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六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第3课时 税率(导学案)
2020-02-23 | 阅:  转:  |  分享 
  
第3课时税率

课题 税率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现实性”是本节内容的显著特点。教学开始,引用我国重点建设成就图片导入,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和体验所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小组交流税率的有关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应纳税额、税率和各种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各种税收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及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学习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学习难点 能正确解答与税率相关的问题。 学前准备 收集有关税收的信息。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卫星发射、立交桥、绿化建设”等建设成就的图片和数据。

师: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建设全面展开,开展这些建设的费用是从哪儿来的?

2.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谈一谈。

师:这些建设的费用是国家提供的,而国家的财源主要来自税收。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导出课题——税率。 1.学生观赏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根据调查小组间交流看法。 1.说说以下句中税率的含义。

(1)饭店七月份的营业额是40万元,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

(2)某人喜中3万元大奖,按奖金的3%缴纳个人所得税。

答案:(1)5%表示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

(2)3%表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奖金的3%。

2.某商场7月份营业额78000元,按规定按营业额的5%缴营业税,求这个商场7月份应纳的营业税是多少,就是求()的()%是多少,用()法计算。数量关系式是()。

答案:780005乘营业额×税率=应纳税额

3.一个汽车配件厂九月份实现增值额800万元,共缴纳增值税136万元。此次纳税的税率是多少?

答案:136÷800×100%=17%

答:此次纳税的税率是17%。

4.李阿姨每月都缴纳21元的个人所得税,如果超出3500元的部分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李阿姨每月税前工资是多少元?

答案:21÷3%+3500=4200(元)

答:李阿姨每月税前工资是4200元。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理解与税率有关的概念。

(1)课件展示问题:

①税收分为哪几类?

②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2)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小组交流。

(3)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4)总结提升: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板书: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2.应用税率解决有关问题。

出示例3。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①题目要求的是哪个量?怎样计算?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②你怎样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句话?

指名学生回答。

(2)学生回答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1.(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根据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课件展示的问题。

(3)向老师展示小组交流成果。

(4)理解税率的计算公式。

2.(1)小组合作推导出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2)根据自己的理解求营业税。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第6、11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内容。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税率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时,无论从课前导入,还是课中教学都尽可能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在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从而提高了他们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教学中,充分利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掌握应纳税额等量的计算方法。 教师点评和总结:











1













献花(0)
+1
(本文系中小学教育x...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