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叶对根的情意

 枫叶飘然居 2020-02-23

                                                绿叶对根的情意    作者:胡征和

       丘成桐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17岁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由于出色的成绩,他在大三时被推荐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丘成桐如虎添翼,他只用了两年时间,便完成了从本科大三学生到博士学位的突变。

       在伯克利分校,丘成桐遨游在数学的海洋里,第一次知道了卡拉比猜想这个数学问题。这是意大利几何学家卡拉比于1954年提出的一个猜想,他本人认为这应该是对的,但自己无法证明。可是,当时的数学家大多数都认为这一猜想是错的,丘成桐便是其中之一。他想着,既然自己认为猜想是错的,那就来证明它吧。苦苦求索四年之久,丘成桐把自己的完美证明呈现在了斯坦福一场几何学会议上,不仅与会的著名数学家,就连卡拉比本人也高兴无比,觉得问题已经圆满解决。然而在不久之后,卡拉比与丘成桐几乎同时发现证明有缺陷,丘成桐一下子掉进了研究的深谷。但猜想如同一位披着美丽纱巾的倩女,总是在峡谷的另一边向他招手,丘成桐一心想揭开这层神秘面纱。于是,他重找方向,另辟蹊径,废寝忘食地研究。两年时间,卡拉比猜想几乎成为邱成桐的全部。26岁时,丘成桐彻底解决了卡拉比猜想,并因此于1982年获得了被视为 “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成为第一个获得数学界最高奖的华人数学家。

       在解决了卡拉比猜想后,丘成桐声名大噪,先后当选为美国、俄罗斯、意大利、中国等国家的科学院院士。然而,这些都不是丘成桐想要的,他最牵挂的还是中国数学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中国数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改革开放后,丘成桐接到华罗庚的邀请,回国做访问研究,他欣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

       为了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从1993年开始,丘成桐先后在母校香港中文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数学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建立了晨兴数学研究中心,在浙江大学建立了数学科学中心,在清华大学创立了数学研究中心。这四大机构的建立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终于可以在国内接触到最顶尖的数学研究。除此之外,丘成桐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每三年一届的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

       清华大学数学研究中心成立了十年,而丘成桐的能量一直在線。2019年5月下旬,正是第十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总决赛的赛期。周日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半,70岁的丘成桐坐镇赛场,和所有评委一起“超长待机”,面试来自全国11所高校的年轻学子。十年里,这个大赛的优胜者已成为通往海外名校的名片。用丘成桐的话来说,它或许以最小的力量推动了中国高等数学教育的变革,也希望以自己的能量带出一批年轻人一起做事。

       出人意料的是,从1979年开始,丘成桐一直为国内数学的发展到处奔走,做着扎实的工作,但他从没拿过任何薪水,只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所贡献。他说:“钱拿了有什么好处呢?买一间大房子?开一辆好车?吃好一点的饭?我的钱足够用了。”

       不拿薪水,丘成桐却在用行动帮中国成为数学强国。但在工作中,丘成桐发现国人不够重视基础数学,总是把数学研究与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2019年6月的第八届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上,丘成桐再次强调:“我们认为数学重要,尊重数学,因此我数学做得好;如果你告诉我,今天做数学是为了某几家公司的技术进步服务,那我就算做得再好,影响也有限。做数学就是做数学,只有这样,才能打牢基础,帮助我们往前走。”他还用类比的方法说明了做基础数学工作的意义,就像科学家研究电磁学,是因为不了解电和磁的关系;发现量子力学,是因为想从理论上得出正确的辐射公式,而不是因为有什么用才去研究的。对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来讲,他们感兴趣的是自然现象,想理解的是自然规律。

       丘成桐,一位世界级的数学大师,长期以一颗拳拳之心、一片殷殷之情执着、无私地助力中国数学的发展,何以?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摘自《知识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