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最宁静的一首诗,短短4句写出静的最高境界,能治愈各种烦燥

 文化点心铺 2020-02-14

在唐代诗坛,应该再没有哪位诗人能比王维更爱“静”了。据史料记载,王维的母亲出生于世家大族,很有文学修养,是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在母亲的影响下,王维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努力钻研各种佛经。

成年以后,王维更是沉醉佛法,创作了大量充满禅意的诗作,惊艳文坛。例如他的《鹿柴》、《竹里馆》、《画》、《过香积寺》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这些诗作无不空灵静谧,纯美如画,让人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沉醉不已。

在这样一个举国“宅”的时期,很多人内心不免烦躁。这个时候,抽空读读王维的诗,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今天,与大家分享一首王维的《鸟鸣涧》,唐代文坛最宁静的一首诗,短短4句写出静的最高境界,能治愈各种烦躁。全诗如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对时下的国人来说,想让内心宁静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各种各样的压力让很多人在白天忙忙碌碌,在深夜辗转反侧。一个小小的刺激都可能击溃人的心理防线,让人躲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崩溃大哭。因此,拥有极强的心理自愈能力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读读古典诗词无疑是一件再好不过的自我调节方式了。这首《鸟鸣涧》就是很好的选择。全诗仅4句,却为我们写出了“静”的最高境界:当你内心平静悠闲时,自然界的一动一静都不会影响到你。你的心就像一片深海,静谧无边。

在这首《鸟鸣涧》中,诗人的心在外界的一动一静之间没有善恶喜怒的分别,没有强烈的明显的感情,仿佛与世界成了两个平等的个体,互不打扰地共同存在着。他平静地观察着这个世界的一举一动,无欲无求,不悲不喜。

诗作首句“人闲桂花落”,“人闲”即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又说明诗人内心的无比宁静。唯有如此,那桂花悄然飘落才会被觉察到。于是,在诗作第二句“夜静春山空”中,诗人不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因这静谧显示出来的空寂沉醉不已。

关于此句中的“桂花”,历来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桂花应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艺创作手法,不一定要完全符合生活。就像王维的名画《袁安卧雪图》,白雪皑皑白中竟有一片碧绿的芭蕉。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出现的景色,但在文艺创作中却是允许的。

静到极处,人的感官便十分敏锐,再加上内心平静,人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就更强了。所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显得那样妥贴自然。诗人心神聚集,细细地聆听月亮出来、鸟鸣空山的天籁之声,真是宁静淡泊而又极富情致。这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变得如此有声有色,生意盎然。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心与春山相融相存,和谐相处。在这春山中,万籁俱寂,一切都浸润在夜的宁静里。因此,当月亮升起,夜幕笼罩春山时,那洒满山谷的皎洁月色竟使鸟儿惊觉飞起。而这鸟惊,又使春山愈发空寂了。多么美丽而宁静的画面啊!

史载,王维精通禅宗,对佛教有很深刻的理解。在佛理的浸润下,王维的诗作常常表现出一种深邃的意趣,充满佛法中的“空”理。这首诗将虚实相生、动静相融的意境推向了一个极高妙的境界,千百年来,令无数人沉醉不已。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