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过缝隙吹不灭蜡烛

 博阳书屋 2020-02-23

      男嘉宾听说透过缝隙吹不灭蜡烛,他不服气,他说隔着障碍物他都吹得灭蜡烛,他上台给大家展示了他的做法,他隔着障碍物真的把蜡烛吹灭了。

      既然是说透过缝隙吹不灭蜡烛,那我们也就用两个玻璃杯摆出一个缝隙来。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缝隙正前方合适的位置,主持人从杯子的缝隙对着缝隙另一边的蜡烛使劲吹气,只见蜡烛火苗摇摆了一下并未熄灭。

      男嘉宾觉得不可思议,明明从缝隙对着蜡烛吹气,应该比隔着杯子吹气更容易吹灭蜡烛啊,主持人为什么使出浑身的力气从缝隙对着蜡烛吹气也没有吹灭呢?

      男嘉宾想可能因为主持人是女性,吹气的力度还不够,他又信心满满地走上去,他满以为对着蜡烛轻轻一吹就可以吹灭蜡烛,没想到结果也用尽了力气还是没把蜡烛吹灭。

      女嘉宾认为,应该用巧力。于是她也信心满满地走上去对着蜡烛吹气,可是也是怎么都吹不灭。

      为什么透过缝隙吹不灭蜡烛呢?这个就是因为在这种情况时我们吹的气形成了康达效应,什么是康达效应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两张示意图。

      男嘉宾隔着杯子对蜡烛吹气,他吹出的气流碰上杯子的阻挡,便分开形成两股气流绕着杯子外壁前行到杯子的正前方又合并到一起了,所以能够轻松吹灭蜡烛。

      在透过缝隙吹蜡烛的实验中,当你从缝隙这边对着缝隙那边的蜡烛吹气时,吹出的气流穿过缝隙后便分开形成了两股气流,这两股气流分别贴着两边的杯子的外壁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运行,结果蜡烛所处的位置却成了空白地带没有风了,所以就吹不灭蜡烛

      康达效应(Coanda Effect)亦称附壁作用或柯恩达效应。 流体(水流或气流)有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也可以说是流体粘性),只要曲率不大,流体会顺着物体表面流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施与流体一个偏转的力,则流体也必定要施与物体一个反向偏转的力。这种力在轻质物体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如汤勺,但对于大型飞机来说,比重并不是很大。这种作用是以罗马尼亚发明家亨利·康达为名。

      附壁作用是大部分飞机机翼的主要运作原理。附壁作用的突然消失是飞机失速的主要原因。部分飞机特别使用引擎吹出的气流来增加附壁作用,用以提高升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