,丁丑,振两畿、浙江、山东、河南、湖广被灾军民,分遣都御史王璟巡视浙江……璟至浙江,陈荒政十事,奏减杭、嘉、湖、宁、绍、台六府税,省杭、湖粮三十余万石,活饥民四十余万人……
   
    弘治十七年(1504)  是冬,以南京鸿胪卿王璟为佥都御史,巡抚保定。时以庄田故,遣缇骑逮民二百余人,畿辅骚动。璟抗疏切谏,尚书韩文等在内力持之,管庄内臣稍得召还。
   
    正德元年(1506)  二月,乙卯,巡抚保定佥都御史王璟请革皇庄。上之即位也,太监夏绶乞于真定诸府岁加苇场税,少监傅琢请履亩核静海、永清、隆平诸县田,太监张峻欲税宁晋小河往来客货,诏皆许之。又以庄田故,遣缇骑逮民鲁堂等二百余人,畿南骚动。璟抗疏切谏,下廷臣议。佥曰:“此千百顷琐琐之利,恐不足以孝养两宫,宜悉革之,通给小民领种。”有旨令再议。于是尚书韩文等覆题,谓:“畿民宜加存恤,若谓庄田以奉两宫,不可给散小民,则宜移文巡抚官核实,召人佃种,亩征银三分,解部输内库进用。其管庄内官仍悉召还,庶地方得免侵渔之害。”上曰:“卿等为国为民,意良厚。但朕奉顺慈闱,事非得已。管庄各留内官一人,校尉十人,余悉召还。子粒如拟征银,不许分毫多取。如有仍前生事为民害者,令巡按御史具实以闻。”大学士刘健等复言:“皇庄既以进奉两宫,自宜悉委有司,不当仍主以私人,反失朝廷尊亲之意。”因极言内臣管庄扰民,不省。
   
    正德二年(1507)  四月,都察院奏谳误名谨(指刘瑾),瑾大怒,詈之。滽(指掌院事的都御史屠滽)率十三道御史谢罪跪阶下,谨数责之,皆以首触地,不敢仰视。
   
    正德五年(1510)  是(正)月,兵科给事中高淓奉使核沧州地,劾前任都御史及历年巡按御史以下凡六十一人,皆逮问……
   
    正德十年(1515)  是(五)月,都察院左都御史石玠迁户部尚书,彭泽还任左都御史,起前佥都御史王璟为右都御史。
   
    正德十二年(1517)  是(六)月,礼部尚书李逊学改管诰敕,以吏部侍郎毛澄代之,王璟迁左都御史,代彭泽也。以刑部侍郎张纶为右都御史。
   
    正德十三年(1518)  五月,丁巳,执巡按御史刘士元于京师,系锦衣卫狱。先是上幸河西务,指挥黄勋以供应为名,科扰侵盗,士元按之。勋逃至行在,因嬖幸谮言“士元闻驾至,令民间藏匿妇人,尽嫁其女”,遂命裸缚士元讯之。野次无杖,取生柳,杖四十,几死,囚系车后驰入京。并执知县曹俊等十余人,皆下锦衣卫狱。于是左都御史王璟、六科给事中陈沾、十三道御史牛天麟等交章论救,皆不报。 
   
    正德十四年(1519)    四月,癸未,谪巡按直隶御史刘士元为广东麟山驿驿丞。士元自去年五月被杖,逮至京师 ,淹系经年。至是锦衣奏送刑部,议赎杖还职,不许,遂有是谪。
   
    正德十六年(1520)  是(六)月,以南京尚书金献民为左都御史,以陈金、王璟皆致仕也。
   
    王璟御封林

    王璟御封林最初位于沂州城东南姜园。占地四十来亩(与祖茔面积相当)。内有王璟及其子孙坟墓一百零八座。
   
    嘉靖十二年(1533)九月二十七日,王璟在沂州城家中去世。朝廷派员督葬。家人在沂州城东南姜园点穴建御封林。嘉靖十三年(1534)三月十九日将王璟安葬,同时在大白常祖茔建衣冠冢。王璟为官清廉,其殉葬品只有二十八枚印章。而其夫人刘氏,也只有一副金质耳坠、一对玉石手镯、一只铜质发罩。御封林内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及供桌、香炉等石雕十余件,华表望柱一对,御封碑两块。林中植柏树、银杏树。
   
    王璟御封林经过三次搬迁。第一次是1952年,因临沂城建汽车大修厂,由姜园搬迁到河东九曲镇北王庄村前。搬迁坟墓一百零八座(只有王璟墓有砖砌墓室,其它坟墓都是土圹)。第二次是1998年,因河东区机关建居住小区,由北王庄村前搬迁到村西。搬迁坟墓四十五座。第三次是2002年,因临沂市残联建综合服务大楼,由北王庄村西搬迁到大白常村祖茔。搬迁坟墓十八座。时过四百七十年,御封林迁入祖茔,合二为一,王璟终又回归故里,真是世道沧桑,风水轮回,令人兴叹。这就是王璟一个人在祖茔内有两座坟墓的原因。
   
    关于王璟的传说

    由于王璟官居从一品,加之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人们的尊崇。虽说他经历的年代已经十分久远,但有关于他的传说,却深入人心,经久不衰。
   
    《沂州志》和王士祯的《池北偶谈》均记载了一些王璟的传说,但内容和故事情节基本一样。概括地说,就是写字镇妖、小鬼打扇、留名驱鬼、恩施仇人。
   
    有关王璟的传说,更多的是保留在人们的大脑中,传播在人们的口头上。如出生受封、王爷好大胆、我官绝人不绝、石羊偷食、锦鸡落姜园,等等。
   
    随着人们对王璟及王璟文化的不断了解,王璟会成为古代良臣清官的典范,有关他的传说也会越来越多,其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健康。

    附传说两篇。《王爷好大胆》:王璟有夜读的习惯。这天夜读到了午夜,王璟想到厕所里方便一下。他打着灯笼进了厕所,可厕所里没有放灯笼的地方,一时不知所措。正在这时,一个鬼出现了。只见他长着一双大眼睛,头大大的,头顶平平的,一副很憨厚的样子。王璟把灯笼往他的头上一放,夸奖说:“小鬼好大头。”那鬼受宠若惊,忙说:“王爷好大胆!”

上文是杜撰的,原文来源:清人许秋垞《闻见异辞》卷一“大头鬼”条记述了于谦戏弄大头鬼的故事:明代兵部尚书于谦当年做秀才时,正值一天八月中旬三更半夜,趁着明月之光去上厕所,寂寞无聊,便随口吟出一句诗来自我解闷:“三更半夜三更半。”正在琢磨下句,忽然看见地下冒出一个鬼,脑袋有笆斗那么大,口吟一诗为上句作对:“八月中秋八月中。”于谦向来以胆大著称,见此情景却不忙不慌,伸手摸着鬼的巨大头顶说:“小鬼,你好大头啊!”那鬼竟也回了他了一句:“相公,你好大胆呀!”人鬼就此相安无事,互道敬意。这个故事在表现于谦的不怕鬼精神的同时,也传达了关于鬼的一种信念:鬼的外在特征是头大于身。
   
    《我官绝人不绝》:王璟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深受皇帝赏识。一次皇帝外出巡幸,命王璟等人留守京城。这天,太后将王璟召至宫内交办事情。由于王璟长得一表人才,且年龄与太后相仿,太后对他早有爱慕之心,便想乘机试探一下他对自己的态度。待交办完事情之后,太后故意将一只鞋半脱下来,让王璟给她提鞋。王璟见状一愣,但马上反应过来了,可太后之命不可违。只见他从袖中取出手帕,轻轻覆到太后的鞋帮上,然后跪到地上,用牙咬着手帕,给太后提上了鞋。尽管如此,太后仍然很不高兴,恼怒地说:“姓王的,你可把官做绝了!”王璟忙说:“我官绝人不绝。”说罢,便起身告辞。
  
 上文也是杜撰,来源:日照的秦国龙依律处斩山西“亢百万”独子后,回京交旨,雍正问他:“好个清官,你不怕一辈清官做绝吗?”秦国龙肃然跪答:臣,官绝人不绝!

总结,关于王璟的传说,都是杜撰居多,而且王璟是儒生,不信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