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妙!看《红楼梦》中,烘云托月手法在刘姥姥身上的极致应用

 行走与写作 2020-02-23

      常常听到有人拿“我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来调侃自己孤陋寡闻,刘姥姥也一度成为可笑之人的代名词。以前初读《红楼梦》的时候,我也觉得刘姥姥很可笑,现在正值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又一次细细品读《红楼梦》,才惊觉,刘姥姥绝对不是可笑那么简单!

很佩服曹雪芹的高明和绝妙,他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浓墨重彩地将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刘姥姥,赋予大大的情怀和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她做为《红楼梦》的独特纲领,贯穿着全书的始末,成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辱兴衰的唯一见证者。

“烘云托月”,是中国画中以实衬虚的一种绘画技巧,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之中,成为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对象的表现手法。

    文学大师曹雪芹,在令人景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把烘云托月的创作手法,在刘姥姥身上应用到了极致。

01、烘云托月手法之侧面描写,通过刘姥姥的眼,来见证贾府的荣辱兴衰史

文章贵曲不喜平,写文章最忌讳的就是平铺直叙,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袁枚也在《随园诗话》中写到:“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说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

《红楼梦》一系列的故事,都是通过荣宁二府合称的贾府来展开的,但又不能平铺直叙地直接描写贾府中,庞大的人物体系和错综复杂的事件,总得有一个特别的纲领来贯穿。就像书中写的一样: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

由此可见,远离贾府千里之外、芥豆之微的小人物——刘姥姥,一出场就承担着全书纲领的重要作用,绝对不是可笑之人那么简单。

她做为引入正题的“头绪”和全书的“纲领”,开启了《红楼梦》精彩纷呈的故事之旅,犹如一条时明时暗的线,贯穿着全书的始末。

曹雪芹匠心独运地应用烘云托月的手法,设计三进荣国府的故事情节,浓墨重彩地刻画着刘姥姥在荣国府的所见所闻和传奇经历,借用刘姥姥的眼,从侧面描写了贾府从富贵鼎盛到衰败没落的全过程,成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辱兴衰的唯一见证者。

为生计所迫的刘姥姥,因二十多年前,女婿王狗儿的祖父曾做过小小的京官,与贾政妻子王夫人的父亲认识,贪王家权势连了宗,与荣国府略有些瓜葛,就厚着老脸带着外孙板儿到荣国府打抽丰,希望得到些救济度过难关,因此得以见证了贾府从尊荣到没落的一切。 

刘姥姥的眼,就是见证贾府荣辱兴衰的“眼”。

第一次进府,是荣国府繁盛时。曹雪芹就通过她的眼,从侧面描写了荣国府的高贵、气派和威严。大门石狮子前的簇簇轿马、占了大半条街的府邸、王熙凤富丽堂皇的屋子……荣国府表面上的繁盛和气派尽显无疑。

第二次进府,是荣国府鼎盛时。因为贾府的核心人物贾母感兴趣,刘姥姥被留下来3日,游览了大观园、见遍了荣国府的顶层人物,曹雪芹也通过她的眼,从侧面描写了荣国府令人吃惊的奢侈豪华生活。非皇家或王公贵族不得用的名贵紫檀家具随处可见、珍贵稀有的织品“软烟罗”只拿来糊纱窗、象牙镶金的筷子、就连做个茄子也要配上鸡脯肉和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等多种材料,经过多种工序烧制而成……这些无不透露着贾府的富贵与奢华。

第三次进府,是荣国府衰败时。贾府已彻底败落,满目凄凉,家被抄,贾母已逝,其他的人死的死,病的病、远嫁的远嫁,病入膏肓枯瘦如柴的凤姐,在树倒猢狲散的情况下,无奈地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曾经来贾府打抽丰的刘姥姥,后来刘姥姥也不负所托救了她的女儿。

至此,曹雪芹绝妙地用刘姥姥的“眼”,见证了贾府从繁华到鼎盛再到衰落的全过程。

02、烘云托月之反面衬托,用刘姥姥的卑微来衬托贾府人物的尊贵

卑微来源于贫困,尊贵来源于富有。无论是卑微之人还是尊贵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和圈子,各自生活,相安无事。

俗话说: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但被生活所迫的刘姥姥还是强融进了贾府的圈子,注定是个笑话。

曹雪芹巧妙地应用烘云托月的手法,用刘姥姥的贫穷卑微,从反面衬托了贾府人物高高在上的富有和尊贵。

因为贫穷,刘姥姥只能卑微地不远千里到贾府打抽丰,连只有一点点联系的王夫人的面都没有见到,只见到王夫人的侄女,贾母的孙媳妇王熙凤。在王熙凤富丽堂皇的家和珠光宝气的打扮面前,75岁的刘姥姥被震慑到了,对20来岁的王熙凤下跪,呐呐不知如何开口要接济,王熙凤不屑而又草草地用20两银子和一吊钱打发了她。

尽管对刘姥姥来说,20两银子可以作为家人一年的生活费,但对于王熙凤来说,20两银子还不够贾府一顿饭的钱,只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早点钱。这次强融,刘姥姥的贫穷卑微,绝妙地从反面衬托了王熙凤的冷漠、不屑和尊贵。

如果说第一次进荣国府,刘姥姥是用可怜的卑微衬托了贾府的尊贵。那第二次进荣国府,刘姥姥就是用可笑的卑微衬托了贾母等贾府中人的尊贵,是一个笑话。

她被当成供人取笑的“篾片”,在势力而又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王熙凤等人的安排下,她如一个逗人发笑的小丑般,诙谐幽默、讲故事、说俚语、扮丑态,在赢得贾母和众人的开心欢笑外,也得了认可。这次强融,刘姥姥和贾府的关系更进了一层,得到的好处也更多,贾母等一干人都送了礼物,有一点瓜葛的王夫人送了100两银子,王熙凤也讨好贾母等人送了8两银子,其他的衣物、点心、药材、用品不计其数,价值远比108两银子强多了。

可是礼物越多,也就越显示出刘姥姥的卑微和贾府的尊贵,曹雪芹真是将烘云托月手法的反面衬托应用到了极致。

03、烘云托月之夸张渲染,用刘姥姥的滑稽可笑,来渲染贾府的欢乐热闹

大凡富贵至极、奢侈至极的人,平时也是无聊至极的,总得找一些乐子来调剂沉闷无聊的骄奢生活,而有求于人的刘姥姥就成了供人取乐和调剂的小丑和活宝。

曹雪芹同样绝妙地应用烘云托月的手法,用刘姥姥极具夸张的滑稽和可笑,来大肆渲染贾府的无聊和热闹。

为了讨好贾母,让贾母喜欢,刘姥姥成了滑稽可笑的小丑,被人多方戏谑和捉弄,她也极尽配合之能事,尽力做一个“喜剧之王”。

王熙凤作弄她,往她头上插满菊花,惹得众人笑她是“老妖精”,刘姥姥心知肚明地配合着扮小丑,打趣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王熙凤还和鸳鸯一起捉弄她,让她在吃饭前起身逗乐,说出“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的话,让大家笑到喷饭,还给她拿重如铁锨的镶金象牙筷子,来夹滑不溜秋的鸽子蛋,再忽悠她一两银子一个。逼着她行出:“是个庄家人罢!”、“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等酒令,让她喝醉了酒,连上个茅厕出来都找不到东南西北的路。

在洋相百出中,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让贾母开心不已,也给大观园带来了令人久违的发自内心的欢声笑语。

至此,曹雪芹在刘姥姥身上的烘云托月手法,达到了绝妙的渲染效果,贾府平时等级地位和封建礼数的森严、平时富贵奢侈生活熏陶下,贾府中人的闲适、无聊、沉闷,欲求打趣、逗乐、快乐、热闹的心理展现无遗。

只是身处卑微之地,已经76高龄的刘姥姥,在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心甘情愿地做着“小丑”和逗人发笑的“喜剧之王”,这种无奈和心酸,总让人在细细品味之后,很不是滋味!

04、烘云托月之伏笔暗喻,用刘姥姥的形象刻画,来隐喻曹雪芹的无奈、伤感和对人性光辉的理想化设想

    贫困卑微的刘姥姥,被生活所迫到贾府打抽丰,引出《红楼梦》跌宕起伏的故事,见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盛极而衰的全过程。

   曹雪芹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浓墨重彩地刻画出小人物刘姥姥,在衬托贾府这些主角人物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极具特色的鲜明形象。

曹雪芹并不喜欢和认可刘姥姥打抽丰这种行为,因为清代的胡可泉任苏州知府时曾在衙门口贴过一副对联:

上联: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

下联:撑厅者、铺堂者、撞太岁者,俱听访拿

对联将“打抽丰”和看相、算命等招摇撞骗等同看待,由此可知,“打抽丰”人们都看不起。所以曹雪芹用烘云托月的伏笔暗喻方法,表现了自己对这种行为无奈、伤感和人性光辉理想化的设想。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最后几年,也像刘姥姥一样穷困潦倒,只得求助以前的亲戚朋友过日子,受尽白眼。友人敦诚曾写过一首赠诗,说明他当时的窘迫。

劝君莫弹食客铗,

劝君莫扣富儿门。

残羹冷炙有德色,

不如著书黄叶村。

由此可见,曹雪芹对刘姥姥的贫困卑微和到贾府打抽丰的行为,是极其不认同的,春秋战国的政治家李斯也说:“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意思是:骂人最恶毒的话莫过于说人卑贱,而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陷于穷困。

因为不认同刘姥姥打抽丰这种行为,但迫于生计不得不这样做,所以曹雪芹非常无奈而又伤感地将刘姥姥刻画成一个供人取乐的"篾片。

“篾片”也叫“清客”,指在富贵场中帮闲凑趣的知识分子,因生活贫困所迫,以闲情逸趣取悦财势,为主人东家脸上贴金。鲁迅也在《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中写道:“那些会念书、会下棋、会画画的人,陪人主念念书,下下棋,画几笔画,这叫做帮闲,也就是篾片。“

刘姥姥虽不会琴棋诗画,但也会讲笑话、讲故事、逗人取乐,所以也被王熙凤她们当做“篾片“,逗贾母开心了。

曹雪芹虽不认同这种做法,但也用烘云托月的伏笔暗喻法,在刘姥姥身上,除了无奈和伤感外,也注入了自己人性光辉的理想化色彩,让刘姥姥在卑微的供人取笑之余,也得到了认可和尊重,得到很多救助,让自己的生活从贫困向小康转化,同时还在贾府衰败时,得到王熙凤的信任,临死前将女儿托付给她。

刘姥姥也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在贾府危难之中,救出即将被卖给藩王做妾的凤姐女儿,给她做媒嫁了厚实人家,生活有了着落。

这也是曹雪芹用烘云托月手法,暗喻出的最美好的人性光辉吧。

总之,红花还需绿叶配,烘云托月月更明。刘姥姥就是曹雪芹用烘云托月的极致手法,绝妙地刻画出的一个鲜活人物,并让她成为全书的“头绪“和”纲领“,贯彻了全书的始末,见证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史,并间接地在她身上寄托了人性光辉的理想设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