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来说几句关于鲁迅的话

 读书工 2020-02-22

前段时间,关于鲁迅的话题在网上广泛流传。有说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减少鲁迅作品比例的,有说鲁迅当时对汉字的错误主张的。

这都不是大问题。对于汉字,那个时候是繁体字,难认难写,识字普及率不高。鲁迅提出一些想法,是想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改变社会贫困落后等状况,想法没有错,就是有点操之过急。

至于说语文教科书里撤出了一些鲁迅作品,这个也是正常的。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需要传承的东西太多了。如果鲁迅的作品选得太多,势必会减少其它方面入选的比重。

所以这些都不能说明什么,鲁迅作品仍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笔法没有过时,鲁迅精神也还值得我们学习。

我是很喜欢鲁迅的。可以这样说,所有的大文学家里面,我只读过两个人的全集,一个是英国的莎士比亚,一个即是鲁迅。

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最感动的是翻译家朱生豪。据说他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翻译莎翁的作品,一件是给宋清如写情书。

他翻译了31部180万字的作品,给宋清如写了540封情书。由于劳累,得了肺病,贫病交加,最后抛下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孩子,及尚未完成的手稿,于1944年12月26日去世,年仅32岁。

据说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到目前为止艺术水准还是相当高的。我就是看的这个版本,那剧本里的人物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读鲁迅,又被鲁迅的精神所感动。可以说,鲁迅虽是教授,但他最会洞察社会,最了解底层人的痛苦。他的有些作品是不朽的。连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先生都说,他所有的作品合起来,都比不上鲁迅的一部《阿Q正传》。当然这是谦虚的说法。

我也认为鲁迅是人,不是神。我首先感动的是他的生活,是他对原配妻子朱安的态度。1906年7月6日,鲁迅在日本留学被母亲鲁瑞叫回老家完婚。新娘就是朱安,大鲁迅三岁。

鲁迅坚决不同意父母安排的婚事,据说并未同房,第三天就回到了日本。后来鲁迅跟她商量,要把她作为周家的姑娘嫁出去。但朱安不同意,她愿意侍奉鲁迅母亲,一辈子不嫁人。

这样鲁迅后来不管在哪里工作,往家里给母亲寄钱,也都有她朱安一份。无论在北京、上海、广州、还是厦门,都是一样。要是接母亲一起住,朱安也必须一起来。实际上后来两人像姐弟一样。

这样朱安一直跟着婆婆,不但做家务受累,更多的是在感情上受煎熬。不只是鲁迅对他冷漠,在北京八道湾胡同十一号大院的时候,鲁迅和周作人、周建人是三兄弟大团聚,羽太信子对朱安都很歧视。

鲁迅和许广平结婚后,一直都是这个习惯,坚持给朱安和家里寄钱。鲁迅于1936年去世,后来鲁迅的母亲鲁瑞也于1943年去世了,最后是由许广平给朱安生活费。只是约有两年的时间,许广平自己很困难,才停止了寄送,但后来还是恢复了。

1947年6月29日,朱安孤独终老。临终前她说,“希望死后葬到大先生之旁“,她说想念许广平和海嬰。

我读鲁迅的作品,当时很有兴趣的,还一心想把他的全集看完。有评论他的文章,也要看。鲁迅文章很有特色,那叫鲁迅笔法。就是后来一些著名的杂文家,也写不出他那种味道来。

鲁迅是弃医从文的,他的写作目的是要启发国民意识的觉醒。他写受迫害的狂人,写麻木的阿Q,写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写穿长衫的孔乙己等,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现在有些人不赞成鲁迅的创作方向,说鲁迅的批判性有些过分。其实这是不了解鲁迅、读鲁迅作品较少的缘故。你看祥林嫂等人物形象就知道,鲁迅对中国底层人民始终是充满了关爱和同情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