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望重庆 丨 “棒棒”——重庆的文化符号

 笛子8vxrvb7uaz 2020-02-22

打望重庆第11期

- 本期主题 -

 “棒棒”——重庆的文化符号

图文提供:张岩

重庆人,生于1956年,1982年春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工作、安家于北京,摄影爱好者,主要以135黑白胶片方式拍摄。

曾经,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骆驼祥子”,旧时人力车夫形象成为那个时期北京的一个文化符号。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也因为电视剧及众多摄影作品的传播,山城重庆所特有的搬运工群体——“棒棒”也成为了重庆的一个文化符号。

在当下国内一二线城市中,即使还存有少量“纯人力”从业人员,如三轮车夫等,也大都是服务于城市旅游项目,基本与当地居民生活无关。但重庆的“棒棒”却一直作为一个“行业”存在于这个城市,他们是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也直接服务于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曾经,与“棒棒”同时存在于这座城市的还有另一种“非机械”搬运方式——“板板车”,形式近似黄包车,木质结构,更大更重,只运货不拉人。进入本世纪因机动车大量出现,“板板车”很快就在这座城市里消失了。

近年,“棒棒”的人数开始出现减少,也许若干年后他们也会如“骆驼祥子”一般从这个城市消失,成为这个城市的记忆。

重庆为他们留下了塑像。


/ 图书推荐 /

2014年1月从部队转业之后,作者何苦走进了重庆市渝中区五一路自力巷53号,卧底棒棒,记录“山城棒棒”这个特殊劳动群体的工作和生活现状。本书讲述作者自己和解放碑自力巷53号众多棒棒的“生活麻辣烫”,讲述分居的夫妻、组合的家庭、留守的儿童、堵之不尽的群租房……众多真实而棘手的社会问题在书里真实呈现。

扫码直接购买

  特  别  征  集  

疫情当前

你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

你生活的城市发生了什么改变

空城、口罩、药店、超市、公共交通

这些近期社交高频词汇代表的场景

你有记录下来吗

隔离后与家人分隔两地的春节

你有希望分享的故事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