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三地理模拟试题解析版.doc
2020-02-23 | 阅:  转:  |  分享 
  
高三地理模拟试题(二)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共建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图示意生活垃圾不同处理方案的工作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各类垃圾与处理方案匹配正确的是

A.塑料纸张——方案①B.废旧电池——方案②

C.尘土烟蒂——方案③D.剩菜剩饭——方案④

2.有利于缓解我国现阶段制造业原材料短缺的方案是

A.方案①B.方案②C.方案③D.方案④

答案:1、C2、B解析:1、据材料,塑料纸张可以回收利用,经回收处理再加工成为再生产品,应匹配方案②;废旧电池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应方案④;尘土烟蒂无利用价值,对应方案③;剩饭剩菜含有机物质,先送垃圾处理厂处理,再送到沼气站发酵成肥料,对应方案①。故本题选C。

2、据材料只有塑料纸张可以回收利用,经回收处理再加工成为再生产品,成为原材料,缓解我国现阶段制造业原材料短缺,对应方案②,故本题选B。

产业用地



佛山市提出“城市棕线”概念并制定相关政策,最直接的目的是

提高城市化水平???????????B.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保障产业发展空间??????????D.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4.下列四区,“城市棕线”管控中面临的压力最小的是

A.禅城区???B.顺德区???C.三水区????D.高明区?

5.在城市发展中,对佛山市主城区(禅城区)“城市棕线”冲击最大的经济活动是

A.工业????B.农业????C.房地产???D.金融业

答案:3、B4、D5、C解析:3、题干材料““城市棕线”概念,即指产业发展保护区范围界线。规定城市棕线内的土地只能发展工业和仓储物流业,不能他用”,可知城市棕线主要确保产业用地(产业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和仓储物流用地),对应答案选B.减少土地浪费不是主要目的。确保”产业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和仓储物流用地),工业生产规模不一定扩大。

4、现有产业面积和城市棕线保护区面积之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比重越小,“城市棕线”管控中面临的压力最小。先排除顺德区和三水区,禅城区和高明区“现有产业面积和城市棕线保护区面积之和”差别不大,但禅城区土地总面积远小于高明区,故答案选D高明区。

5、“城市棕线内的土地只能发展工业和仓储物流业,不能他用”城市棕线本身就是保障工业和仓储物流业的用地,不存在冲击工业用地问题;城市内部农业影响小;金融业占地面积小,冲击较小;房地产业占地面积大,冲击最大。故答案选C.

拓展:佛山向存量土地要发展空间,在全国首次提出作为产业发展保护区边界的“城市棕线”概念,进一步明确并保障制造业的发展空间,以此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保障重大产业项目有效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空间支撑。然而,在当前土地增量空间不足问题突出的背景下,佛山的存量土地利用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的高度放权,区镇组团“摊小饼”式的发展模式,在前30年激活了佛山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但这种严重依赖新增建设用地,粗放式的土地利用管理忽视了质的提升,导致低效开发用地呈蔓延趋势,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及耕地资源不足。

据了解,近两年,佛山城市更新步伐也有放缓趋势。一方面,是新增建设用地紧缺、城市更新硬骨头多,另一方面,是招商引资的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和人民对美好城市生活向往的民生项目实施。

经过大量调研论证,发现佛山并非无地可用,而是大量的存量土地没用好。存在布局不合理、土地低效使用等问题。例如,大量村级工业园用地低效,产业低端价值低;单位土地面积GDP产出仅为东莞的81%;用地利用过于碎片化。为此,在创新土地管理机制上,佛山在全国首次提出“城市棕线”的概念。将产业用地的保护也落实至控规综合管理,为打造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产业发展提供土地支撑。这是规划管理方面的一次创新性尝试,也是未来规划管理科学化的前提。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电气栽培技术试验。在电气栽培大棚中(如图),农作物生长在裸露的铜线下,高出地面约3米的铜线通电后产生的高频电流能杀死空气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在植物内部,高频电流加速天然带电粒子(如硫酸氢盐和钙离子)的运输,同时也使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等代谢活动有所增加。目前在我国,一公顷的电气化温室大棚每天需要消耗大约15度电,耗电量非常低,但考虑到硬件成本问题,未在所有大棚中开展电气栽培技术。据此完成题。

.发展电气栽培技术的最主要目的是答案:6、C7、D6、本题考查现代农业的相关知识。

C项,由材料可知,使用电气栽培技术“能杀死空气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可以减少病虫害;“加速天然带电粒子(如硫酸氢盐和钙离子)的运输,同时也使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等代谢活动有所增加”利于养分的吸收,利于光合作用,利于有机质合成。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作物品质。故C项正确;

A项,没有影响热量影响积温,与延长作物生长周期无关。故A项错误;

B项,根据材料“考虑到硬件成本问题,未在所有大棚中开展电气栽培技术”,可推断电气栽培技术硬件成本高昂,生产成本会提高。故B项错误;

D项,生产成本和市场是影响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一种新栽培技术的使用主要考虑提高品质、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7.、本题考查现代农业的相关知识。由上题分析可知,电气栽培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品质,但“考虑到硬件成本问题”说明生产成本高,故电气栽培技术适用于单位产值高的农作物的种植。蔬菜种植区分布在城郊,距城市近,市场广阔,经济价值较高,适合使用电气栽培技术。而小麦、牧草、棉花分别属于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纤维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大,经济价值较低。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我国K冰川沿山谷分布。某科考队在2003年7月1日至9月13日对该冰川末端进行考察,发现:该时段山谷风显著,主要风频为西北风和南风,以夜雨为主(如下图)。据此完成8-9题。

8.该时段,K冰川末端谷风最强通常出现在

A.2时前B.8时前后

C.13时前后D.15时前后

9.该时段,K冰川末端7月10日降水量最大。该日可能

A冰川消融量较少B.西北风风速较大C.太阳辐射量较弱D.气温日较差较小

答案:8、D9、B

8、主要考察山谷风的知识。白天,山坡附件空气距离山坡地面近,升温快;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慢。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流去,称为谷风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形成热力环流。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称为山风,流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图中显示夜晚是西北风是山风,白天是南风是谷风。问K冰川末端谷风最强的时间即判断南风风速最大的时间,图中显示是15点。

9、考查降水的知识,降水要有饱和水汽,要有降温,要有凝结核;7月说明C错,太阳辐射量较大,气温高;7月说明A错,此时冰川消融量较多;应该是冰川消融蒸发的水汽充足;“降水量最大,”“以夜雨为主”说明夜晚降温大,D.气温日较差应该较大;因此B正确,西北风是夜晚的山风,图中显示风速大,山风流到谷底迅速抬升空气,谷底气流上升强。

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在山区沟口堆积形成的扇状地貌称为泥石流扇。下图示意云南境内怒江

北段地区泥石流扇分布。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当地聚落向泥石流扇拓展。据此完成

10.图示地区泥石流扇广布的物质条件是

A.岩体破碎B.地形险峻C.河流众多D.降水集中

11.当地聚落向泥石流扇拓展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缓B.降水丰沛

C.河网稠密D.土壤肥沃

12.下列泥石流防范措施,正确的是

①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②在冲沟中堆放弃土弃渣

③发生时尽快向谷底躲避④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10、A11、A12、B

解析:10、注意设问是物质条件,岩体破碎为泥石流和泥石流扇的广布提供了物质条件。

11、泥石流扇是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在山区沟口堆积形成的扇状地貌,故而地形平缓、土壤肥沃,从图看水系密度大,但降水并没有比周边丰富(甚至可能因为处于谷地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反而较少)。从材料分析,近年来当地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需要增加耕地以获取更多粮食,而怒江谷地中地形是农业生产最主要限制因素,故当地聚落向泥石流扇拓展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平缓。

12、①④是防范泥石流的生物和工程措施,故选C。在冲沟中堆放弃土弃渣,可为泥石流提供更充足的碎屑物质,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上方逃离。

某研究小组在对我国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地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和相关信息(下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该山地可能位于

A.吉林 B.宁夏 C.浙江 D.海南

14.该山自然带中生物资源种类可能最丰富的地带是

A.IB.C.Ⅲ D.Ⅳ

15.在山顶处分布矮林主要是因为

A.气温低和风速大B.降水少和坡度缓

C.光照强和土层薄D.肥力高和温差大

答案:13、C14、B15、A

13、一个山地的位置,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判断。我国该山地山麓的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应该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该地的气候类型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以温带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为主,排除A。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多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自然带以温带草原带为主,排除B。浙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主,C符合题意。海南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以热带季雨林带为主,排除D。故选C。

生物资源种类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该地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二是生态环境条件的优越性。从图中推断这一高度范围为该山地降水量变化最大,垂直高度变化大,地理环境复杂程度大,且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带,植被类型多。因此孕育的生物资源种类也会更多。而且坡度大,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因此B符合题意。生存环境条件优越,但海拔低,坡度小,受人类环境影响大,生物多样性少于,排除A。、生存环境条件(水热条件)较差,生物资源种类不是最丰富的,排除C、D。故选B。

山顶处海拔高,气温比较低;图中显示,山顶的风速为5.9,风力比较大,不适合高大乔木生长,多矮林分布,A符合题意。图中信息显示,山顶处坡度较陡,降水达1643.5mm,降水量高于山麓,B不符合题意。山顶降水量1643毫米左右,降水丰富,光照弱,且光照与矮林分布关系不大,C不符合题意。山顶位置由于坡度比较陡,土层比较薄,土壤贫瘠;海拔高,温差小,且肥力高和温差大不会导致多矮林分布,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第一句话介绍了航空工业基地-----图卢兹的地理位置,大背景是法国,隐含信息是环境较好)早在19世纪,图卢兹借助兴建的铁路,大力发展制造业,开启了工业化进程。1920年,其航空工业开始兴起。1970年,随着空中客车公司总部设在图卢兹,加速了航空制造业和相关企业的集聚。目前,图卢兹聚集了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400多家研究机构,3所航空航天大学和25所高等专科院校。空中客车公司还坚持对外合作研发,在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建有16个核心零部件制造厂,采用超大飞机将欧洲各零部件厂预制的“大部件”,按计划准时运抵布拉尼亚克国际机场附近的总装厂(下图),拼装成一架完整的飞机,试飞后从这里飞向世界各地。



(1)解释空中客车公司飞机总装厂选在布拉尼亚克国际机场附近布局的原因。(6分)

解析:本题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区位因素考查题目。行为动词是解释,要求把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写完整。题干问的是总装厂,(也就是把零部件,并且有不少大部件组装成飞机。)靠近国际机场的原因。总装厂不是飞机部件制造,是组装,无论是零件的运输还是飞机整机的出口销售都要重点考虑交通条件。材料最后一句话,“飞向世界各地”说明面向国际市场。飞机必须是“试飞”后才飞往世界各地,因此靠近国际机场,一是方便试飞,二是方便出口。总装厂位于市区界限以外,说明地价较低。

答案:距机场近,便于各地零部件空运到总装厂,便于原料运输;可共用机场跑道,便于试飞(减少试飞成本);靠近国际机场,便于成品飞机销往国外市场;位于图卢兹市区外围,地价较便宜。

评分要求:每要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得满分6分。解释原因时无思维逻辑过程,只有简单表述,每点给1分;写集聚;技术;交通便利;均不得分。

(2)说明空客公司采用超大飞机从欧洲各地零部件厂运“大部件”回总装厂拼装的益处。(4分)

解析:材料中说零部件厂有16个,并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因此用飞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大部件组装更快。

答案:“大部件”采用超大飞机运输可克服陆地桥隧等陆路运输的限制,提高运输的速度;(2分)将零部件提前预制成大部件,可以节省总装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2分)

评分要求:每要点2分,满分4分。效率主要分为运输效率和生产(拼装/组装)效率。过程1分,结论性表述1分。写“工业分散的好处”不得分。

(3)从航空产业特点角度,分析图卢兹航空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上海打造航空城的启示。(4分)

解析:分析图卢兹航空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上海打造航空城的启示。也就是图卢兹航空产业人家干了的,或者人家具备的,对我们有何启示。从材料中看出图卢兹19世纪就发展工业化,1970年就有产业集聚。同时集聚了大量的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零部件有16个工厂提供,最后组装,这就是图卢兹的发展经验。

答案:航空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1分),研发难度高,培养科技人才,加强区域合作研发(1分);航空产业分工细,生产链长(1分),应加强相关制造业的集聚(或加强生产中合作)(1分);航空产业组装环节多(或工艺要求高)(1分),应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级技工。(1分)

评分要求:每要点1分,答对4点得4分。没有从航空产业的研发、生产、组装特点去分析,没有体现思维过程,只有措施类表述,酌情减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宋代临安城的选址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关系密切,其城市形态与自然要素具有很好地适应关系,该城南北临山,东面沿江,西面临湖,河流穿城而过,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巧妙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智慧。下图为宋代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

(1)宋临安城的布局顺应山水自然格局,分析这样布局的好处。(6分)



古代都城的建设一般都采用传统方正规矩左右对称的空间形态,而宋代临安城的布局则呈现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形似“腰鼓”。简析形成这种城市形态的原因。(3分)

(3)临安城在充分适应城内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南宫北市”的空间布局,分析宫城选址的区位优势。(4分)







17.(13分)

(1)周围山、湖、江作为天然屏障,减少了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防卫;河流穿城而过,供水和排水便利,可减轻洪涝灾害;利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布局,交通便利等。(6分)

临安城的发展适应周边环境,城市西侧受到西湖限制;东侧受到钱塘江限制;南部又有山地分布(凤凰山);北部、东部为平原,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内的运河水道相互贯通。构建了城市南北向发展的骨架,所以城市呈现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形似“腰鼓”。(答出三点即可,共3分)

南部山地地势较高,利于排水,可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南部山地地势较高,生态环境良好,宜居条件优越;地势高,通风条件好等。(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城市区位,“功效”是指功能、效果(好处)等,注意这是古代城市。宋代临安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河流穿越而过。古代的战争较多,三面环山可以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防卫;河流穿越而过,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和排水的便利,可减轻洪涝灾害;河流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从而利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布局;而依山和靠河修建,保持原有自然环境,节省建设成本。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注意图中地形、河流、湖泊位置分布与城市形态的关系。读图分析可知,临安城的发展应该适应周边环境,城市的西侧为西湖,东侧为钱塘江;南部又分布有凤凰山;而北部、东部为平原,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运河水道相互贯通,构建了城市南北向发展的骨架,所以城市呈现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行思“腰鼓”。

本题主要考查宫城选址的区位,“南宫北市”是指南部为宫城(居住区)、北部为商品交易市场。图示河流众多且由南向北流,说明地势南高北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夏季湿热、冬季冷湿,水网密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地区盛行西北风,多风天气。海森楚鲁怪石城,分布着众多由花岗岩构成的低丘。丘体的南坡发育有密密麻麻的岩穴,而西北坡却少有出现。岩穴的内壁上有成分不同于花岗岩基岩的盐类物质。岩穴曾一度被认为是由风力侵蚀而成(即风蚀说”)。随着科考的深入,发现该地岩穴的形成过程为气流所携带的盐类物质在花岗岩表面沉积,后随雨水渗入裂隙中水分蒸发导致盐类物质结晶析出,将岩体表层的矿物碎片撑裂而脱落,逐步形成岩穴(即盐化说”)。

推断该地岩穴中盐类物质的主要来源季节性湖泊季节性河流并说明理由。(分)

与西北坡相比,分析该地花岗岩丘体南坡岩穴发育较多的原因。(分)

列举该地岩穴盐风化说”较风蚀说”合理的依据。(4分)

.(14分)

(1)季节性湖泊(2分)

理由:该地季节性湖泊封闭,盐度高,枯水期裸露的湖床易结晶析出盐类物质。(4分)

(2)东南坡光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较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裂隙较发育(4分)

(3)该地盛行西北风,而西北坡岩穴较东南少;岩穴内壁上有与花岗岩成分不同的盐类物质(4分)

18【解析】(1)材料中提到:该地“盛行西北风”、“气流所携带盐类物质在花岗岩表面沉积”。即岩穴中盐类物质主要来源于上风向富集区。设问转换一下,实际就是问季节性湖泊和季节性河流,哪一个地区更容易富集盐类物质。季节性河流在丰水期,河流水处于不断流动、更新状态,盐类不易积累,枯水期蒸发干涸,裸露河床盐类物质较少。而季节性湖泊,水域封闭,盐分不断汇入积累,湖泊水盐分浓度高,枯水期裸露湖盆盐类物质更丰富。

(2)从材料可知,“盐风化说”认为的岩穴形成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沉积在花岗岩表面的盐类物质、雨水、岩体表面有裂隙、裂隙水分蒸发后盐类物质结晶析出。西北坡位于盛行风迎风坡,而盐类物质由上风向搬运而来,故岩体西北坡更具备盐类物质优势。小尺度区域,且山丘低矮,不存在迎风坡背风坡导致的降水差异。而岩体南坡,位于阳坡,太阳辐射更强,时间更长,昼夜温差更大,花岗岩岩体表面因热胀冷缩而引起的物理风化作用更强,所以岩体表面多裂隙,更易导致盐类物质随雨水进入后富集。

(3)材料提到该地盛行西北风,且多大风天气。如果是岩穴因风蚀作用导致,则岩体西北侧岩穴更易发育。且

“岩穴的内壁上有成分不同于花岗岩基岩的盐类物质”,更进一步为“盐风化说”提供了依据。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土壤水是由土粒表面的吸着力所保持的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土壤肥力和自净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表层土壤水分的多少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意我国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在某时段的变化。该区域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目前该区域出现植被恢复过度的趋势。





(1)分析该区域7、8月份表层天然水分较低的主要原因。(4分)

解析:本题是一个常见的分析...原因类问题的设问。可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结合水循环原理来解答这个(类)自然地理问题,从思维过程上通常可以逆向思维从结果现象推直接原因(补给少、损耗多),再推根本原因(为什么补给少,损耗多)。

答案:土壤水分的收入主要是降水,支出主要是蒸发、蒸腾和雨水渗漏;7、8月份前土壤缺水严重;(提醒我们从不同时期分析地理环境的联系)该时段气温高、植物生长旺盛,蒸发和蒸腾作用耗水量大,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4分)



(2)指出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时段,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收入大于支出”→土壤水分增多→8,9月份

答案:8、9月份。(2分)8、9月份表层土壤水分均较前一个月份高,说明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2分)其他月份土壤水分均较前一月份低,说明土壤水分收入小于支出。(2分)



(3)说明过度恢复植被给该区域土壤和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要素之间的关系,辩证的综合思维。植被增多对土壤和生物要素的(不利)影响(这种打破惯性思维的考题越来越多)。

答案:表层土壤水分大量减少;(2分)植被矮化和萎缩(或覆盖率降低、或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

拓展阅读:

土壤水是指土粒表面靠分子引力从空气中吸附的气态水并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包气带土壤孔隙中存在的和土壤颗粒吸附的水分。通常有下列4种形式:①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的吸着水。又称强结合水。土壤颗粒对它的吸力很大,离颗粒表面很近的水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受到的吸引力相当于10000个大气压。这一层水溶解盐类能力弱,-78℃时仍不冻结,具有固态水性质,不能流动,但可转化为气态水而移动。②在吸着水外表形成的薄膜水。又称弱结合水。土粒对它的吸引力减弱,受吸力为31~6.25大气压,与液态水性质相似,能从薄膜较厚处向较薄处移动。③依靠毛细管的吸引力被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毛细管水。所受的吸力为6.25~0.08大气压。毛细管水可传递静水压力,被植物根系全部吸收。④受重力作用而移动的重力水,具一般液态水的性质。除上层滞水外不易保持在土壤上层。土壤水的增长、消退和动态变化与降

如果土壤或母质中有不透水层存在,向下渗漏的重力水,就会在它上面的土壤孔隙中聚积起来,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分饱和层,其中的水可以流动,称为地下水。从上述支持毛管水的概念中可见,土壤的饱和水层没有明显的上限。但是若在这种土壤中凿井,流出的地下水就会在井中形成自由水层。这一水层的水平面离地表的深度称为地下水位。地下水能通过支持毛管水的方式供应高等植物的需要。在干旱条件下,由于表层土壤水分缺乏,有些耐旱树种如胡杨的根系可深达3-5米以利用地下水,若地下水位高(即离地表太近),就会使水溶性盐类随着水的蒸发向表层土壤集中,特别是地下水的矿化度高(即含盐类多)的情况下,这种向上的运动,就会使土壤表层的含盐量增加到有害的程度,即所谓盐渍化。

因为植物的根系直接着生在土壤里,所以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植物根系的发育。干燥土壤上的植物,特别是草原和荒漠地区的植物,多属深根系植物;在潮湿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多属浅根系植物,这些植物的根系多数在表土以下几寸的土层中行走。水分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一个最高点、最低点和最适点。低于最低点时,植物萎蔫,生长停止。高于最高点时,植物根系缺氧、窒息、出现烂根。只有处于最适范围内,才能保证植物的水分平衡。不同植物需要的最适含水量不同,以甘薯属的几种植物为例,生长在沙丘上的马蹄草,最适土壤含水量约为60%左右,生长在中生环境下的地瓜,最适含水量约为85%左右,而生长在湿地上的水蕹,最适土壤含水量可达110%以上。

土壤含水量还影响植物产品的质量。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植物氮素和蛋白质的合成减少,淀粉含量相应增加,棉花和黄麻等的纤维质量变差。





面向国际市场

历史悠久,也说明产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基础设施较好

历史早,基础好

社会协作条件,科技发达

这句话一是体现了飞机制造的工业分散,另外特别注意,材料特别强调超大飞机,“大部件”,应该预示着运输难度大。

总装厂靠近国际机场,试飞后再飞往世界各地,这句话一是说明总装厂靠近国际机场,容易试飞,二是便于销售。

图示内容展示了航空产业基地图卢兹和飞机总装厂的地理位置,注意图中内容展示了周边邻国,并有核心零部件制造厂。图例特别强调了机场、铁路、公路等要素,一定是要重点强调交通便利。图例中还有“市区界限”,同学们要好好考虑考虑,市区界限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含义?你的题目做完以后有没有用到市区界限这个信息?

行为动词是说明,也是要求把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写完整。

超大飞机说明两层含义,一是航空运输,要体现出航空运输的优点;二是“大”飞机,也说明运输效率更大

材料中强调是各零部件厂预制的“大部件”,注意“预制”“大部件”要想表示什么含义?

一定结合航空产业的特点去分析问题。因此同学们首先得搞清楚航空产业有什么特点?首先按照主导因素来划分它是技术导向型工业;其次,其工业布局要考虑环境的好坏、交通便利与否。还有航空工业布局属于典型的工业分散,零部件特别多。

本题以土壤水这一新概念为切入点,结合统计图表,考查水循环及其影响因素(即水循环的原理),体现了(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综合思维这一地理核心素养要求。

对新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做题的突破口和关键。需要通过对材料和题目(设问或者选项有时也能帮助我们从逻辑上理解新概念)的阅读对概念有个整体上的把握。同时与我们所学地理原理结合起来,变成我们熟悉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基本的原理和规律要非常的熟练(不要仅仅局限于大体知道)

对比理解:如果土壤或母质中有不透水层存在,向下渗漏的重力水,就会在它上面的土壤孔隙中聚积起来,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分饱和层,其中的水可以流动,称为地下水。

位置、区域

结合统计图,注意时间尺度

该区降水的特点。对比统计图,感觉有矛盾(降水多反而土壤水少),引发思考

与我们所认知的“植被覆盖率越多越好”有冲突,引发思考

要求熟练掌握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最重要的是分析图表所反映出的地理规律

不要遗漏了问题和注意多种不同现象及理由时描述的准确性(一种现象后紧跟理由,不要把所有现象写一段,所有理由写另一段中,导致现象和理由不能很好的一一对应)

答题方向很明确











图2怒江云南境内北段泥石流扇分布图





11







献花(0)
+1
(本文系阿噗仙女diu...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