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磨:用电动机或内燃机带动的自动磨面机。——百度百科 1、亚乔辛火磨 亚乔辛火磨,旧址位于今宽城区凯旋路29号、长春机车厂院内。1903年由中东铁路工程师、俄籍塞尔维亚人苏伯金出资开设,砖混结构,地上4层、地下1层。是长春历史上第一座全红砖结构的建筑(俗称“大红楼”),也是长春有始以来高度最高、层数最多、第一个建有地下室的建筑。它的出现,宣告了长春近代面粉工业由此开端,自此长春也开始步入工业时代。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急于回到塞尔维亚的苏伯金,将亚乔辛火磨以4.9万卢布的低价转让给资本家王荆山,使其成为“裕昌源火磨”的一部分。解放以后,亚乔辛火磨旧址成为长春机车厂的生产车间,2001年开始改做库房后被逐渐废弃,2007年拆除部分后被叫停,残存部分保留至今。 上个世纪90年代时的亚乔辛火磨旧址,当时保存还较为完好。图片出自《近代长春建筑》 网络图片,2011年左右时的亚乔辛火磨旧址,仅残余部分 2019年,网友“风水先生”拍摄的亚乔辛火磨旧址 2、裕昌源火磨 裕昌源火磨,旧址位于今宽城区东广场以东、现长春市粮油加工厂院内(东八条2号)。1914年9月,王荆山将以往开设的小火磨和购买的亚乔辛火磨整合,改称“裕昌源火磨”。并在东广场东边的满铁附属地内购置土地,建设了裕昌源火磨的新厂区。“一战”期间因大量供给俄国军需,裕昌源火磨的生意十分兴旺,日产面粉800包,行销长春、哈尔滨及东北其他地方。 随着厂房设备的安装到位,裕昌源的生产能力得到了的提高,同时为了保证供给,还铺设了铁路专用线。到1917年的时候,其日产能力已提高到1500袋。1918年,裕昌源又以19万元的价格收买了吉林的恒茂火磨,后又在哈尔滨和安达设有支店,成为了当时的“亚洲第一火磨”。 2011年12月,修复一新的“裕昌源火磨”办公平房南侧正面 2011年12月,修复一新的“裕昌源火磨”办公用平房北侧 解放战争期间,裕昌源火磨曾做为国民党第六十军起义的临时指挥所。1956年,更名为裕昌源制米厂。1971年,改称为长春市粮油加工厂,后改制为长春粮食集团裕昌源粮油加工有限公司。其厂房早已拆除,现存办公用平房一座。2002年7月8日,该遗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时对其进行抢救性修复,2007年8月修复完毕。 1939年4月时长春的局部地图,图中标注区域为裕昌源、天兴福和福顺厚火磨的位置 百度卫星地图截图,如今裕昌源、天兴福和福顺厚火磨旧址残存的区域 网友“赵炳清”老师拍摄的福顺厚火磨(右)和天兴福火磨(左) 3、天兴福火磨 天兴福火磨,旧址位于今长春市粮油加工厂院内裕昌源火磨旧址西北约240米处。1918年设立,创办人邵乾一、邵慎亭兄弟二人。主要设备是上海美商恒丰公司的美国脑达克厂产的制粉机七部,锅炉一台。日产“天官牌”面粉2000袋,分绿天官、红天官、兰天官、黑天官四种。1945年光复后,此厂未恢复生产,机械设备破损流失,现作为仓库使用。 网友“赵炳清”老师拍摄的天兴福火磨远景 网友“赵炳清”老师拍摄的天兴福火磨近景 4、福顺厚火磨 福顺厚火磨,旧址位于今宽城区长白路长春市育新学校中学部(原70中)西侧、天兴福火磨旧址西南约140米处。1919年9月设立,创办人曲子源。此处原为双和机械厂,1919年被曲子源以40万银元的价格购买,并改为面粉厂,当时日产面粉2400袋。1945年光复后,机械设备丢失。目前作为民宅使用,其使用人员多为外地来长春的务工人员。 图中右侧为伪满初期时的伪皇宫兴运门的位置,左侧红框内的建筑为福顺厚火磨。 伪满时期的一张福顺厚火磨影像 2011年12月时的福顺厚火磨旧址 2017年8月时的福顺厚火磨旧址,其西侧的烟囱已拆除 文字部分参考: 1、新浪“老糊涂神”的博客; 2、李之吉——《近代长春制粉业的产生与发展(1900-1949)》。 ———— |
|
来自: 袁承志dtau70na > 《东北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