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古稀老人赵 2020-02-24

2020年开年伊始,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始料不及的影响,旅游及旅游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早日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减少聚集,不去人多的场所无疑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断病毒传播的最有效的方式,我们每一个人都别无选择,必须严格执行,这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而对于喜欢旅游,不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来说,颐和园绝对是一个特殊时期出门走走的首选之地。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与平日里相比,颐和园的游人减少了很多,少了往日的喧嚣,多了几分宁静,这也让你有机会更从容地欣赏颐和园的美。虽然已是七九天,但一场大雪使北京城的气温陡然下降,气温的下降虽然延缓了冰面的消融速度,但昆明湖的冰面依然逐渐开始消融,融化的湖水与未化的冰面形成一个漂亮的S形。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远处的十七孔桥静静地横卧在昆明湖上,薄厚不同的冰层在冰面上形成了漂亮的花纹,随着天空中白云的流动,太阳时而隐藏在云中,时而又穿云而出,斑驳的光影投射在冰面上,眼前的昆明湖变得越发地迷人。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强烈的大风虽然带来了寒冷,却也使得空气越发地通透,远处的群山此刻无比地清晰,山坡上的公路也历历在目。紧邻颐和园的玉泉山上,不仅玉峰塔直入眼帘,旁边的妙高塔此刻也让人无法忽视。妙高塔是北京城为数不多的金刚宝座塔之一,建于乾隆三十六年,俗名锥子塔。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练桥是颐和园西堤的六桥之一,也是其中最漂亮的一座桥梁,由于地势较高,这里也是十七孔桥的最佳观赏点之一。平日里桥上总是川流不息的人群,既有在上面歇脚的,也有拍照观景的,今天它难得地显得有点落寞,却也增加了一分孤芳自赏的美感。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西堤的西侧是一群黑天鹅和野鸭的领地,这里的黑天鹅是许多游人的心头之好,常年都有许多游人在此围观黑天鹅嬉戏、游泳,更有许多摄影爱好者为了拍到自己理想的作品在此长时间蹲守,而黑天鹅则早已习惯了长枪短跑的围追堵截,任观众再多,它们也只是按照自己原本的喜好尽情地表演。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豳风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名桑苎桥,后因避讳咸丰帝的名字而改取《诗经》中《豳风》诗意为桥名。这是离万寿山最近的一座桥,也是隔湖拍摄及观赏万寿山上佛香阁等众建筑的的最佳处。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诗句。石舫,取自海清河晏之意,颐和园石舫,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在园林中建石舫不仅是为证明水是活的、可坐舟,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这条名叫“清晏舫”的石舫其原型是乾隆下江南时乘坐的安福舻。石舫有两处与人们的直观感受相反之处:其一,清晏舫的上层建筑是木制而非石质制;其二,石舫是一条正在靠岸而不是正要远航的船。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夕阳西下,太阳在昆明湖上洒下一片金辉,伫立昆明湖的北岸,眼前是烟波浩渺的湖水,耳中传来湖水拍打湖岸的水声,此情此景心中只有惬意两字。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我一直以为万寿山是颐和园的精华建筑之所在,游颐和园而不进排云殿可以说等于没有去过颐和园,可惜特殊时期排云殿并不对游客开放,这种缺憾只能留待以后弥补了。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长廊全长为728米,为慈禧太后的御用走廊。1990年,长廊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往日里熙熙攘攘的长廊今日难得的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乐寿堂”的“乐寿”二字,追溯起来,出自《论语——雍也》篇,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乐寿堂曾是慈禧居住的地方,堂阶两侧对称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谐音'六合太平'之意。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水木自亲原是一座码头,水木自亲殿是乐寿堂的宫门,大殿南面临昆明湖,门前一座青石造雕栏码头,是慈禧太后从水路出入颐和园上下船的地方。水木自亲殿门前两丈多高,顶部呈半圆形的灯架,叫做“探海神灯”,上面可悬气灯,供慈禧晚间游湖照明之用。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知春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据传“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故取名知春亭。知春亭是观赏万寿山、昆明湖全景及玉泉山西山借景最好的观景点。知春亭与北面的“玉兰堂”、“日夕佳楼”、“水木自亲”等临湖建筑,组成一个环抱状宁静港湾,给辽阔的昆明湖前湖水面平添了一种亲切祥和的气氛,亭的景点作用十分突出。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颐和园昆明湖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又称瓮山泊。昆明湖是一个半天然、半人工湖。清乾隆时凿深了瓮山泊并加以扩充,成为面积比明代时扩大两倍的巨湖,始名昆明湖。这一命名,是乾隆帝采用的汉武帝在长安都城凿昆明池操练水师的典故,此名沿用至今。昆明湖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纳入游人的视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昆明湖上的主要景物有西堤及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孔桥等。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十七孔桥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建于清乾隆时期,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十七孔桥的桥洞为什么要建十七个孔呢?这是因为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将桥建成17孔。

颐和园,美与内涵并存的中国古典园林典范

镇水铜牛位于昆明湖的东堤,卧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态生动、形似真牛著称。清乾隆二十年(1755)用铜铸成,称为“金牛”。据传是为镇压水患而建。牛背上还铸有由乾隆帝撰写的80个字的篆体铭文《金牛铭》。铭文为:“夏禹治河,铁牛传诵。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铜牛是颐和园极受游客喜欢的一处标志性景点,每天与铜牛合影的游客络绎不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