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镜头下的中国,六十年代日常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庭

 明日大雪飘 2020-02-24

【上海嘉定,马陆公社的农家;1964年。】南宋时期,今马陆隶属于嘉定县春申乡(守信乡)。清朝康熙年间,此地设马陆厂。1958年,马陆划入上海;同年成立公社。当时公社总面积逾三十平方公里,耕地面积逾三万六千亩;有生产大队十七个,人口逾三万。

【北京南柳巷胡同,传统民居内景;1964年。】西城区南柳巷,全长近四百米(琉璃厂西街-前孙公园)。据考证,此地原为东城墙外护城河。明朝时期,此地叫柳巷儿。清朝时期,此地也叫十门房。民国年间,南、北柳巷才被统称南柳巷;李少春寓所就在此地。

【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庆十五周年庆典;1964年。】本组图片由玛格南通讯社的勒内·布里(瑞士摄影师,1933年-2014年)先生拍摄;1964年至1965年,因Magnum-BBC的拍摄活动,他在中国生活了半年时间;此期间,勒内·布里曾在京、沪、粤、豫等地拍摄。

【内蒙古呼和浩特,老城区街景;1965年。】今呼市城区,由旧时的归化、绥远二城组成;五十年代中期,改为现名。归化为呼市旧城,历史逾四百年。解放初期,归化城内街道逾一百五十条,店铺、老字号遍布。由于城建改造,街道不断重建、更名,很多老街消失。

【内蒙古锡林浩特;1965年。】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今锡林浩特地区隶属于(阿巴哈纳尔)左翼旗,称贝子庙。五十年代初期,锡林郭勒盟成立,贝子庙改名锡林浩特。八十年代初,锡林浩特改设县级市;管辖三个苏木、一个镇、七个街道、六个农牧场。

【广州荔湾光复路地区,街头的行人;1965年。】旧时,荔湾称西关,属于核心的商业地带。南北走向的光复路,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该路的主干道浆栏路,曾是民国年间的药铺一条街。八十年代,该地成为童装的集散地;现为服装配料批发集散地。

【沈阳北陵公园,游园的学生们;1965年。】民国十六年(1927年),奉天省将清昭陵(皇太极陵墓)辟为北陵公园。该园占地面积十余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古老的皇陵苍松挺拔、奇花遍布,令中外游客心旷神怡。每年清明,很多学校会安排学生至此。

【陕西延安,小米地里的农民;1964年。】宋朝元祐四年(1089年),设立延安府。延安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光热充足,当地产的小米蛋白质含量高、含矿物质、维生素、蛋氨酸等;其中,延安香小米属于陕北三大杂粮之一。其作为主要秋粮,历史已逾七千年。

【洛阳市郊区,棉花地里的女农民;1964年。】明朝中期,棉花种植传至洛阳,得到大规模种植。但此时纺织多在江南,洛阳就成了山、陕、豫三省的主要棉花交易地;明末时期,洛阳棉商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中国生活,1964年-1965年。摄影:勒内·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