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二),教你怎样望舌而知病

 tjboyue 2020-02-23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二),教你怎样望舌而知病

一、望舌质

舌诊图片容易引人不适,所以舌诊中一些图片就不放文章里了,想知道自己的可以私信给我发图片

(一)望舌神

1.荣舌

舌象特征: 舌质荣润红活,有生气,有光彩,舌体活动自如,故谓舌之有神。

临床意义: 为气血充盛的表现,常见于健康人。在病中,虽病也是善候。

机理分析: 气血旺盛,气帅血液上荣于舌,故而荣润红活。

2.枯舌

舌象特征: 舌质干枯死板,毫无生气,失去光泽,或活动不灵,故谓舌之无神。

临床意义: 为气血衰败的征象。病见枯舌,多属危重病证,是为恶候。

机理分析: 脏腑气血败坏,不能荣润舌体,故而干枯死板。

(二)望舌色

1.淡红舌

舌象特征: 舌色淡红润泽。

临床意义: 常见于健康人;外感病见之,多属表证;内伤杂病见之,多病轻。

机理分析: 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淡红舌说明心血充足、胃气旺盛。

舌象分析:

①健康之人,气血调和,故舌见淡红。

②外感表证初起,病情轻浅,邪尚未伤及气血、脏腑,故舌色仍淡红。

③内伤杂病中,若舌色淡红明润,表明阴阳平和,气血未损,病情尚轻,或为疾病转愈之佳兆。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二),教你怎样望舌而知病

淡红舌

2.淡白舌

舌象特征: 比正常舌色浅淡。舌色白而几无血色者,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 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亡血夺气。

机理分析

①气血亏虚,血不荣舌。

②阳气虚衰,运血无力,不能温运血液上荣于舌。

舌象分析:

①淡白光莹,舌体瘦薄——气血两虚。

②淡白湿润,舌体胖嫩——阳虚水湿内停。

③枯白无华——亡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二),教你怎样望舌而知病

淡白舌

3.红舌

舌象特征: 比正常舌色红,或呈鲜红色。

临床意义: 主热证。

机理分析

①血得热则循行加速,舌体脉络充盈,故舌质鲜红。

②阴液亏乏,虚火上炎,舌失津液滋润,故舌色鲜红少苔,或有裂纹。

舌象分析:

①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实热证。

②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虚热证。

③舌尖红——心火上炎。

④舌两边红——肝经有热。

4.绛舌

舌象特征: 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

临床意义: 主热盛证。

机理分析

①热入营血,气血沸涌,耗伤营阴,血液浓缩;

②虚火旺盛,上炎于舌络,血络充盈,故舌呈绛色。

舌象分析:

①舌绛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②舌绛少苔或无苔,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5.青紫舌

舌象特征:

全舌淡紫而无红色——青舌。

深绛而色暗——紫舌。

舌淡而泛现青紫——淡紫舌。

舌红而泛现紫色——紫红舌。

舌绛而泛现紫色——绛紫舌。

舌体局部出现紫色斑点,大小不等——紫斑或紫点。

临床意义: 主气血瘀滞。

机理分析

气血运行不畅,故舌见青紫。多由淡白舌或红绛舌发展而成,其主病是在淡白舌或红绛舌基础上出现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改变。

舌象分析:

①全舌青紫——全身性血行瘀滞。

②舌有紫色斑点——瘀血阻滞于局部,或局部血络损伤。

③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肺气壅滞,或肝郁血瘀,或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流缓慢。

④淡紫舌——阴寒内盛,阳气被遏,血行凝滞,或阳气虚衰,气血运行不畅,血脉瘀滞。

⑤紫红舌、绛紫舌——热毒炽盛,内入营血,营阴受灼,津液耗损,气血壅滞。

(三)望舌形

1.老、嫩舌

舌象特征: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形色坚敛苍老,舌色较暗。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舌色浅淡。

临床意义: 老舌——多主实证。嫩舌——多主虚证。

机理分析

①实邪亢盛,充斥体内,而正气未衰,邪正交争,邪气壅滞于上,故舌质苍老。

②气血不足,舌体脉络不充,或阳气亏虚,运血无力,寒湿内生,故舌嫩色淡白。

2.胖、瘦舌

舌象特征:

胖大舌——舌体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

肿胀舌——舌体肿大满嘴,甚至不能闭口,伸出则难以缩回。

瘦薄舌——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

临床意义:

胖大舌——多主水湿、痰饮内停。

肿胀舌——多主湿热、热毒上壅。

瘦薄舌——多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舌象分析:

①胖大舌

舌淡胖大——脾肾阳虚,津液输布障碍,水湿之邪停滞于体内。

舌红胖大——脾胃湿热与痰热相搏,湿热痰饮上泛。

②肿胀舌

舌肿胀色红绛——心脾热盛,热毒上壅;或素嗜饮酒,又病温热,邪热挟酒毒上壅;或因中毒导致血液瘀滞。

舌青紫肿胀——舌局部血络郁闭,可见于先天性舌血管瘤患者。

③瘦薄舌

舌体瘦薄而色淡——气血两虚。

舌体瘦薄红绛,舌干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

3.点、刺舌

舌象特征:

点——突起于舌面的红色、白色或黑色星点。大者为星,小者为点。

刺——舌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的红色或黄黑色点刺,称芒刺舌。

临床意义: 主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机理分析: 舌生点刺是邪热炽盛,充斥舌络所致。一般点刺愈多,邪热愈甚。

舌象分析:

舌红而生芒刺——气分热盛。

点刺色鲜红——血热内盛,或阴虚火旺。

点刺色绛紫——热入营血而气血壅滞。

舌尖生点刺——心火亢盛。

舌边有点刺——肝胆火盛。

舌中生点刺——胃肠热盛。

4.裂纹舌

舌象特征: 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少不等。

临床意义: 主阴血亏虚、脾虚湿侵。

舌象分析:

舌红绛而有裂纹——热盛伤阴。

舌淡白而有裂纹——血虚不润。

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脾虚湿侵。

5.齿痕舌

舌象特征: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

临床意义: 主脾虚、湿盛证。

机理分析

舌边有齿痕,多因舌体胖大而受牙齿挤压所致,故多与胖大舌同见。

亦有舌体不大而呈现齿痕者,是舌质较嫩的齿痕舌。

舌象分析:

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舌质淡红而舌边有齿痕者——脾虚或气虚。

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有轻微齿痕——先天性;病情较轻;小儿或气血不足者。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二),教你怎样望舌而知病

齿痕舌

(四)望舌态

1.痿软舌

舌象特征: 舌体软弱,无力伸缩,痿废不用。

临床意义: 主气血俱虚、阴亏已极。

机理分析: 气血亏虚,阴液亏损,舌肌筋脉失养而废弛,致使舌体痿软。

舌象分析:

舌痿软而淡白无华——气血俱虚。

舌痿软而红绛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

舌红干而渐痿——肝肾阴亏,舌肌筋脉失养。

2.强硬舌

舌象特征: 舌体板硬强直,失于柔和,屈伸不利,甚者语言謇涩。

临床意义: 主热入心包、热盛伤津、风痰阻络。

机理分析

①外感热病,邪入心包,扰乱心神,致舌无主宰。

②热盛伤津,筋脉失养,使舌体失其柔和之性,故见强硬。

③肝风夹痰,风痰阻滞舌体脉络等,亦可使舌体强硬不灵。

舌象分析:

舌强硬而色红绛少津——邪热炽盛。

舌体强硬、胖大兼厚腻苔——风痰阻络。

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中风先兆。

3.歪斜舌

舌象特征: 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

临床意义: 多主中风或为中风先兆。

机理分析: 肝风内动,夹痰或夹瘀,痰瘀阻滞经络,使一侧舌肌弛缓,伸缩无力,导致伸舌时舌体向弛缓侧偏斜。

4.颤动舌

舌象特征:

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

轻者——伸舌时颤动;重者——不伸舌时亦抖颤难宁。

临床意义: 多主肝风内动。

机理分析

①气血亏虚,使筋脉失于濡养而无力平稳伸展舌体。

②热极阴亏而动风、肝阳化风。

③酒毒内蕴,亦可见舌体颤动。

舌象分析:

①久病舌淡白而颤动——血虚动风。

②新病舌绛而颤动——热极生风。

③舌红少津而颤动——阴虚动风、肝阳化风。

5.吐弄舌

舌象特征:

吐舌——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者。

弄舌——舌微露出口,立即收回,或舌舐口唇四周,掉动不停者。

临床意义: 多主心脾有热。

机理分析

①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心脾有热,故舌常伸于口外,

②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多为热甚动风先兆。

③吐弄舌亦可见于小儿智力发育不全。

6.短缩舌

舌象特征: 舌体卷短、紧缩,不能伸长,甚者伸舌难于抵齿。

临床意义: 主寒凝、痰阻、血虚、津伤。

舌象分析:

舌短缩,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寒凝筋脉,舌脉挛缩;或气血俱虚,舌失充养,筋脉痿弱而显短缩。

舌短缩而胖,苔滑腻——脾虚不运,痰浊内蕴,经气阻滞。

舌短缩而红绛干燥——热盛伤津,筋脉挛急。

中医诊断基础之“舌诊”(二),教你怎样望舌而知病

二、望舌苔

(一)望苔质

1.薄、厚苔

舌象特征:

薄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又称见底苔。

厚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者,又称不见底苔。

临床意义:

薄苔——疾病初起,病邪在表。

厚苔——邪盛入里,或内有痰饮食积。

机理分析

薄白苔——正常舌苔,提示胃有生发之气;若在病中,说明病情轻浅。

厚苔——疾病在里,病情较重。

舌苔由薄转厚,为舌苔长——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为病进。

舌苔由厚转薄,为舌苔消——正气胜邪,或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

薄苔突然增厚——邪气极盛,迅速入里。

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2.润、燥苔

舌象特征:

润苔——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

滑苔——舌面水分过多,扪之湿滑,甚者伸舌欲滴。

燥苔——舌苔干燥,望之干枯,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糙苔——苔质颗粒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

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机理分析

①润苔——正常舌苔表现之一,是胃津、肾液上承,濡润舌面的表现。

②滑苔——水湿之邪内聚的表现,主痰饮、水湿。

③燥苔——体内津液已伤。

④糙苔——热盛伤津之重证;苔质粗糙而不干——秽浊之邪盘踞中焦。

舌象分析:

舌苔由润变燥——热重津伤,或津失输布。

舌苔由燥转润——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

3.腻、腐苔

舌象特征:

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

腐苔——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易去。

脓腐苔——舌上黏厚一层,有如疮脓。

临床意义: 皆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

机理分析

腻苔——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舌面。

腐苔——阳热有余,蒸腾胃中秽浊之邪上泛,聚积舌面。

脓腐苔——内痈或邪毒内结,是邪盛病重的表现。

舌象分析:

①舌苔厚腻——湿浊、痰饮、食积。

②舌苔白腻不燥,自觉胸闷——脾虚湿困,阻滞气机。

③舌苔白腻而滑——痰浊、寒湿内阻,阳气被遏,气机阻滞。

④舌苔黏腻而厚,口中发甜——脾胃湿热,邪聚上泛。

⑤舌苔黄腻而厚——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腑气不畅。

⑥病中腐苔渐退,续生薄白新苔——正气胜邪,病邪消散之象。

⑦病中腐苔脱落,不能续生新苔——病久胃气衰败,属于无根苔。

4.剥(落)苔

舌象特征: 舌面本有舌苔,疾病过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

分类:

根据舌苔剥脱的部位和范围大小进行分类。

前剥苔——舌前半部苔剥脱。

中剥苔——舌中部苔剥脱。

根剥苔——舌根部苔剥脱。

花剥苔——舌苔多处剥脱,舌面仅斑驳残存少量舌苔。

地图舌——舌苔不规则地剥脱,边缘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图,部位时有转移。

镜面舌——舌苔全部剥脱,舌面光洁如镜。

类剥苔——舌苔剥脱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可见。

临床意义: 主胃气不足,胃阴损伤,或气血两虚。

机理分析: 胃气匮乏,不得上熏于舌,或胃阴损伤,不能上潮于舌。

舌象分析:

舌红苔剥——阴虚。

舌淡苔剥或类剥苔——血虚或气血两虚。

镜面舌色红绛——胃阴枯竭,胃乏生气之兆,属阴虚重证。

舌面光洁如镜,甚则毫无血色——营血大虚,阳气虚衰,病重难治。

舌苔部分脱落,未剥脱处有腻苔——正气亏虚,痰浊未化,病情复杂。

5.偏、全苔

舌象特征:

全苔——舌苔遍布舌面。

偏苔——舌苔半布,偏于前、后、左、右某一局部。

临床意义:

病中见全苔——邪气散漫,多为湿痰中阻之征。

舌苔偏于某处——提示该处所候脏腑有邪气停聚。

机理分析

舌苔偏于舌尖部——邪气入里未深,而胃气却已先伤。

舌苔偏于舌根部——外邪虽退,但胃滞依然。

舌苔仅见于舌中——痰饮、食浊停滞中焦。

舌苔偏于左或右——提示肝胆湿热之类疾患。

鉴别:

偏苔——舌苔前、后、左、右厚薄不均。

剥苔——本来有苔而剥落,以致舌苔显示偏于某处。

6.真、假苔

舌象特征:

真苔——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难去,像从舌体上长出,称为有根苔。

假苔——舌苔不着实,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不像舌上自生出来的,称为无根苔。

临床意义: 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意义。

机理分析

真苔——胃气或胃气熏蒸食浊等邪气上聚于舌面而成,苔有根蒂,故舌苔与苔体不可分离。

假苔——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而已生之旧苔逐渐脱离舌体,浮于舌面,故苔无根蒂,刮后无垢。

舌象分析:

①真苔

平人之正常苔,见薄苔有根——胃有生气。

病之初期、中期,舌见真苔且厚——邪气深重,正气亦盛,属实证。

久病见真苔——正气虽有耗损,但胃气尚存,预后较佳。

②假苔

刮后舌面光滑,无生苔迹象——脾、胃、肾之气不能上潮,正气已衰。

舌面上浮一层厚苔,望似无根,刮后却见已有薄薄新苔——疾病向愈。

(二)望苔色

1.白苔

舌象特征:

舌苔呈现白色。

薄白苔——苔白而薄,透过舌苔可看到舌体。

厚白苔——苔白而厚,舌体被遮盖而无法透见。

临床意义: 为正常舌苔,亦主表证、寒证。

机理分析: 白苔为舌苔之本色,是最常见的苔色。

舌象分析:

苔薄白而润——正常舌象,或表证初起,或里证病轻,或阳虚内寒。苔薄白而滑——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苔薄白而干——外感风热或凉燥。

苔白厚腻——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

特殊白苔:

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瘟疫或内痈等病,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

苔白而燥裂,粗糙如砂石——燥热伤津,阴液亏损。

2.黄苔

舌象特征:

舌苔呈现黄色,多分布于舌中,亦可布满全舌,常与红绛舌同时出现。

浅黄苔——呈淡黄色,多由薄白苔转化而来。

深黄苔——色黄而深浓。

焦黄苔——深黄色中夹有灰黑色苔。

临床意义: 主热证、里证。

机理分析:

邪热熏灼于舌,故苔呈黄色。

淡黄苔——热轻。

深黄苔——热重。

焦黄苔——热极。

舌象分析:

苔由白转黄,或黄白相兼——外感表证处于化热入里,表里相兼阶段。

薄黄苔——热势轻浅,多见于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入里之初。

黄滑苔——寒湿、痰饮聚久化热,或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黄糙苔、黄瓣苔、焦黄苔——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

黄腻苔——湿热或痰热内蕴,或为食积化腐。

舌尖苔黄——热在上焦。

舌中苔黄——热在胃肠。

舌根苔黄——热在下焦。

3.灰黑苔

舌象特征:

灰苔——苔色浅黑。

黑苔——较灰苔色深。

临床意义: 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机理分析

见于热性病中,亦可见于寒湿病中,属重证,黑色越深,病情越重。

苔质的润燥是辨别灰黑苔寒热属性的重要指征。

在寒湿病中出现——多由白苔转化而成,其舌苔灰黑必湿润多津。

在热性病中出现——多由黄苔转变而成,其舌苔灰黑必干燥无津液。

舌象分析:

①舌边舌尖呈白腻苔,而舌中舌根部出现灰黑苔,舌面湿润——阳虚寒湿内盛,或痰饮内停。

②舌边舌尖见黄腻苔,而舌中为灰黑苔——湿热内蕴,日久不化。

③苔焦黑干燥,舌质干裂起刺——热极津枯。

④霉酱苔——素有湿浊宿食,积久化热,熏蒸秽浊上泛舌面,或湿热夹痰病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