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给孩子读了500本绘本后,才发现一直用错了方法

 宋赵豆豆 2020-02-23

作者:郭佳 来源:生合(ID:shenghequan)

因为我有整整一箱子小人书。

在那个年代,这箱子小人书,让我摆脱了童年寂寞,更重要的,它们是社交货币,能让其他小朋友主动结交我,甚至讨好我。

所有小人书里,没有一本书给我的帮助,超过《小马过河》,也没有一本书,能让我心痛良久。现在,我把这段经历写给你,希望你不要重复我犯的错。

1.让孩子背故事过时了?

我给孩子读了500本绘本后,才发现一直用错了方法

▲1974版本的《小马过河》,讲了一匹小马在过不过河的问题上,如何做决策的故事

我拥有的《小马过河》小人书,是1974年版本,就是这个样子。

这个经典的中国童话写于1955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大的中国孩子,应该都熟悉这个故事,但我想问你:

你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吗?我能。

你可能会说,so what?听完我的故事,你也许就不这么问了。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四岁,不怎么认字,所以不是我读,而是妈妈带我“读”。

她的方法是:她讲一遍,把书给我,让我自己看;过一会,我再给她讲。中间她会引导我根据情节、角色,加入自己的语气。

我不记得我的“小马”过了几天河,只记得那段时间,只要有空,她就重复这个过程:她读一遍,把书给我,让我自己看;过一会,让我给她讲。她有明确的目标:要我把这个故事用书中原话讲出来,这等于在让我背诵。

我给孩子读了500本绘本后,才发现一直用错了方法

▲牛伯伯和小松鼠给了小马截然相反的答案,最后小马自己做了决定

你肯定知道,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背诵都不是愉快的事,需要重复练习,而凡事一重复,就枯燥,需要自控或他控。但四岁的我,竟然一点没有枯燥感——这正是我妈的厉害之处。

首先,她有耐心。

我隐约记得,开始时我讲得坑坑巴巴:嗯、啊;嗯、啊;句子、情节都会遗忘,但对一个孩子来说,用原话讲故事,是挺难的。

但更难的其实是我妈。她的工作不轻松,还要忙家务,那时候的家务跟现在可不一样,每顿饭都要从生炉子开始,生炉子前还要劈劈柴。而在 “小马N次过河”中,我从没觉得她有过不耐烦,哪怕一点点

其次,她是戏精。

她成功地扮演了“听众”,我记得,只要我开讲,她就放下所有事情,面带笑容地出现在我面前,我能一次又一次愉快地讲下去,就是因为我发现她真的在听,而不是监督我是否完成任务。

她的演技太重要了!孩子都是“火眼金睛”,你是听我讲故事,还是暗地里让我完成作业,他们一眼就能看穿。

回忆过去,我虽然不记得用原话讲故事的乐趣是什么,但我记得这么做有“奖励”:

在妈妈办公室里,五六个成年人,停下手里的活,听我一字不差、声情并茂地把故事讲完,然后是大人的夸奖,那是一种小而充实的膨胀感。

我给孩子读了500本绘本后,才发现一直用错了方法

▲想象一下,四岁的我站在大人们面前讲《小马过河》。

几十年后,我当了妈妈,开始看各种教育书,也和其他妈妈交流,我听过比较多的观点是:我对我们家孩子没啥要求,不需要大富大贵,快乐就好。

但,小孩子和成年人一样,他的需求也是有层次的,最高的快乐,就是来自自我认同,马斯洛的理论,这个维度上,也适合小孩子。成年人倾向于矮化或轻视孩子的快乐,以为吃得饱、穿得暖、happy就足够了。

回想我的小马过河,这种快乐至为珍贵,那就是做点有难度的事,并得到赞赏,赞赏最终会升华为自我认同。

我妈妈就是这么做的,她用自己的耐心和演技,让我成为一个比身边孩子更出色的故事讲述人,虽然故事不复杂,但我的完成度很高,关键是我才四岁啊。

“小马过河”过去了30多年,我原以为,我妈的亲子阅读法带给我的好处仅止于此,直到最近的一次偶然经历,让我恍然明白,她的方法还帮我塑造了一种能力,让我受益终身。

2.“过目不忘”和高效阅读

那就是接近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而直到上大学,我才意识到,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因为平时聊天,我常常能成段引用某本书的原话,周围朋友就很好奇我的记忆力。大一的某个中午,同宿舍同学随手在报纸上找了段连载小说,“郭佳,你给我们背一下?”

我快速浏览,把报纸还给他们,当场复述。我当然做不到一字不差,又不是最强大脑,但已足够收获我那几枚同学的惊叹。

我一直以为记忆力是先天的,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直到今年暑期,一次偶然事件,才意识“小马过河”意味着什么。

原因略过不提,几个月前,因为急于给女儿做一次脑部核磁,去了某大学的脑科学研究中心,过程有惊无险。松口气之余和专家聊天,他告诉我,根据他的经验,女儿大脑的某些结构特征,意味着她的记忆力有明显优势。而之前,我还没有刻意观察过她的记忆力。

回家路上,我问她:你的记忆力好吗?

她说:“特别不好,最怕背诗了。”

到家之后,我开始阅读脑科学方面的资料。原来,大脑是个终生持续生长发育的器官。有些中风病人,会丧失语言功能,甚至肢体控制力,但康复训练后还能恢复部分功能,并非是受损的脑组织恢复了,而是建立了新的神经连接。

大脑和肌肉类似,也需要在使用中增强能力。于是,我重新思考了“小马过河”,又和专家讨论,一致结论是:我妈妈的方式,塑造了我的大脑,或者说给我的大脑输入了一串指令——看了,就要记住;不能只记个大概,要精准记忆;记住了,还要用语言讲出来。

阅读——精准记忆——语言讲述

正是这个训练模式,让我的大脑记忆力得到充分开发。

我给孩子读了500本绘本后,才发现一直用错了方法

▲人类对大脑的想象和了解,贯穿了一部人类史

领悟到这一点,我非常遗憾:妈妈是这样“训练”我的,而我当了妈妈却没有用同样的方式帮到女儿。如果早一点解锁“小马过河”的秘密,我也许就不会和女儿因为阅读而吵架了。

3.阅读成为我和女儿吵架的导火索

我清楚地记得,知道自己怀孕后,就开始买绘本——每个妈妈都希望,能生一个爱读书的宝宝。

我给孩子读了500本绘本后,才发现一直用错了方法

▲这些只是我收藏的几百个绘本中的冰山一角

这样的绘本,我囤了五百多本,有几十本,在她出生之前就入手了。

但正是因为绘本,我却跟她大吵过,甚至说出特别low的一句话,“妈妈怎么会养出你这么不爱看书的孩子!

为什么发这么大脾气?

从她两岁开始,我几乎每晚都捧着绘本给她讲故事,而到了她三四年级时,我突然发现,她对这些绘本完全无感,几乎没有主动碰过,学校开列的书单,哪怕可读性很强,也不碰。

到五年级,要小升初了,再不读书就不会有好的学校可上,我开始各种威逼利诱。

,你怎么不看书呢?!”

……

“宝贝,你看书吧。”

“宝贝,有时间,就看看书。”

“宝贝,这本书很好看,你看看吧。”

“宝贝,你看了那本书吗?”

“宝贝,你怎么不看书呢?!”

……

直到有一天,我爆发了,那天是她的洗漱时间,晚上九点半:

“(此处无宝贝)最近看书了吗?!”

“没有。”

“为什么?”

“没时间啊”

“是没时间,还是压根就没想过看书啊?!”

稍有带娃经验的人都知道,一种特有的妈妈模式已经启动。我越说越激动,此处省略几千字,就有了那句low到爆的话:“妈妈怎么会养出你这么不爱看书的孩子?!”

说完这句话,我把自己都吓到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很好,你,很差;我,爱读书,你,不爱读书。

因为一件事儿,就否定别人的全部,这是我最讨厌的做法,而那一刻,我却走向自己的反面。接下来几个晚上,我都在反思,为什么她不爱看书呢?总结下来,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1、她很忙,她没时间,给她报的班儿太多!

2、白天有姥姥讲,晚上有妈妈讲,随时有好故事听,何必自己去看?

3、那500多本绘本,是我强加给她的,而她的角色,就像那个天天被人在后面追着喊:“宝宝,再吃一口”,或被大人抱起来放到马桶上,听大人喊“嘘嘘”的倒霉孩子。

知道我错在哪了吧?

我给孩子读了500本绘本后,才发现一直用错了方法

3.和我妈妈相比,我做错了什么?

第一我在以“我”为中心完成亲子阅读

我喜欢绘本、喜欢讲故事,女儿只是听众,是我在享受给她讲故事,享受她的满足和肯定。而女儿除了听,没有任何可参与的环节。

第二我缺少耐心和时间,说白了是怕麻烦

“给孩子讲故事”和“听孩子讲故事”,哪个需要耐心显然是后者,我妈就是后者,而我呢?

举个例子,也许你很熟悉。有一次我妈妈为女儿系鞋带,我批评她说:“妈,您以为是在帮她,其实是您没耐心,是您着急出门,是您担心她系不好,待会路上还得重系。”

我妈被我批得无语,回头想想,我怎么就没拿这段话,给自己照照镜子啊!如今,照出了自己,却错过了光阴,女儿的。

五百本绘本,最终多半给了朋友,留下的都是我的最爱,其中很多,依然是女儿从未主动碰过的,堆在那里,堆的都是我的痛啊,一个高度重视阅读、也拿出很多时间给孩子读书的妈妈,所留下的痛和憾。

昨天,我和我妈妈聊天,问她当时为什么用那种方法,给我讲《小马过河》,她的回答是:

“光是我讲有什么意思啊,我给你讲,是为了让你记住这个故事,那我的办法就是让你原话讲出来。像你?光自己使劲在那讲讲讲。”

我给孩子读了500本绘本后,才发现一直用错了方法

▲我四岁时的全家福,从照片中,我还能读出她的耐心。

我下决心想把自己的教育心得写出来,有经验有教训,一方面锻炼自己大脑,另一方面,我希望能让更多人看见,万一对别人有启发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