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楚士祥丁 2020-02-23

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既熟悉又难以描述的一个词——文化,究竟什么是文化呢?定义和内涵是什么?这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现今不只是文化的定义为数众多,难以数计,什么科学、哲学、艺术、美学等等的都是没有准确的定义的。就“文化”来说,各派学者所下的定义,不管其内容和文字有多大差异,他们大都承认两点共同的事实:

  • 文化是专属于人类这种特殊的动物所独有的事物,至少在地球上的其他动物中是没有的,只有人类才有文化。

  • 文化是人类不同群体的一种主观、主动地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不是与生俱来、自然而有的东西,不是说人类还是猴子的时候从树上掉下来就已出现了文化。

什么叫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意思是:这种产物得是处在一个自然状态下的人类和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

我再说一遍:“这种产物得是处在自然状态下的人类,创造出了在自然状态下或者说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东西

人之所以和其他动物不同,排除掉我们之前讲的生物学原因,我们说精神层面的原因,这个不同恰恰就是人类的行为和活动不是像其他动物一样单纯地顺应自然,你看看动物如果不在人类的影响下,它的种族活动行为习惯一般是不改变的,除非外界环境有了剧烈的变化,当然这个变化一般来说都是人类搞出来的恶,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人类就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拥有能“创造性’地改变自然,按照人性的“需要”而创造一个自己当下行之有效的“新的自然”,什么叫创造性,你可以理解为“人造物”。

“新的自然”对人类自己肯定是有利的,可是对其他自然状态下的动物却不是有利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害的,直接造成影响的。比如种田,你见过哪个动物种田?好嘞,人类是吃饱了,可是水土流失造成环境的恶化,你自己受罪,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也受罪。比如人类建大坝,对人类肯定有利,可是对于自然界中的产卵洄游的鱼来说就是不利的,我看过国外一个地方建大坝,使得鱼不能洄游,于是当地政府建造了一个飞鱼大炮,听着挺有趣吧,就是把鱼放到一个抽气的长管道中,鱼放进去就被吸走了,吸到大坝的另一边,鱼到达之后飞出去,故当地人称之为飞鱼大炮,以这样的办法帮助鱼洄游,这叫什么?这叫“创造性”的改变自然。所以说这叫做“新的自然”。人类当然舒服了,可是当地的熊、鳄鱼等动物也不能在这个季节美餐一顿了。并且这鱼的长此以往后代不会洄游了。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时速33公里

人类自文明开始发端就与环境不断地互相改变,环境使人类演化出一系列维系生存之办法,周遭的环境是人类依存对象,人类作为依存物又反过来不断地改变环境,这是人类目前与自己的唯一生存环境的动态关系。

把这个基础建立好了,我们可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的创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除生物学外的本质特征。

“文化”和“自然”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咱们刚才说了单纯的自然状态下的产物一定不是文化,比如大自然的杰作,各地区风景名胜的这类鬼斧神工你不可以叫它文化,因为那不是“人造物”。那叫“自然造物”。

“文化”的本义就是并非自然,这时候是可以用非黑即白、非A即B的辩证法去划定“文化”的边界的,以后有人问你文化是什么?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告诉他:文化等于非自然。任何学者都不可能说你这句话有问题。

最近我在看英语的一些词的词源,兴趣一下就来了,可惜英语水平有限,这方面无法深入,我就查资料,中西语言中关于“文化”这一词作比较看,我们祖先在创造“文化”这个词的时候,就是这样在与”自然”相对立的意义上去理解它的。

《论语·雍也》记有孔子说的一句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孔子早已把“文化”视为与质野之自然(包括自然无文化状态的质野之人)相对待、相对立的东西。

后人用「质野」形容质朴鄙俗。到华夷之辩那里的时候,你可以看的出来进一步说:有文化的是人,野人是没有文化的,所谓「质野之作,典籍不收。」你肯定没见过古代哪一个经典上写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部落他们的文字多么有趣,为什么?因为压根就没有,就算有,也不会收录到经典中。

我再举个例子:宋代《寄祖祕丞》中说:衣冠信质野,言语欠婉媚。明代《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江外土人,质野不驯,见人辄避。」

可见那时候“文化”是区别你是人还是质野之人的基要。

咱们转个方向去看看西方,“西方”语言指的是印欧语系,因为本人这方面不擅长,我请教了一下朋友,他们给我讲来讲去我就发现,和这个中文的这种理解是一模一样的:西方语言中“文化”词的意义也是把“ 文化”理解为人类对自然的一种再创造,而非自然原有的质野状态。

大家如果还是没听明白,我用个例子大家一下就懂了,咱们这边“华夷之辩”,西方也有,我们熟悉的西方古希腊的故事有“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不懂知识者不配谈自由”,可见中西方在这方面高度一致。

人类为什么会有文化?

人类之所以进行文化创造活动,其根本目的是满足自身的生存之需要,生存才是第一位,只有生存得到了保障之后,人类的需要才会有其他的不同内容,而且在自身的发展中,所需要的内容越来越复杂。这一切复杂信息量的的背后,一切文化的产物、社会的现象、人性的种种等等,背后都有着其相应的生存匹配功能的。

我下面要给大家详细的解释这句话,我慢慢说,各位请耐心认真听。我如果问一个人:“什么是文化”,他很大程度会回答那些看的见得东西,比如绘画、陶瓷等各类艺术品、各式建筑等等的,我相信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答案,其实这很正常,为什么?因为文化不是具象的某一个东西,而我们人类在想一个抽象概念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比如我问你中国是什么,你脑海中飘过的一定是国土面积、国旗、甚至是大熊猫。

其实这个问题很久前就有人探讨了,中国古代的公孙龙所谓“白马非马”探讨的就是这种关于物的属性的问题。你现在随着我想想这些东西哪里来?是不是古人生活的产物?我们之所以把这些艺术品奉的高高在上,因为其价值在于这些东西是那时候人的最精炼最淬炼的表达且不可复制。古人的尿罐子绝对不值钱,太多了,且没啥文化价值。可是尿罐子才是古人生活的最本真的表达。

所以呢?这些高高在上的东西能代表文化吗?这就是个疑问了。我告诉你不代表,带着疑问你请接着听,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人类为了维系自身生存之基要的一个必然产物。人类最原始初期低信息量的时候,我们生存为什么那么艰难?因为人类没有尖牙利爪,人类没有动物天然的御寒的毛皮和厚厚的皮下脂肪,那么我们有什么?我之前介绍过,人类的大脑演化使得我们拥有抽象思维的能力,我们可以去想明天准备干什么,同伴的死就是自己未来的结局,这一点尤为重要,还有就是我们有独特的生理构造使得我们能发出非常多的声音,智人能干掉尼安德特人的很重要原因是我们的下颏很灵活,发出的声音多,所以能表达的信息多。在这两个基础上我们发现,人类拥有了集体记忆的能力,为什么?语言是思想的符号,语言能表达你想的啥,你不表达谁也不知道你想的是啥,这一点动物也会,只不过他们的语言是叫声,且叫声有限,所以表达的信息就有限,也说明它们需要的也就那么点罢了。

可人类不一样,我们表达的东西非常多,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外部信息和依存条件的太多了。我们能进行抽象思维,于是口口相授生存经验之后动物个人的记忆就转换为集体的记忆,这个集体记忆叫什么?生存之经验,比如什么草不能吃,什么动物不要惹,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怎么办,可见你一定是遭遇过后你才会有总结经验,所以行为在前,总结或者说识别在后,这就是行为与经验的关系,神农尝百草,他不尝他咋知道?所以先有行为再有经验,这种经验通过个人记忆转换为集体记忆之后就能让后人普遍认知到,神农尝完百草完后告诉你们啥能吃,啥不能吃,这叫什么,这就是最原始的“经验知识”,如果有的行为一旦尝试很大几率会死亡,有人告诉你这事情不能做,可后人就是抵不住好奇心,于是他们为了避免你去做而产生了什么?“禁忌”,吓住你使你不敢做。

从这个表达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最原始的知识。对不对呢?小时候爸妈是不是告诉咱们喝水前要注意是不是热水,不要拿陌生人的棒棒糖,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等等的。现在科学告诉你什么东西对你有益,什么东西对你有害,我们发现以前被称作集体记忆的东西现在叫“知识”。

而其他动物没有集体记忆,没有能传授下去的这种被称作“经验知识”的东西,后代的幼崽动物只能通过基因里刻下来的那些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本能反应,以及后天母亲的教授的她自己个体的生存经验才可以维系生存,动物世界都是母亲传授孩子经验。而你要知道,基因的这种记录是需要上万年的累积的,狗狗为什么能够皱眉显得可怜巴巴,为什么能看懂人类的部分手势,就是因为上万年的驯化过程中刻到基因里的,而狼不会。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这就说明,“经验知识”这个东西是人类突破了基因累积生存经验的这种时间限制。这个“知识”加引号是因为古代时候都是“经验”“技术”。和今天的知识是有区别的,所以得引号。古代人是通过“经验知识”来进行创造的,这与文化之间是一种伴生关系,文化就是你利用知识对过去已发生的现象或者说产物进行认知(识别)。

把这个关系给大家梳理清楚了后,有人可能会觉得,我们好厉害啊,有知识,有文化,我们生下来后不用自己去试什么有毒什么没毒,老祖宗告诉我们或者说科学告诉你这个东西有毒我们不能接触,是不是这样?这些都是人类独有的创造性的非自然现象,我们比其他动物幸福,其实你想错了,这其实是一种不得不,就是说人类只能通过这一外在的办法去维系生存之基要,你需要从依存对象中获取的外部信息和外部条件非常多,于是才会有这么多的信息增量,这背后暗含着你本身生存能力的欠缺需要另外的东西来补偿。

你现在独身一人去野外,活不过几个晚上的。这些东西构建的社会使得你作为单子在其中生存,如果没有这个社会你是无法生存的。而动物呢?三个字:不需要。比如狮子捕猎技能在,肉可以生吃,不需要做饭。你觉得它惨,它还觉得你惨。人类的外部加持一旦撤掉你是头号弱鸡,一般人没有武器连一只大狗都打不过的。

所以你要明白人类的强大到底是因为什么。因为人类的社会进行集体的分工协作。如果现在一切生产都停了,人类社会立刻崩溃,人类完蛋。你改造自然创造新的自然这种活动一旦停止,你是无法适应自然状态下的环境的。你发现了吗?你需要知识是因为你的不能不靠谱了,或者说你的本能已经无法维系你的生存需要了。

所以刚才我们给的“文化”的定义现在可以反过来说:“人类自身的能力无法适应自然状态下的环境,所以我们不得不创造出了在自然状态下或者说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东西,那叫人造物,我们改变了自然以求得自身的生存,我们创造了新的自然,这一系列生存之办法的产物是什么?是文化”。

这句话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伊甸园的故事呢?从此之后人类被上帝流放,你得靠自己的能力才能够维系生存。这叫失乐园,其实你想想自然界中的水果其实真没几种,野生的都是特别小而且不好吃,现在水果蔬菜种类繁多那都是咱们自己弄出来的,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自然界中的原始小麦之类的谷物真的是产量低的可怜,今日我们的一切是全凭自己的创造。就像一个被丢弃的孩子,从此之后要自力更生。

所以你看我前面才说,文化、知识、都是我们这个求存过程的产物过去没经验知识你活不下去,现在你没知识你认知不了这个由知识构建的现代文明社会,是不是这样呢?你越需要知识就说明你的本能越来越不行了、越来越不靠谱了,你也不需要本能了,是不是呢?过去你跑步不快你试试?你打仗头一个死,你被老虎追你头一个完蛋。可是今天呢?不需要,今天坐办公室的人有几个上六楼不喘气的?除非你是专业运动员,不然你可以不靠运动能力,你可以跑步不快,但你不能不认字。

人类不能适应环境,就去改变环境。这话是不是听上去很带劲,可是你想想,人类从开始拥有了文化、拥有知识就意味着人类从此以后必须得想办法拯救自己,我们今天老说拯救地球,拯救地球,我看到就想笑,为什么?几十亿年的地球需要一个刚刚解决吃饱饭问题的人类来拯救吗?确实人类别把自己当回事,就算地球被炸个十几次,依旧会恢复成一个天体的,只不过没有现在的景观,但它还是地球。所以你人类应该赶忙想着如何自救。

人类的这种文明进程是无法回退的,且你得不停的往下走甚至是加速走才能减弱生存的危机,可是未来是一个不可知的,没人能给我们一个精确的导向,是不是这样呢?

所以我才说:“人类之所以进行文化创造活动,其根本目的是满足自身的生存之需要,生存才是第一位,”这句话我相信大家都理解了。《三体》中也提到过: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我下面解释这句话的下半段:“只有生存得到了保障之后,人类的需要才会有其他的不同内容。而且在自身的发展中,所需要的内容越来越复杂。这一切复杂信息量的的背后,一切文化的产物、社会的现象、人性的种种等等,背后都有着其相应的生存匹配功能的。”

前一句相信大家都明白,吃饱肚子才有力气,生存得到保障后人类就开始各种需要。过去手机可以不用,现在不用你试试。直到今天东西多到你都不知道你需要什么了,其实你不太需要很多东西的,可是商家钻营宣传产品的奇妙功效给你创造需要,目的就是掏空你的钱包,你不知道要什么,他告你应该要什么,你听了后感觉别人都有我没有,怎么办?买!

最后面这句话其实也好理解,听过我前面的节目里有过解释,我们这里再说一下,一种存在的文化现象背后必有其相应的社会功能和生存功能,比如长城这不是秦始皇觉得好玩就把它连起来的,这种文化现象包含人性,人性就是动物性的一个延伸的非自然产物。

天道无常,人道无法;

人道为天道之赓续,天道不为人道之所属;

人性为物性所生长,物性不为人性所支配。

举个例子,比如自私不是好词,但是在极端情况下自私是生物体活下来的必须;色欲不是好词,但色欲是种族得以繁衍的必须;胆小不是个好词,但是在过去你不胆小你的基因延续不下来,举个例子,你看草丛有个风吹草动拔腿就跑,和非要进去看一看的人,哪一个被老虎吃掉的几率大?谁基因会留存?所以今天的人都是那帮但凡风吹草动就跑掉的胆小鬼的后代,你现在为什么怕老虎?就是因为不怕老虎的人都死掉了,他没后代,而你的基因中有这份恐惧。勤劳是好词吧?是,这是因为在过去的时代你不勤劳你头一个饿死。

而且越原始的这种食、色这俩人性中的欲望越难以克制,因为这是生物体趋利避害繁衍基因之必须。所以你看人性所表现出的行为是有与之匹配的生存功能。那么我们随之说:任何社会、文化现象的存在也是如此,背后都会存在相应的社会功能。

尽管这个现象看上去那么不可理解你也不能否定其背后是有着需求与之匹配的,一旦需求的功能不存在了,社会现象也就随之淡去了,不管是看着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它都是都一样。有需要才存在,没需要它就不存在,或者它不可能一直存在下去,这就是很多人说的那句话:存在即合理。

长城在过去是有着实用功能的,不是秦始皇一开心就把它连到一起的,而到了今天它没用了,其实到了清朝长城就已经成了摆设,于是成了旅游景点,可见这份需求功能没了后,那其存在就看后人如何对待了。如果是社会现象则会慢慢淡去,而这类物质实体存在的还是比较久的,所以现在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太容易就被丢掉了,因为现在没有需求了,所以只有少部分人在那传承,所以我们要保护这个东西,它不像长城这类物质实体就摆在那。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人的生物自然本能和基本人性都是维系生存之基要,都是有着相应的匹配功能的。

纵观人类文明史,你看,合理与不合理、正常与不正常不是绝对的,大部分人如此这般我们便以为正常,以为合理,少部分人那般行事便不正常、便不合理。可如果本来不正常、不合理的事情被大部分人如此这般了后则又会变得正常、变得合理,而原本的正常与合理反倒成了少部分人的坚守,那就变的不正常、不合理了。

这背后是什么?是需要。这个需要的背后更多的是求存,而这个求存为前提得到了保障后这份需求就会有非常多且复杂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建立的基础就是生存得得到保障,所以需求背后是求存。

我们今天的科学、知识看似在求真,其实错了,求真的目的或者背后的需要是求存。求真是为了求存。那么,这个求真暗含着一个意思就是:人类进入到了一个极端求存的生存方式中。你不得不把这个世界看成是假的,你才能求存,你才能抽象出分析出你需要的东西,科学是不是告诉你现在世界是虚假的呢?可动物不需要,而我们需要,为什么?因为我们只有这样才能维系生存,不然你为什么要把这个世界看成是不真实的?所谓眼见为虚呢?你原本看到叶子是绿色就是绿色,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而现在你看到什么就不是什么,这预示着你进入了一种极端求存的方式中。

还是那个例子,动物能吃的它吃,不能吃的它不吃。人类反过来了,不能吃的偏要吃,烟、毒品、酒精哪一个是好的,可是人就是需要。人类给自己造出来一大堆的文明病。然后能治疗这个病的人被称为神医、医学研究者的突破于是他成了造福人类的神,制药卖药的最后发大财了。好嘛,最后患者呢?活他个一百零八岁,家庭关系却是鸡飞狗跳的,现代人养生不养心了活得倒挺久,可是没几天真正属于自己的开心日子,你看看这不是在这种环境下的一种极端的求存吗?

你现在反观知识、反观文化,你会发现原来同一事物从另一个侧面切入、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是这么一个怪模样。

人类最原始的时候,维持人的生存的过程仅是一个自然过程,我们和动物也没啥大的区别。可人类一旦超越生物性的本能,或者说对其有新的自觉或意识,我们有了自我意识,有了各种区别于动物的东西并作用于自然,从而主动的改变自然的原有特性而使之具有新的功用,以适应日益复杂化的人性的需要,且以主观的认知去理解世界,这句话说什么?说科学呢。知识就是主观认知模型。

这种人与自然互相作用的过程便不同于动物的那种被动的适应自然的“自然过程”,而是一种因人性的需要而改变自然的创造性的过程,其创造性的产物便是“文化”。

大家可能会觉得我给的这个文化的这个定义太长了,我出去跟人吹牛不好记,那我概括总结一句:人类文明创造独特非自然现象的总和叫文化。

或者就是我前面说的那句话:文化等于非自然,学者都驳不倒你这句话。他们很可能没有你认识深刻,因为你说的是公认的最本真的东西,而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学说会不断往这里面添加东西,于是概念越来越模糊。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你看这句话是不是包括了我前面说的人类独有的创造性和非自然这两个条件呢?

一个龟壳或者石头是自然物,你在上面刻字它还是自然物,可是文字不是自然物而是人创造的,所以一个刻字的龟壳承载了信息符号就被赋予了创造性的文化意义而区别于一般的龟壳。所以这就是甲骨文。此时它是什么?它就是文化产物。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山岳这些都是自然物,而它们却被称为“文化遗产”,我当时旅游的时候就奇怪,为什么把这些成为文化遗产?这泰山你人造的?我当时特别纳闷,后来我就想,因为“黄山之奇”,“峨眉之秀”,“泰山之峻”,它们之所以具有文化意蕴中的“奇'、“秀”,“峻”,这些是人类通过人性的主观审美要求和判断而赋于、添加于这些自然山水之上的。有了人性的添加和附加,它们就具有审美的价值和意义。还倒是挺有趣。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你问一个人什么是文化?一般人不给予你反面的角度,比如余秋雨在讲文化是什么的时候,他肯定只会给你正面的角度。你听着会很舒服,会很骄傲和自傲,发自内心赞叹中华文化真博大精深。

而我说的肯定不会被大多数人接受,因为他们不懂我在说什么,他们以为我是在嘲弄贬低大家“举”起来的那个东西以展示我的视角达到高度从而获得满足?不是,你想错了。

我不过是表达一份担忧“唱好的人太多了,那我给你唱个不好的。”

愿你多一个侧面,多一份收获吧。

刚才讲了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既有对外,对自然进行改变使之具有新的功用,满足生存需要的方面,并且我也谈了这份需要背后的内涵是我们人类为了维系生存的不得不。

其实这里面还包括了对人的内在自然有了新的觉知,使人的动物本能逐渐褪去从而成为区别于动物的这种人性,人性也是个人造物,只不过不是你主动造成的,它是因你的需求而逐渐产生的,与之匹配的。

动物确实是没有人性的东西,我们共有的只是基本的动物性,比如食、色,只不过我们更夸张,我们不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吃好、吃各种的、吃健康的;动物发情期才会色,而人类夸张到天天色。动物性的延伸成为的人性,比如善、恶,它们是没有的。

人性中保留了动物时期我们最原始的欲望因为我们需要,你不吃你就饿死,并且我们夸张了其需求,我们也增加了非常多的动物所不具有的内容。有很多,大致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你一猜就知道哪两种:“善与恶”,使人的生物之性“进化”为“人性”。

这里用进化是极其精准的,不能用演化,因为这是人类独有的现象。狼吃羊它不会想羊多可怜,我今天就别吃了饿个肚子吧,它也不会想羊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就算给狼几十万年,只要它不直立,依旧如此,所以这不能被称作演化,这种动物性到人性应该被称为进化。

所以王阳明四句从这个角度看是多么的准确: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与孟子所谓的:“羞恶、辞让、是非、恻隐”的四端之心,出发点是一致的,就是说到底就是人这个东西太奇怪了,太逆动物性了,太可怕了,不自制一定搞死自己,为什么?

因为人类已经成为了食物链的顶端,其他动物和你的种间竞争以及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是激烈的种内竞争!

所以他们所说的这种思想,出发点就是降低人类内部的种内竞争的办法,让你拥有这种善、恻隐、是非、叫你不要跟人冲突等等内容就是这一需要产生的思想,包括儒家的传统伦理社会结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是如此,请记住我们说的是古代,不是现代,这一定是要打断来看的,别联系到一起。

但其实你想想,哪来的善?善叫只输出不输入,什么是生命?生命的过程是什么?是生物体获取外部能量以维系自身生命体的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逆熵的过程,你想在这个前提下什么是善?

原子都不敢说自己善,因为它要为了维系自身的生存夺失电子以达到稳定状态。人又如何说的了善?

所以这背后一切是什么?不是教你如何善、如何做人、而是要让你降低种内竞争,这是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也是一个种族,一个文明延续的生存需要,教你向善你的各种利他行为,种群的利他行为才能使得种群得以繁衍下去,生产才得以进行,社会才得以发展,文明才得以繁荣。没有这些一切完蛋。

所以你看这些学说都在应需求而产生的的压抑种内竞争的办法。降低种内竞争的目的就是求存。不理解可以出门左拐去收听我的自私的基因上下两期节目和其他相关节目。

人作为生物体,生命之物,本能就是趋利避害、繁衍基因,这是生物体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我们之所以有其他的需求,一切皆曰:生存保障为前提之后人类的需要才会有日益复杂化的其他不同内容,这些内容背后还是因为生存需要的匹配”。

几百万的宾利和几十万的大众都能开吧?都烧汽油吧?手表都能走时间对吧?你为什么追逐豪车贵表?是因为社交需求等方面原因,所以你才会在原本的内容上继续复杂化。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文化和文化的创造过程的这种理解最典型的体现就是人类的“劳动”,包括人类的培育选种,这个也是文化,种田就是文化,为什么?因为区别于动物于自然,动物不会自己给自己种田,自然界中本来也没有农田。

你要知道那些粮食作物以及瓜果蔬菜在自然界中是很小的,产量也很低,我们今天看到吃到的这么大的、这么好吃的水果都是人工培育选种的,比如麦子,麦子最原始的时候都是成熟了要爆开,传播种子,可是它爆开了人类却不方便收集,于是人类就找那种成熟了后不爆开的麦子作为选种进行培育,于是你今天看到的全是当初本来不占繁衍优势的麦子的后代。这都是人为进行的创造,这都叫文化。大家千万别以为种田不是文化,而读书才是文化。

今天的很多作物比如香蕉,就是人工筛选培育后单一栽培的香蕉的后代,基因是一样的,所以你吃香蕉感觉味道都差不多,而原始香蕉里面全部都是种子,根本没法吃,长期单一栽培的结果就是基因遗传多样性的丧失,香蕉的品系越来越单一。现在香蕉已经高度雌雄不育了,而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别看全球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一旦出现可怕的病毒,全军覆没的几率非常大,这就是人类为什么要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原因,单一品系的存亡危机始终存在,人类的担心就是:那些对香蕉致命的病菌和病毒同样也在演化和潜伏,它们也在和人类科技手段的进步拼比时间。人类对病毒真的是知之甚少。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被病毒侵入而枯死的香蕉看上去就是这样的

举个例子:艾滋病毒HIV本来是没有的,它是由猿猴种群类的一种叫做SIV特异病毒变异过来的,SIV(猴免疫缺陷病毒)变异且冲破种群间的屏障传染给人类的,能够适应人类的身体环境且能生存复制,最终发展成为其他亚型。这个东西是专门针对人类的,有人会说,艾滋病现在不快被攻破了吗?怕什么。可这表示未来不会出现更可怕的病毒吗?不是,人类永远是动用巨量的资源拼命追着去解决问题的,可病毒只需要依靠本能变异就行了。所以过去原始时期病毒不会像今天这样可怕,为什么,因为那时候无论人群还是动物种群,密度都比较低,病毒如果像今天这样爆发和传染的如此迅速,它活不下去,而今天病毒之所以能在种群内迅速的传播和爆发,因为人类种群密度越来越高,所以它不需要像过去那样一直潜伏着了,这就是它的一个变异。

我们从这个过程中发现什么?人造物反而会使得这些改变了自然环境的东西作用于自己身上,糖尿病怎么来的?就是我们改变自己的饮食而来的,这是不是很奇妙的关系?

你可能会说病毒这事情发生在香蕉的身上几率小,那我告诉你香蕉的上一代中有个叫大麦克品种的特别好吃,香味异常浓郁,1890年遇到了巴拿马病,几乎全部死亡,只有一小部分转移到了美洲得以幸存,为什么人类斗不过香蕉病毒?因为香蕉被人类培育成了无性繁殖,研究人员无法通过遗传变异的手段发展出对疾病的抗株,所以蕉农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片香蕉林枯死,却什么也做不了。现在我们吃的都是卡文迪许香蕉,简称华蕉,而且人类没有其他香蕉种类了,一旦遇到病毒,会是如何后果?想想当初美洲土著遇到欧洲殖民侵略者携带的病毒遭遇可想而知。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巴拿马病毒,又名有名香蕉枯萎病1号,致病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19世纪初,英国殖民地锡兰是英国主要的咖啡种植地,巨大的需求让这个地方密密麻麻地种满了同一种咖啡树。但一场咖啡叶锈病席卷整个锡兰,一棵树倒下了意味着所有咖啡树死亡。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咖啡叶锈病(Hemileia vastatrix),也常被称作罗亚,是一种疾病,可以摧毁种植园和咖啡树,不幸的是咖啡叶锈病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19世纪中期的爱尔兰土豆大饥荒同样印证了作物带来的繁荣是多么的脆弱。爱尔兰人曾依靠土豆这种作物,人口增长了17倍,养活了全国800万人口。但同样的错误招致了相似的灾祸,这一次后果更为可怕,空前的大饥荒席卷爱尔兰全境,1/4的爱尔兰人饥肠辘辘地死去。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人类的创造物,人类的文化的产物反过来把人类钳制的死死的,一旦它们出了问题,我们跟着出问题,这就是人改变了自然环境后的反噬。我这还没说我们的外部依存环境可能和已经出现的问题,只是说物种生态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的好处,或者说我们改变了多样性使之成为单一性的害处。

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劳动的文化现象的背后都是需求和生存,而劳动换来的只是解决了当前的生存问题,可是更大的危机却潜藏在我们的未来。我们并且对之一无所知。

劳动是人类把自身的人性需要加于自然之上使之适用于人类生存所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劳动所改变和创造的结果,已经不是本来的自然,而是一个“人化了的自然”。劳动的产物就是文化。所以你现在可以大可说,种田就是文化的一种,不是读书才叫文化。

在劳动过程中人提高了技能,这是过去先祖在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中获得了对自然物性能的认识和对自身之自然本性(内在之自然)的觉知,此内在自然也就因此成为“人性化了的自然”或“人化的自然”使自身进化为具有人性的人类,人性就是动物性的延伸。

是不是?如果不是劳动过程中,如果不是狩猎采集到农耕文明的人类,你今天看到的高高在上的艺术品,你读书人看到的文字哪里来?这叫什么?文化的产物,所以我才说高高在上的艺术品这些东西不能代表文化。

人在劳动过程创造了劳动产品,其本质内容就是使自然物或按人性需要发生变化,比如前面说的小麦、有籽香蕉变成无籽等,或是那些被赋予人的人性,具有了人的价值性功用。

自然界中的山水木石本来是不具有任何文化意义的,但当它们被人类有意识地制作成劳动工具、有意识地加以利用以满足生活之需时,它们就被人类赋予了人性,具有了满足人性需要的新的价值功能,成了人类文化创造的标志。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你看看历史文物的遗迹,那些自然物的组合,比如一些工具,本来就是自然物,可是人类将其组装赋予公用于是成了工具,这个东西就不再是自然状态下的产物了,而是人造物,也就是自然物加之人性使之具有公用,目的干嘛?看着好玩?不是,是生存,生存得到保障后的那些产物才是用来玩乐和观赏的,不过在最原始的时候大多也是具有实际用处的,这就是文化的产物。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工具的创造,动物虽然也使用工具,比如猴子之类的,可是他们并不是制造工具,它们只是知道石头能砸开坚果,砸开坚果就能吃到果肉。人类弯木以为弓、削竹以为矢,构木以为巢,缫丝以为衣、尝百草以为药,育五谷以为食,这些就是人性改变自然后的文化创造。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如果以后有人告诉你读书才是文化,那他一定不懂,他一定是狗屁。

人类创造了文化、人类创造了知识,而文化、知识又进一步改造了人本身并促进了社会和文明的发展。随着人类自身的进化和发展,文化也就随着这个进化过程而发展。人类的整个历史就是文化的全部历史。

就这么简单,有人类之后文化产生,人类的整个创造性改变自然的进程的所有历史,所有的产物都是文化!

因此,我们再从另一个层面去说,所谓文化,实质上就是自然的人性化。人类的文化创造过程实质上是人类通过创造性活动把自身的人性加于自然之上使自然人性化的过程;而文化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则实质上不过是被“人性化了的自然”。

简言之,如果文化创造过程是“自然的人化”,那么“文化”作为创造的产物则是“人化的自然”。

为什么要人化自然?

这表示着人类必须得借助自身之外的创造才可以维系生存,这是背后的含义!我们创造了什么?劳动、文化、知识等等,这些东西不是高高在上、更不是人类多么的智慧,多么聪明。

我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角度,也就是说:这背后暗含着我们的境遇是如此糟糕,这是一种不得不,你不这样你头号完蛋。何以人类的文明进化程度越高,生存危机反而会越严重呢?并且这个危机已经不再是过去局部的了,而是地球内部绝大部分生命的命运系统性的危机,共同体。非洲原始部落的人对外部世界啥都不知道,可是核战争一旦爆发,他们能独活?不可能,跟着得死。

所以你看,文化和知识其实是一种人类因为处境很可怜很悲惨所以出现的产物,用东岳老先生的学说里的词:代偿,其实是很准确的,这里我不解释了,大家可以去听他的节目,看他的书吧。

大刘在谈论人类未来的时候持有一个观点,就是只有飞向外太空才可以拯救自己,可以看得出他也在思考这些问题。你可能会问:你们这些人,或者说你艾谁谁聊这些有啥用?确实没啥用,他大刘说飞向外太空只能打嘴炮,跟咱们闲聊,给咱们提升想象力,他却没做这事情,真正做事情的是埃隆马斯克,可大家都在笑话他,对吧?

《三体》中人类对文化的自恋样态真可笑,你知道什么是文化吗?

你听我把世道说得如此不堪,我有什么扶大厦之将倾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那怕是逃路?没有,你高看我了。我也是打嘴炮。

因为我没能给你像成功学的那种当下实际的利益反馈,也没能给你像有些文化类节目跟你吹牛逼后使你得到临时的快感,觉得自己收获了文化、收获了知识。这全部内容对你来说不可能提供任何实用的效益。各位能花时间听到这里,说明你也是求索而不得,故想听个究竟。

可惜了,我未能给你任何总结性的东西,因为我没想通这个问题。我只是告诉你文化是什么,可是我没有告诉你背后究极的原因。倒是这些内容会对你造成某种深在的悲哀,更是耗费了你的脑力。

但还是我那句话:“我不过是表达一份担忧,唱好的人太多了,那我给你唱个不好的”,有人会问我一天净想这些务虚的东西,生活是否已经没有任何快乐可言?其实人类的苦与乐之间不是泾渭分明的。

动物没有文化你觉得他们低级,其实想想它们还是挺幸福的。我至少看我家狗狗不需要为明天的事情发愁、用人类的话说叫没心没肺,困了倒头呼呼大睡,明天又是快乐的一天。嗨,这才叫真正地活在当下呢。

可人类自从意识到自己终点是死亡的时候,就变了个意义动物。有意义才有价值,有意义才快乐。而动物一生就俩事,生存和繁衍,到底谁快乐?我不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