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奇葩冷知识:越狱不犯法,比剪刀手被揍,香槟加纸灰?

 为什么73 2020-02-24
原创 CC 法医秦明 3天前

挑战一下,这些奇葩的冷知识你都知道吗?

本文约4150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大家好!CC又来值班啦!戳这里看我上次值班的沙雕新闻更新~

虽然很多人都已经(在线)复工,(在线)开学,但相信大家应该都跟CC一样,在家待久了,就开始发现,原来天天刷剧、天天睡懒觉、天天吃零食……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爽(哭)

憋着一颗想出门的心,CC今天为大家搜集了一系列世界各国的冷知识,找资料的时候,真的是觉得有趣又好玩,恨不得立马丢到微信跟好基友们分享。眼看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胜利的曙光近在眼前,在最后冲刺的日子里,就跟着CC一起在家环游世界吧!

图源:《去他X的世界》.豆瓣电影

第一站 日本

  • 日本人与“巴黎综合征”之间有着怎样的牵连?

说到浪漫之都,很多人都会想到巴黎,CC也不例外。看完《天使爱美丽》这部浪漫的法国电影后,我就已经把巴黎设为了下一个旅行的目的地。在法留学的朋友还时不时给我按头安利巴黎,更是让我爱上了巴黎的神秘与文艺。

但有一天CC的那个朋友在朋友圈更新了一张巴黎实景照:略微杂乱老旧的街巷,昏沉的天气。

点开大图之后,我瞬间感到失落难过。

图源:CC朋友拍摄

难道这就是巴黎的买家秀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一批日本人的身上。

相比于我,他们对巴黎有着更深的美好憧憬与幻想,当他们真的去巴黎旅游或者工作后,这种落差感也造成了更严重的打击。有人甚至还出现了恶心、失眠、焦虑等严重的症状,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后来,旅法日本心理学家太田博昭(Hiroaki Ota)将这种症状称之为 “巴黎综合征”。

或许是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们普遍对巴黎有着迷之幻想与向往,当他们发现巴黎的街道原来也有脏乱差的一面、传说中的法国绅士与淑女其实并非法国人的全貌、高端精致的法国料理也不是法国餐饮的全部……

无法接受如此强烈的落差,又难以自我调节的人们,就容易产生更大的情感波动,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这让CC想到以前自己出游时的状态,出发前我总是对目的地怀揣着美好的幻想,感觉未来一段时间的期待与快乐都寄托在了目的地上。

当我抵达的那一刻,如果眼前的场景与脑海中设想的画面差距过大,我也会忍不住失落与难过。

后来,CC就习惯了在旅游出发前降低对目的地的期待值,同时,尽量少看比较华而不实的旅游攻略(比如大秀美景或者用艺术般的文字描绘某些景点的)。慢慢地,走在路上的CC,发现了旅行中的另一种美好。因为前期了解得不多,我的好奇心总是很旺盛,在城市的街头游荡时,我得以深入了解它们,得到了许多期待值以外的收获。

这可能也是许多朋友质疑我的原因,他们总问:怎么每次旅行,无论到哪座城市,你都是给好评(仿佛那座城市的水军

我相信,认真倾听一座城市的声音,就不难看见它最深处的魅力。

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 在日本有文身不能泡温泉?

CC小时候指着有文身(没错,词典里正确的用法是这个“文”哦)的路人问父母这是什么时,得到的回答是:

“那些都是不爱读书,流里流气的人才会有的,你可千万别想。

CC还记得当青春叛逆期的哥哥,在手臂上悄悄文了一个图案回家,被父母发现时,当时家里凝重的气氛,到现在都让CC感到后怕。

在保守的父母心中,文身本就是一种叛逆、不入流的行为。

虽说国内对有文身者可能会有一些批判的眼光,但在日本文过身的人甚至连温泉都不能去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其实是一棍子打死的说法。

日本温泉其实有几个种类,一般的钱汤(类似澡堂)是允许有文身的客人进入的,但有些温泉不可以,它们会贴出专门的告示牌。

告示牌。图片来源:知乎@东京IT神经男

而这些温泉对文身的要求也是不一致的,有些温泉无论文身大小,只要看见了,一律不准进入;也有些酒店是允许某些小处的文身进入的,或者温泉酒店会提供贴纸,遮挡小文身即可进入,如果是大范围、无法遮挡的文身(例如大花臂)就实在是没办法啦。

因为在日本,文身拥有者在人们眼里可能代表着是黑社会成员(这是日本比较出名的黑帮文化啦,为了彰显气势或者炫耀帮派,很多黑帮人士都喜欢文身)

上世纪八十年代,温泉刚开始在日本流行,成为人们最愿意光顾的休闲娱乐场所,但黑社会成员的光顾一定会让普通群众有所顾忌。

当时忙着赚钱的各个温泉商家,为了顾及其他客户的感受以及避免因为不正规文身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都会对文身者“say no”。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近现代的文化观念也有了很大变化,群众对是否要继续禁止文身人士进入温泉也产生了新的争议。

但直到目前为止,类似的泡温泉限制还是存在的,如果你身上有文身,又想去日本泡温泉,一定要记得提前询问商家情况,或是选择私人温泉哦~

说回CC的那位因文身被骂的哥哥,其实他文身的原因,是想将一些事情镌刻在心里,他文的图案也就是一个只属于他的记忆载体。

如今大家身边可能都有不少想尝试文身以及喜欢文身的朋友,有些人甚至表示,文身,有了第一个就会想文第二个,让人上瘾。

你有文身吗?如果有的话,你又是为什么而文身的呢?

第二站 俄罗斯

  • 2013年以前,啤酒在俄罗斯根本不算是酒?

今年CC和一帮好友是没机会聚会啦,但是宅家无聊疯了的我们,多了很多线上游戏和聊天的时间——约盘狼人杀,我们经常玩到忘记夜深……你们也一样吗?

闲聊的时候,我们总在憧憬着疫情结束后去哪里约饭,甚至已经商量好了开几瓶小酒一起喝个痛快。

对于南方妹子CC来说,最爱的大概就是低度果酒吧,但这种操作常常被北方的小伙伴嘲笑,CC知道在寒冷的地方,人们总是喜欢喝点小酒取暖,所以对他们而言,红的、白的、啤的都不叫个事儿。

CC身边的朋友也有爱喝啤酒的,聚会的餐桌上,它也是最常见的酒了。但是在2013年以前的俄罗斯,啤酒根本算不上酒,顶多只能算汽水!这你敢信吗?

那时的俄罗斯,酒精浓度低于10%的酒精饮料是作为汽水销售的,直至2013年,俄罗斯才将啤酒界定为酒,也许在战斗民族俄罗斯人的眼里,只有伏特加才算得上是酒吧╮(╯▽╰)╭。

想起一个朋友到俄罗斯去旅游,回来时超激动地告诉我:大雪天会看见俄罗斯人民提着一瓶满满当当(像酱油瓶子大小)的伏特加坐在家门口边喝边聊天,实在太彪悍了(这位在东北念书的朋友在心底不禁燃起崇拜之火)

俄罗斯超市多种多样的酒。图源:CC朋友拍摄

她说完之后,我脑补了一个这样的画面:我的一群朋友们在餐桌上奋力对着一瓶瓶啤酒拼吹瓶的画面,在俄罗斯人眼里可能就是一群人面红耳赤地喝汽水……

这感觉好像群熊叼着猎物一边大口撕扯,一边围看着小猫咪吃鱼的场景~

莫名感到反差萌。

那在你们的家乡,啤酒算得上是酒吗?你们那里又有什么不可思议的酒文化,欢迎留言分享~(友情提示,未成年小朋友请屏蔽这条内容哦,等你们长大了才可以品尝美酒呢~)

  • 硬核俄罗斯新年居然有这样匪夷所思的仪式感?

小时候看《僵尸先生》,碰上僵尸,道士作法的时候总会将写好的符烧掉放进酒杯里,然后喝一口向僵尸喷去,僵尸就会不敢靠近。

图源:《僵尸先生》.豆瓣电影

在俄罗斯,新年有一个类似的仪式,但目的并不是为了驱赶僵尸哈。

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会将美好的愿望写在纸上,点燃后将纸片放进香槟里。

据说只有一口喝下去,来年的愿望才能实现。

这实在有点匪夷所思,顶天立地的战斗民族,斗得过黑熊,打得过流氓,喝得了伏特加,却单纯到相信香槟里的灰烬可以帮他们实现愿望?

感觉又一次被戳中了萌点(笑)

  • 在俄罗斯比“OK”的手势很可能会被打?

CC一直以为“OK”的手势就表示好的、可以、没问题的意思,是全世界通用的手势语言。

但没想到在俄罗斯,比“OK”的手势有可能会引起人们的不适,甚至引来一顿猛揍。

因为“OK”的手势,在俄罗斯竟然是非礼的表示。

其实还有些手势也是不能在国外轻易展示的,像竖起大拇指,在我们眼里就表示点赞、很棒的意思,但在一些中东国家,这可能表示挑衅;又比如我们拍照喜欢举起的剪刀手,在英国,如果是手背朝向他人的剪刀手,则代表了公开侮辱,也许你可以想象一下有人在你面前竖了中指的画面……

这些都是各国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所以出国游玩前,记得要先查询好各国的一些手势禁忌,尽量避免做出不恰当的手势,这样你就不会遇到在街上突然遭遇眼神飞刀甚至挨打的情况啦。

最后一站 德国

  • 在德国竖起大拇指居然是这个意思?

上文说到在一些中东国家最好不要竖起大拇指,但在德国竖大拇指是OK的。

它表示数字“1”的意思,例如当你想喝点啤酒时,你可以在吧台处举起大拇指,酒保就会为你送上一杯啤酒,如果一杯意犹未尽,你想要两杯,只需要将食指也竖起,酒保就会给你送上两杯的啤酒。

不同的手势文化实在是有趣与神奇,比如广东省,在茶桌上,当其他人帮你添茶时,可以将食指中指并拢轻叩桌面表示感谢,你还知道哪些手势代表不同的意思呢?

德国数数手势。图源:@知乎早道德语

  • 德国越狱不犯法?

在德国竖中指是犯法的,但是越狱却不犯法?

这个规定的理由是: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

但如果越狱期间,囚犯是穿着监狱制服的话,不好意思,可能会被判“偷窃罪”;如果囚犯因为越狱需要,毁坏了监狱的墙或者其他物品,那就是“毁坏公物”了;如果他还试图通过金钱让狱警“帮忙”,那就是“贿赂罪”。

这么看来,在德国越狱的人可能要做到以下几点:囚服脱光光;不能破坏监狱的一丝一毫;更不能贿赂以及袭警;想来只有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才是德国囚犯梦寐以求的利器。

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图源:《哈利·波特》.豆瓣电影

所以在德国虽然越狱不犯法,但一般人肯定做不到啊!

而万一真的有人能做到拂拂衣袖不留下一片云彩毫无痕迹地越狱,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之前背负在身上的罪名并不会减轻,被抓回来之后照样有机会把牢底坐穿。

居家隔离的CC最近无聊,又打开了《非正式会谈》,恰好看到这一期在讨论“哪一句话能够轻易激怒各国代表”,其中,让CC印象深刻的就是宁大人在中国经常遭遇的一个问题。

图源:B站《非正式会谈》

来到中国后,有很多人都问过他,你来自哪里。

宁大人:我来自南非。

不知名群众:南非哪里啊?

宁大人:我就是来自南非啊。

图源:B站《非正式会谈》

宁大人内心OS:哎,我太“南”了……

……说实话,要不是这期节目,CC也一直不知道南非居然是个国家。

所以,在出门之前,还真的需要多多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常识,才不至于出门丢人鸭~

那么,你喜欢这一期的更新吗?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冷知识?留言分享给我们吧~

主稿-CC;编辑-鲁鲁修、包包;排版-CC;质检-天空;题图-鲁鲁修

题图来源:《百变星君》.豆瓣电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