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当前谈美,有点不合时宜,但这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西安古西楼 2020-02-22

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

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

——朱光潜

01

谈“美”

谈美谈美,书如其名。真真是简简单单谈了“美”。

美并非包罗万象,实在是人们常常忽略了艺术的距离,混淆了美感与快感,也绕不明白艺术美和自然美。

四处看来的文艺理论的介绍、艺术名家的分享,叠成了这似其然但说不出其所以然的“美”的感知,凌乱的知识里得不到清楚的美感观念,反而容易被这儿的理论,那儿的说法绕得晕头转向,找不着路。

这本书便是帮助你走出这些迷路的,不会像美学研究那样过分枯燥严谨,倒是以“朋友”书信的身份娓娓道来,先让你了解美、明白美,再辨别美、区分美,然后,欣赏美,创造美。

美之要素既在于举止,则年长美过年少亦无足怪。

古人云:“万美之中秋为最。”年少而著美名,率由宽假,盖鉴其年事之少,而补其形体之不足也。

美者犹如夏日蔬果,易腐难存;要之,年少而美者常无形,年长而美者不免面有惭色。虽然,但须托体得人,则德行因美尔益彰,恶行见美而愈愧。

美其实不仅仅在于艺术家的创造之中,也同样存在于观者的欣赏之中——再创造。美是通感,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

在读者的手里,这是作者朱光潜所言“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赏”,了解美,对于过好这一生,实现“人生的艺术化”来说,尤为重要。

02

品”美“

这本书写于1932年,如今,接近一百年也要过去了,书中这些话,倒是在今天也十分恰当贴切。

朱先生于序论之中说:

“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

洗刷人心,要怎么办呢?道德家说几句,就能轻易解决了吗?

不是的,朱光潜先生提出,“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这是写下这本书的意图,也是它本身想坚持的意义。

如今我们谈美,是因为美又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这个时代中的我们普遍焦虑,我们拥有了审美的自由,但我们在丢失审美的能力,假如我们的生命要变得丰饶和深厚,那请提醒自已不要忘记回归自然,我们要敢于梦想,敢于探索,我们的生命都能充满生机。

我们谈美,如果自然的和谐不再,环境无人呵护,美就无从谈起。面对自然、面对环境,我们人类应该收起大地征服者的角色,成为大地共同体的普通成员,平等对待每个物种,爱地球爱大地才能遇见更多的美。

我们谈美,我想还应该要谈的是在现代理性思维之下的生命和生态美学,愿我们能从和谐的个体之美逐步走向和谐进步的社会关怀之美,最后能关注到和谐平等的大生态美学之中去。

朱先生开场话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这也是贯彻全书的“真心话”。

读罢才知,入世与出世,恰恰就是品美的那个距离。

和谐,它是一个大美。

03

评”美“

在《谈美》的最后一章,强调了人生的艺术化,强调了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朱光潜具有深厚的知识分子情怀,希望通过文章能够改变社会心态和风气。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的事物都觉得有趣味,一种是干枯的,对于很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人生的艺术化也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什么是情趣?朱光潜说:“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在阿尔卑斯山的山脚下,有一句话“慢慢走啊,欣赏吧”。

去哪里是不是最重要的?到达什么地方是不是最重要的?

都不是,路途的每一刻、每一分才是最重要的。努力向前也不要忘了驻足停下来看一看眼前的风景,品味一下生活。

积极生活,多留意生活,留意不经意中的一个灵感,细细品味心境、日月流转的变化,带着一颗感激的心珍惜生活就能过有情趣的生活。

我们从感觉、感动、感悟,最终会得到一种感激和感谢的心情。这个时候,我们即使是平凡人,也可以成为有情趣的平凡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生活中处处有美,如何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如何用审美的态度去经营,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美就在生活中。

意思是说我们就不要努力,不要奋斗吗?

不是的,当你真的什么都不干,那种闲适是没有意义的,一定是在很匆忙的时候停下来放空,那个停顿才是真正可贵的。

珍惜艺术的美吧,像朱先生所言:

“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最后我想送大家一句话:“如果你手中有两片面包,用一片去换玫瑰花。”面包代表了现实物质,玫瑰花代表了精神、美与感受,在现实生存和平凡生活之外,永远要追求生命的美和精神的崇高。

古西楼书之道一“养品味”相关读物

-关于作者-

十三安,非虚构写作爱好者,新闻学在读。

监制:西楼

编辑:十三安

图片:来自网络

在古西楼书屋『读书、喝茶、沙龙、发呆』

读创生活之美|古西楼24h书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