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品如何摆放获得完美的拍摄角度

 互通lightroom 2020-02-23

  拥有一台功能先进的专业数码相机,并不代表一定能够拍摄出好的商品照片。对于像首饰、化妆品、手机等这样的小件商品来说,为商品挑选一个合理的摆放角度,才能呈现出一个美观的构图。

  

  拍摄主体的摆放工作,应该在取景与构图之间就已经设计完成,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拍摄角度,而想要体现同一个商品的不同特质,也需要对摆放角度进行变更可实现。这与商场中的商品陈列的作用有些类似,其实商品的款式相同,但只要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排列展示,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如果商品在摆放时呈现的美感不足,很可能会影响买家的购买兴趣,而刺激买家的购买欲望恰恰是商品照片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通过摆放的角度让商品变得美观,除了具备一定的审美之外,还可以通过对基本摆放方法的学习来实现。只要找到商品摆放的基本规律,最起码可以让照片的构图效果更加合理,也为后期的图片编辑工作提供了方便。

  一、不同角度体现不同质感

  同样一款商品,不同角度可以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可以将买家的视线引到不同的侧重点。

  比如平铺摆放,买家最先看到的是商品的整体效果;而将商品的侧面作为照片的焦点,买家最先看到的就是商品的细节。

  物品如何摆放,取决于卖家想突出商品的哪部分特色,但一切都应以美观作为前提,否则可能让买家产生排斥心理。

  二、重新为商品造型

  对于一些体积较小、外形比较单一的商品来说,也许对单个商品进行拍摄,很难让画面产生亮点。这时就需要拍摄者对商品的造型进行二次设计。

  这里所说的二次设计,并不是改变商品的原有外观,有时候通过多个商品的相同叠加,也可以实现抓人眼球的效果。

  比如一款巧克力,大多数巧克力的外形和颜色都比较单一,可是,如果将几块相同的巧克力进行叠加摆法,塑造出一个全新的造型和层次,马上就会将原有的线条改变,让买家觉得更有画面感,也更有食欲。

  三、小配饰增加画面情调

  我们逛蛋糕店时,会发现几乎每一款蛋糕,无论大小与外形,都会有一些类似糖霜、彩糖一类的装饰品,除了让蛋糕更加美味之外,也营造出了看上去更加好吃的视觉效果。

  为商品拍摄照片也应该参考这一原理,通过小配饰,融入卖家对商品的情感,也为买家营造出一种购物的欲望。

  比如在拍摄一款食品时,可以精挑细选出一个美观的盘子用来盛放食品,旁边搭配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或者美观的饮料,都是对一成不变的画面的一种突破。这样的配饰不用过多,简单的一两个即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除了配饰之外,一些场景也可以进行合理利用,比如,温馨的房间,透彻的蓝天,青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花圃,都可以用作商品主体的衬托。

  四、对不同商品进行组合

  将不同商品进行组合,同时突出想要展现的主体,是对拍摄者陈列功底的一项考验。对商品进行组合,有别于用配饰和背景来衬托商品主体。画面中呈现的也许是一个套系的商品,也可能是相互辅助的几款商品。

  当然,拍摄主体永远不可能被放置在画面的后方,即使几款商品同时陈列,相机的焦点也应该落在拍摄的主体商品上。也可以将其他商品进行虚化,突出主体。

  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为同时呈现的几款商品排列出一个更具美感的造型,彰显出高挡和品质。买家在看到这样的照片时,说不定想要同时将这几款商品据为己有,无形之中也增加了成交量。

  五、色彩与造型搭配突出层次

  多款商品同时摆放进行拍摄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让画面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色彩与造型的搭配就显得尤其重要。

  比如同样外观的几种商品,除了要排列出一定的序列感之外,还应该考虑商品之间空隙的疏密度。不要让彼此之间不同的颜色互相抢风头,而要相互映衬。也可以让某一个商品的摆放造型与其他商品不同,比如放倒或倾斜。这样的照片中,商品仿佛有了生命,活了起来,也让每一个商品都有获得买家青睐的机会。

  六、展示商品内部构造以提升信任

  如果只展现商品的外观,买家很有可能对商品的内部构造产生质疑,也会影响买家对于是否购买该商品的判断。因为网上购物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每个买家都会担心货不副实。因此,在照片中呈现出商品的内部构造,是打消买家疑惑的最佳方式。

  比如一款钱包的图片,买家也许被钱包美观的颜色和外形打动,但同时也会产生疑惑;钱包的内部是否实用,是否有足够的卡槽来放置各种卡片。这时,一张钱包内部构造的图片就显得必不可少。

  网店中的图片毕竟是为了促进交易的达成,因此,不能仅仅将图片的美观当作唯一的判断标准,最重要的还是让买家通过照片,对商品进行透彻的了解。钱包的拍摄只是一个例子,除此之外,像衣服的缝线、鞋子的内里、床上用品的正反面等,都可以根据这个原理进行充分展示。买家的顾虑越少,成交的概率才会更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