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家7口人,只有80岁的奶奶没被感染!背后的真相让人震惊

 明月珰珰珰 2020-02-22
前段时间,孙俪发过的一条微博火了。


其实,不只是明星,孩子洗手这件事对大多数家长来说都是个难题,不爱洗手、敷衍了事、不催800遍不动弹……

尤其疫情爆发之后,“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是专家们一再强调的有效防护措施。

那如何让孩子爱上洗手?养成爱洗手的好习惯呢?我们可以从告诉他们这些知识开始。

01

不洗手,细菌病毒能传播多远?

日本一个综艺节目(《差别在哪里》)给我们展示了“流感病毒通过接触能传播多远”的实验。


参与实验的是一家7口人,上至80岁的奶奶,下至5岁的双胞胎。


实验开始,假设爸爸已经被感染,手上涂满在黑暗环境会发光的涂料代表病菌。


经过2小时后发现,6个人里面5个人都中招了,除了奶奶,全被感染,而且手和脸上均有涂料!

但实验过程中只有双胞胎接触了爸爸,其他人并没有直接接触,那是怎么被感染的呢?


原来姐姐被感染,是接触了爸爸摸过的门把手,并且用手不断去整理长发,涂料沾到脸上;
妹妹被感染,是通过接触姐姐摸过的球,在用手摸脸;
妈妈被感染,是抱着双胞胎时,孩子手直接摸到妈妈脸上;


那么问题来了,全家为什么只有奶奶没被感染?

专家解释说,奶奶一直在水池旁洗东西,一直无意识地洗手,跟其他人比起来,跟爸爸的接触更少。


洗手原来这么重要!

有科学研究:
不洗手时,从指尖到胳膊肘会有2万~1000万个细菌,最多可存活3小时;
上完厕所后,指尖上的细菌数量会增加1倍;
潮湿时,通过手传播的细菌比干燥时多出1000倍。

而孩子用没洗干净的手吃东西、挖鼻子、揉眼睛,很容易引起消化道、呼吸道、眼睛等疾病。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有研究:洗手时,可以预防30%的腹泻相关疾病和50%的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或流感)。

由此可见,洗手是最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式之一。关于如何正确洗手的几件事,我们必须知道。

02

手“洗不对”,更容易生病

1

用盆洗?越洗越脏!


应使用流动水洗手。

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用盆洗手,甚至多人共用一盆水轮流洗,这样只会让孩子的小手越洗越脏!

因为反复用盆里的水洗手,根本达不到“洗干净”的程度,多人共用一盆水,手被污染的程度就会更严重。

2

用湿纸巾代替洗手?


只是辅助。

出门时包里背上湿巾成了大部分人的习惯,觉得手脏了就用湿巾擦擦,认为这样就可以代替洗手,还有的认为可以消毒杀菌。

但湿巾并不一定能消毒杀菌,有些湿巾还含有丙二醇等低毒物质,长期用湿巾擦手再吃东西,丙二醇会进入肠道,存在安全隐患。

湿巾作为手部清洁的辅助用品是没问题的,但不能代替流动水洗手。

3

随便冲冲就洗掉?


没用的。

孩子洗手常糊弄,随便在手上搓几下泡泡就冲掉,这是没用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洗手时用肥皂持续搓揉20秒,丰富的泡沫可以破坏手上携带大量病菌的油脂和污垢,采用正确的方式搓洗后,再用流动水冲洗15秒以上才能达到“洗干净”的效果。

4

免洗洗手液更好吗?


并不是。

免洗洗手液中的酒精只能起到消毒的效果,手上残留的灰尘依然存在,也就是说,用了免洗洗手液,手上会有沾着酒精的灰尘罢了。

而免洗洗手液的使用也是需要一定浓度的酒精、用量充足、摩擦时间足够长才能起到一定效果,还不能频繁使用,会对手部造成伤害。(了解更多免洗洗手液内容点击文章又1个孩子被烧伤!这种东西你家也有,但90%的家长不知道......

5

用烘干机吹干?


细菌增加七成。

有研究显示:一次性纸巾可除去58%的病菌;棉质毛巾可除去45%的病菌;用烘手机后菌落数量增加近七成,还容易造成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通过空气传播,引起交叉感染。

因为烘干机一般吹出的是暖风,达不到高温杀菌的目的,卫生间也比较潮湿,湿热环境下烘干机内更容易滋生细菌,吹手时细菌就会附着到手上造成二次污染。

洗手后要用干净的毛巾或者一次性纸巾擦干,湿哒哒的环境细菌还会继续滋生的。
避免这些洗手误区,那应该如何正确洗手,让孩子爱上洗手、养成好习惯?
03

让孩子爱上洗手

1

科学洗手6步法


以六步洗手法为例: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一只手卧另一只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五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只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或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图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家长可以先示范,让孩子跟学。不管在什么时候,流动的清水+香皂都是首选的洗手方式。

要注意的是,选择普通的香皂就行,有研究表明,抗菌类的产品在除菌方面并不比普通的香皂更好。一些传染病专家甚至建议,通过使用抗菌香皂,实际上可以杀死正常细菌,并增加抗药性细菌生长的机会。

PS:除了教孩子科学洗手的步骤,还要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洗手哦~
a. 吃东西之前;
b. 上厕所之后;
c. 擤鼻涕、咳嗽、或打喷嚏后;
d. 从外面回来之后(幼儿园、玩耍回来等);
e. 在触摸了宠物之后;
f. 倒垃圾/接触垃圾,接触玩具后;


2

这样做,让孩子爱上洗手


a. 从唠唠叨叨开始

在给孩子洗手洗脸的时候,不妨做个唠叨的妈妈,让孩子对洗手有更多的认知。

比如,“来,妈妈给你洗手,先把手弄湿,在抹上香皂搓搓搓,你看好多泡泡啊,脏东西都在泡泡里,我们再用水把它洗掉,手就变干净了。闻闻你的小手,是不是香香的!”

妈妈们不要嫌麻烦,孩子在不断的唠叨声中,慢慢就了解了洗手的流程,理解了动作,也更能明白各种物品的用途。

b. 提供方便的条件

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板凳,让孩子的手能舒服的放在水龙头下面。有的孩子身高不够,家长就抱着洗,孩子会感到不舒服,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会觉得洗手是个麻烦、难受的事。

c. 给孩子讲故事

孩子都爱听故事,在故事中会把自己当成主人公,或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可以给孩子读关于洗手的绘本,比如《根本就不脏嘛》、《我要洗手》、《细菌不是用来分享的》、《不爱洗手的嘟嘟》等;还有的孩子爱听儿歌,也可以用儿歌的方式,让孩子从中了解洗手的意义。

要注意的是,父母不用特意强化细菌带来的危害,用轻松的语气形容小手洗完后变干净的快乐,让孩子觉得洗手是个好玩的事。


d. 带孩子玩洗手游戏

把洗手变成一个游戏,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打开脑洞。

比如玩一个小手和胖香皂的游戏:小手和胖香皂是好朋友,每天都要互相拥抱好多次,而且每次拥抱,小手要给胖香皂唱两遍“生日快乐歌”,胖香皂才能安静的睡觉;然后胖香皂会把小手上的坏家伙们“细菌”都沾到自己身上,小手也会给胖香皂洗澡,让“细菌们”都去到它们应该去的地方——下水道,这样游戏才算结束哦。

利用这些情节,可以把洗手这件事变得特别有趣。

e. 父母有耐心,孩子才有动力

孩子最开始总做不到位,衣服湿了、水溅一身等等;不要因此而斥责孩子,可以先给孩子做一遍示范,自己亲自洗一遍,慢一点讲给他听,这样孩子通过见习、实习,就能很快掌握技巧了。

对孩子一点点的进步一定要鼓励和表扬:“这一次洗得很认真、很干净,真棒!”让孩子体会到洗手是件愉快的事情。而家长也要起到榜样作用,在该洗手的时候不含糊,这样孩子才能有好的洗手意识。


最后,孩子洗手的问题,并不是“小事”,让孩子爱上洗手这件事需要家长们找到适合自己娃的方式。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培养孩子爱洗手的习惯, 才不让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有机可乘而危胁到孩子的健康!

来源:新妈妈图鉴(ID:newmomstyle  ),斯坦福妈妈育儿,735万父母的早教选择,转载已获授权。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