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0东北大鼠疫总医官仅31岁,谁在背后挺他?朝堂态度太关键!

 新一壶春秋 2020-02-22

1910年9月至1911年3月爆发的东北大鼠疫,是近代中国最猛烈的一次瘟疫,总共造成约6万人死亡。摇摇欲坠的清朝政府或许是做了唯一正确的选择,任用31岁的伍连德为东北防治鼠疫总医官。而伍连德也不负众望,用了67天的时间,消灭鼠疫。

年纪轻、资历浅,伍连德为何能脱颖而出,谁是伍连德的伯乐,大清朝堂上又经历过怎样的博弈呢?

一、伍连德其人。

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侨,1896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东三省防疫成功为伍连德带来国际声誉,因为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以及发现旱獭于其传播中的作用,他成为中国走近诺贝尔奖第一人。

他是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他联合国内其他医学者发起、成立了中华医学会,他筹办了北京协和医院。

二、伍连德的归国举荐人。

1907年7月,伍连德接受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的邀请,出任北洋军医学堂的副校长。

而在此之前,伍连德还有一位好朋友:程壁光,他曾是广东水师广丙号舰管带,参加甲午战争,民国成立后,一度任北洋政府的海军总长。

伍连德在《自传》中写道:“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在剑桥时期的老朋友,现在的海军将领程壁光写信邀我到中国北方参与新建立的陆军军医学堂的组建工作。”

1908年10月,伍连德来天津赴任,没成想慈禧与光绪接连死亡,袁世凯失势被贬。幸运的是,伍连德通过海军将领谭学衡找到了新任陆军大臣铁良,铁良给他委任了回国后的第一个官职:陆军军医学堂帮办(副长)。这也是当初袁世凯拟聘的职务。

在伍连德《自传》中,他一直对帮助过自己的程壁光和谭学衡身怀感激。其实,他们两人还与伍连德有更进一步的关系,这两人都是伍连德的舅舅林国祥战友,都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都是幸存者。

三、伍连德东北防疫总医官举荐人。

施肇基苏州吴江人,美国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1910年东北爆发大鼠疫时,施肇基任外务部右丞。当时,东北局势复杂,日本、俄国虎视眈眈,以防疫为由头,妄图进入东三省。

鼠疫蔓延至北京,各国使馆惊恐万分,给清朝廷施压,要求立即向外国力量求助。关键时刻,施肇基挺身而出,一方面建议外务部举办"万国治疫会议"商讨对策,并亲自担任"防疫大臣"。另一方面,力荐伍连德为东北防疫总医官。

伍连德慷慨奔赴疫区后,施肇基坐镇北京,全力做好后方支援,为控制疫情创造条件。

1911年1月30日,伍连德在哈尔滨傅家甸焚尸2200具,施肇基从朝廷获得大规模焚烧尸体的圣旨,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伍连德始终念念不忘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他的人,他在《自传》扉页上写道:“作者敬献本书,纪念中国前驻英国、美国大使施肇基阁下 ……”

四、被感染而死的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

如果说,以上几个人都是正面帮衬的话,那么法国人迈斯尼则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伍连德的医术。

法国人迈斯尼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在伍连德之前,他一直是北洋医学堂的医学权威。对于伍连德任东北总医官而不是他,一直深表不满。

就在伍连德到哈尔滨后不久,他也来到疫区,并反复强调:你们中国政府应该听我的话,我才是鼠疫防治权威。迈斯尼对伍连德嫉妒不信任,甚至向清政府上书,要求撤换伍连德,关键时刻,施肇基多方调研,力挺伍连德。

迈斯尼不认可伍连德的判断,他亲自不带口罩、不穿隔离衣走到患者中间去问诊,想以此证明灭鼠才是唯一可行的防疫方法。没想到,他被感染了。从病房回来后的第六天,死于鼠疫。

伍连德奠定了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基础,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伍连德并不为中国人所熟知。直到近些年,有了王哲《国士无双伍连德》、迟子建《白雪乌鸦》以及温兆伦主演的电视剧《浴火危城》,这才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伍连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