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论》最新解读「一」 从“开头至------而理唯一贯”一段

 黄果树861 2020-02-23

《太极拳论》做为太极拳的第一圣经,言简意赅,含义深刻。非深研太极之道者,很难领悟其深刻含义,只当作表面文章看过了,如宝山而空手,实在可惜了。因此古今注解《太极拳论》的名家名士也是层出不穷。

但是据我看来,前人的注解全都是旁征博引,万语千言,越注解越繁琐,反而生出弊端,令人更加迷惑,甚至与拳论原义背道而驰。所以我们今天就用“以经解经”的方法,就用拳论的原文来解读拳论,保证原汁原味,源清路正。

其一 拳论原文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我们今天要能把这几句话说明白了,就是大功告成了。

《太极拳论》最新解读「一」 从“开头至------而理唯一贯”一段

其二 这一段拳论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小结

A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破题】

B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讲无极】

C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讲太极】

D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讲阴阳】

E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与 A 相对应】

其三 来一段小插曲,《太极拳论》是不是“八股文”

我们知道,八股文是古代明朝和清朝两代,五百多年历史长河中文人的必学功课,是参加科举考试、做官出人头地的正途,也是国家官方的和当时时代主流的文章形式。《太极拳论》诞生于清代晚期,以《太极拳论》的文学、太极哲学造诣,其作者无疑的必是一位宿学大儒了。对于八股文这种时代正统的主流的文化熏陶,必然是早已融进了骨血之中,随手拈来,运用自如。

《太极拳论》全篇虽然不是完全符合八股文的格式,但是其蕴含的深厚的八股文功力和气息,仍然是扑面而来,如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落下收结等,无不俱全。

上文的 A,“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就是对题名《太极拳论》的“破题”,就是对“太极——拳论”的题目要义,用一句话的高度概括,把题目的意义破开。

而“承题”又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正如上文的B、C、D、E都是来扩展 A 的具体含义,所以BCDE合在一起为“承题”,“而理唯一贯”之义就是对应“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太极拳论》最新解读「一」 从“开头至------而理唯一贯”一段

其四 对“A”的含义与拳理的解释

根据自身的体悟,和对前辈高人们留下的拳论典籍相验证,可以这样解读A。

太极者,就是一气,就是一团内劲,就是全身的一股生命能量。就是一片中庸中和之气,其理就如一均匀扩散的圆气球,不偏不倚,圆陀陀,活泼泼地,一任天然之生机,如日月之升降、潮起与潮落、花开花谢、云卷云舒,似静犹动动犹静,身内的小天地与身外的大天地,同气相应,气场相连。这是题名《太极——拳论》的终极大秘密,所以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祖师爷可是口吐真言,实不我欺也!!奈后辈小子们不相信何!!

无极者,心意也,心意精神的运用是无形的,也是无限的。

无极生太极,太极内劲必须在心意的支配和感通前提下,才会产生和发生作用。

太极生阴阳,太极在没有外力侵犯的时候,就如一个均匀的圆气球,当受到外力侵犯时,气球才会发生变形,产生有凹必有凸的矛盾对待,这就是拳论上所说的“有前必有后,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这个两分或两合的走劲与粘劲,都是太极的中和一气所化生的阴与阳,所以啊,太极者阴阳之母也。

再用拳论上的话说,对 A 的理解也就是,“此全是意,不在外面在里面”,“以心运气,以气运身【此“气”可做内劲理解】”。所以,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之理即是此也——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

温馨提示,此一段内容为硬核干货,是整篇《太极拳论》的“皇冠”,不容置疑,要么你已经体验过或者你就干脆相信我,要么你就干脆选择不相信,离我而去,不许拟议、非议,好吗?

《太极拳论》最新解读「一」 从“开头至------而理唯一贯”一段

其五 B句的解释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这一句,给他的前面加一个主语的话,才好理解。即“太极者,动之则分;太极者,静之则合”。

“太极者,动之则分”,即是无极生太极生阴阳之顺行顺生也。太极不自动、不自生,须是无极引动太极,尔后太极生阴阳,哇唔!

“太极者,静之则合”,同样是无极的静之,而产生由阴阳回归太极、无极的逆行。哇!

动之则分,是顺行致用,迎敌实战之“技艺之末”,伤敌一万。自损三千,非遇危困而不发。也是太极拳功夫大成后的运用。

静之则合,才是练习太极拳的修身养生之本,由阴阳返归太极无极,正心修身,君子务本,齐国平天下的正统学问。

B句是在讲无极的主宰地位。所以拳论讲“此全是意,意气君来骨肉臣,练拳之首务在心静与敬”。

对于这一段的解释,那是古今从未有过的独门见解,一家之言,石破天惊。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此是动之则分;由阴阳回归太极,太极合于无极,就是静之则合,就是后面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了。

所以,“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就像是双向道,“动、分、出”是使用、技艺之末;“静、合、入”是积蓄养生、益寿延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