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多元化地理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周承川 2020-02-23


                            闵行区纪王学校    周承川    62960640

场景一:

在学校的地理园里,老师和同学们围在中国地形模型前学习中国地形,当学完中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后,一名男生问到:那火车是怎么爬上去的呢?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在百叶箱前学习气象观测的知识与方法时,学生提出问题:每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怎么测出来的?……在利用星象仪学习星空知识时,学生提出问题:某同学的生日是10月份的,是天秤座的,这和四季星空中的星座有什么联系呢?是不是只能在10月份看到天秤座?

场景二:

在地理拓展课《追踪热点时事,纵观世界风云》的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介绍巴以冲突的历史根源,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有的同学说巴勒斯坦地区应该是阿拉伯人的,有的同学说应该是犹太人的……

在地理拓展课《寻游世界奇观,探索未解之谜》的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太平洋复活节岛上的巨石像之谜,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位同学问:那些巨石像是不是外星人造的呢?……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地理课程,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的需要成为当代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而要给学生创造更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课程建设,因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本人几年来尝试进行了地理探究课、地理拓展课和地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初步构建了由探究课、拓展课和兴趣活动组成的地理学科课程体系,力求通过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地理学科课程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探索环境,帮助学生从个人需要和兴趣出发,实现个性化发展。

 **学校地理学科校本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上课年级

地理探究性课程

社区环境问题的探究

八年级

地理拓展性课程

《寻游世界奇观,探索未解之谜》

《追踪热点时事,纵观世界风云》

七年级

实践类科普活动

地理园兴趣小组活动(气象观测、星象观测、地貌学习等)

六、七年级

一、让学生走进地理园,成为地理人

地理本来是门与大自然密切相关的课程,却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演变成一门“读书”课。回归大自然、触摸大自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体验、去尝试、去创造,是地理课的理想。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地理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我校的地理园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各类地形地貌模型区,气象观测区和星象观测区。在地貌模型区内有大型地球仪、世界地貌模型、中国地貌模型及其他各类地貌模型,在气象观测区有可供学生进行气象观测的百叶箱、雨量器和风速风向测量仪器;在星象观测区有可供学生进行星象观测的星象仪。依托我校的地理园,本人组织学生成立了地貌学习小组、气象观测小组和星象知识学习小组,通过开展探究课、科普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地貌知识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对学校所在地区的气温、风、湿度、降水等的气象观测,制作日晷、开展星象观测和流星雨、日食等天文现象的观测、参加区少科站开展的天文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地理园里体会科学探索的乐趣。

学生们说:“以往我们整天在教室里上课,感到枯燥无味。现在上地理课,到地理园去转换一下学习环境,得到实物的直接感知,我们感到学得容易、学得活,很有兴趣地去学了”。

1、让学生通过地貌学习成为小科普工作者、小地质学家;

地貌学习小组的同学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黄土地貌、冰川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岩溶地貌等各类地貌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了解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在学校的科技周活动期间,由他们为来地理园参观的师生们作介绍。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地震知识产生了兴趣。于是,本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地震知识学习小组,在科技周活动期间开设地震知识讲座,向学生介绍了地震知识的基本理论以及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制作方法等。通过这些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使有兴趣的学生既巩固了书本有关地震的知识,又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了一些地震测报的知识和方法,拓宽了知识面。

钱英杰同学:虽然之前我已学过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但我在地球仪上总是很难找到它们的准确位置。经过这次在地理园的学习,我能更快地找出它们的确切位置。而且我知道了哪个洲平均海拔最高,哪个洲最低,也更清楚地了解了我们中国的地貌。

2、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气象观测,成为小天气预报员

我们组织气象观测小组的同学利用中午饭后的休息时间,对学校所在地区的气温、风、湿度、降水等进行观测。通过大家坚持不懈地日常气象观测活动,同学们知道了百叶箱中最高、最低温度计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学会了如何测降雨(水)量,如何使用风杯式电接风向风速仪观测风向、风速等日常气象观测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因为气象观测需要每天都做,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要按时进行观测。通过记录气象观测数据,同学们还学到了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学校气象观测记录表

                          观测员: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

降水量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风向

风力







陈梦玲同学:通过气象观测活动,我不仅知道了百叶箱和雨量器的用途,而且掌握了简单的气象观测方法。现在再看电视里播报的天气预报,自己心里就清楚多了。

3、让学生通过天文星象的观测成为小天文爱好者

青少年对美妙的星空常常寄予无限的遐想,而星座与生日的关系一直是学生热衷讨论的话题,对宇宙星空和天文现象的观测能引起他们极大兴趣。我校地理园中有一个星象仪,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学习观测星空中的星座等知识与技能。使用星像仪时,随着画有满天星星的圆盘缓缓转动,喇叭里会播放介绍四季星空的知识,帮助你了解春夏秋冬四季较容易观察到的星座,例如:大熊座、天琴座、猎户座等,还能了解“三星高照”指的是哪三颗星;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等知识。除了观测星座以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对日食、流星雨、金星凌日等各种天文现象进行观测,参加区少科站组织的天文知识竞赛等活动,例如学习日晷的原理并制作日晷,进行时辰观测等,以此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宇宙星空的知识。

近两年来,经过本人不断地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地理园系列探究学习活动。实践证明,地理园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座重要桥梁。通过地理园把地理学习与大自然这一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求实精神。

二、让学生通过地理拓展课的学习成为小探险家、小时事评论员

青少年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自然风光的鬼斧神工,名胜古迹的历史积淀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热点时事也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关注时事,热衷于从地理与现实的联系中探索问题、获得新知。这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动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地理拓展课程实施的最好条件。于是,本人整合各类资源,开发出了《寻游世界奇观,探索未解之谜》和《追踪热点时事,纵观世界风云》两门地理学科拓展课程。内容包含世界著名热点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的,如中东地区的阿以冲突问题等)和热点时事(近期才发生的,如索马里海盗、日本核危机等)两大部分,从阿以冲突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到波诡云谲---波斯湾,从同室操戈,剑拔弩张的朝鲜半岛到克什米尔----印度与巴基斯坦的领土之争,通过对南海争端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发展状况;通过对“金砖五国”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课程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当今世界重大热点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探寻世界各地的未解之谜和奇特风景,追寻热点时事的深层原因,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和勇气,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中的各类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黄文玺同学在上了地理拓展课后写到:这个学期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兴趣爱好,开设了多门拓展课程。我参加了《寻游世界奇观,探索未解之谜》和《追踪热点时事,纵观世界风云》拓展课程的学习。之所以选这门课程的原因是我对这些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个问号、以及焦点时事十分感兴趣。

在这门课上,整个课堂的气氛都十分活跃。同学们都被老师绘声绘色的表演给吸引住了。老师一会儿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一会儿又表演各个人物,时常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令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是老师讲朝鲜半岛冲突的那一节,老师将不同国家比喻为一个个性格不同的人物,冲突背后的关系经过这样一加工,同学们都懂得了。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我们对其中的历史、局势全都搞清楚了。

老师在讲消逝的玛雅文化时,当同学们听到昔日十分辉煌的玛雅文化神秘消逝在热带丛林中时,纷纷感到震惊和不解,忍不住讨论了起来。于是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先猜测了起来,各种奇思妙想的猜测层出不穷,连什么外星人入侵也冒了出来,令大家哄堂大笑。

这门课不但让我们的课外知识丰富了,还使我们在紧张的学校生活中有了更多欢笑、更多欢乐。

三、带学生走进社区,接触社会,让学生在社区问题的探究中成为小社区工作志愿者

中学生作为国家的小公民,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国家观念,树立公民的社会责任心,增强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本人在地理探究课上,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接触社会,开展社区环境问题的探究,不仅锻炼了学生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齐心协力、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在对银杏社区环境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同学们走进居民生活的社区,实地观察社区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学生王晶晶在调查后写到:“以前总认为自己离社会很远,通过这次走进社区开展调查活动,才发现,原来我们离社会这么近。有的打工者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就已经远离父母外出打工了,吃住的条件都很艰苦,而我们还在舒适的校园中学习。在这个活动中我从社会这个大课堂学到了很多,我现在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不再是一个对社会漠不关心的学生了。”

在一次确定班级共同探究的社区问题过程中,老师满怀信心地提出了“小区居民燃放鞭炮影响学校上课的问题”,但经过民主投票后,此问题却未被同学们选中,让老师大感意外。这不仅体现了探究过程的民主氛围,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分工协作,从不同的角度对社区环境问题进行探究,例如走访居委会、派出所等单位,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向社区发放“致居民们的一封信”等宣传材料,向物业公司提出解决社区环境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等。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帮助社区出了一期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黑板报,深受居民们的欢迎和称赞。听到了居民们的夸赞,同学们的积极性更高了。学生张慧媛在一次活动后的感想中写到:在出黑班报的时候,有很多路过的小区居民都来看,他们给了我们很多意见,因此我们想把版报出的prefect,吸引更多的人来看,这样我们才达到了宣传的目的嘛。

学生张梦在参加社区环境问题的探究后写到:这次探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发传单了。虽然我要出黑板报,就没有去发传单,但看着同学们来回奔跑忙碌的身影,一声声叔叔、阿姨、先生、小姐地叫着,我们都禁不住地赞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平时在学校里怎么没有发现他们有这么大的胆量,这么能干呢?你看,有些物业公司的人员对学生比较轻视,对他们的采访不理睬,接待也不热情,那几位同学在发传单时遭到了拒绝,但他们没有气馁,又继续向行人散发;你看,那两位女生发传单被别人议论了,她们没有后退,又继续向前了。这就是我们八(3)班的同学,正是在同学们一步步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下,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次活动,让我们充满了惊喜和感动,让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的勇敢、努力、自信和不辞辛苦,那是平时在学校所看不到的。回想,既惊喜又感动,欣喜在心中游动、留连……

每一位学生由于其先天条件、生活经历、成长环境,尤其是自身努力的不同,身心素质总存在个别差异性和独特性,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地理课程,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实施多元化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树立起对社会的主人翁意识,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与经历,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