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府城为何被称为“靴子城”?它和元大都同出于一人之手,此人是谁?

 大运河时空 2020-02-24

保定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但是在历史上的清朝和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曾是清朝直隶省和后来的河北省的省会,特别是在清朝的时候,从1669年开始到清朝结束的240多年里一直是直隶省省会、直隶总督的驻地。

河北这个古城与元大都共同出自一人之手,为何却被称为“靴子城”

清代的保定府与京师位置示意图

在明、清以及今天看来,保定的位置虽然很重要,但是它的置县历史与秦汉时开始实行郡县制后就设县的历史古县相比,就要晚上很多。到了魏晋南北朝的北魏太和元年(477年)才因临清苑河而置清苑县,成为这一带设县之始。

河北这个古城与元大都共同出自一人之手,为何却被称为“靴子城”

北宋时的保州、保塞军

北宋时期,这里是宋辽前线,并且清苑还是宋太祖赵匡胤祖籍地,因此重要性就极大的提升了,由县升为了军、州。但是这一带最辉煌、最重要的时期的到来要等到元、明、清三朝的都城确定在保定以北的直线距离150公里左右古燕地之后了。这个定都之地北靠燕山天险,保定这里自然就成为了都城的南大门,重要性不言而喻。

“保定“之名得自于元代的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取“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从那时候起,保定就和京城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京畿重地,“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

其实保定与北京的关系,在抛开行政上、地理上、战略位置上这些方面之外,还有另外的一层:两个城市的修建者或者说是主持修建的人都是同一人,就是涿州定兴(今天的保定定兴县)人张柔。

河北这个古城与元大都共同出自一人之手,为何却被称为“靴子城”

元代的大都和保定


在元朝,张柔的名气和功劳并不小。他先是金末元初时期聚集乡邻亲族结寨自保的中原地方武装首领,后投降了蒙古军。他随蒙古军参加了伐金的围汴京(今河南开封)之役、随忽必烈攻鄂州之战,立下了无数战功。忽必烈即大汗位的第二年,张柔以年老致仕,受封安肃公。

张柔修建保定城是在他刚投降蒙古军后不久,当时任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本路经略使,行元帅事等职,治所先是在满城,后来率军先后攻下易州(今河北易县)、安州(今河北安新西南)、保州(今河北保定)、雄州(今河北雄县)、完州(今河北顺平县)等地,在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他控制的范围覆盖深冀以北、真定以东三十余城和许多山寨,“威名震河朔”。

河北这个古城与元大都共同出自一人之手,为何却被称为“靴子城”

《古今图书集成》上的保定府疆域图

他在所控制的区域,大力发展生产、休养生息,“定列数条,劝民修治耒耜,树艺桑麻”,在他的悉心经营下,这一带成了他牢固的“大后方”。但是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带来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驻地满城靠山,发展空间不大。鉴于这种情况,张柔在1227年将驻地迁到保州旧址,但此时北宋的保州经过连年战乱已成为一片废墟。于是他开始主持修建保州城,对于这件事,《古今图书集成》是这样记载的:

城之始建,无所考。金贞祐初,堕城屠居民殆尽,丘墟者。十七年,元大将张柔自满城移镇,始复其城,在一亩泉之阳,周围计十二里三百三十步,高三丈五尺,上阔一丈五尺,下阔三丈五尺,濠阔五丈,深三丈。

河北这个古城与元大都共同出自一人之手,为何却被称为“靴子城”

民国时期的老地图上的保定府

张柔在规划建设了新保州城后,建书院,迁庙学,利交通,利农商工,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和居民的生活环境,使保州城成为“燕南一大都会”,建好后的新城奠定了后来的明、清保定府城的基本格局。后世除了在明朝时将土城增建为了砖石城墙、对城墙进行增、修建之外,城墙轮廓无太大的改变。

这座由张柔始建的古城,如果在高空鸟瞰的话,它的形状像古代的官靴,并且由于它还是京城立足的重要保障,因此历来对它有“天子脚下立靴城”美誉,在民间称其为“靴子城”。

河北这个古城与元大都共同出自一人之手,为何却被称为“靴子城”

上个世纪70年代时的保定卫星图,可见靴子清晰的轮廓

河北这个古城与元大都共同出自一人之手,为何却被称为“靴子城”

河北这个古城与元大都共同出自一人之手,为何却被称为“靴子城”

河北这个古城与元大都共同出自一人之手,为何却被称为“靴子城”

各个不同版本的保定地图,其形似“靴子”

张柔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在他致仕退休之后的5年后,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他又被重新启用,“行工部事”,即行使工部尚书的职责,主持修建元大都城。

对于元大都城的修建,很多人都知道其主持者是刘秉忠,但刘秉忠当时已经是位高权重的光禄大夫、太保,领中书省政事,是三公之一、超品大员,不可能事必躬亲,他应该只是相当于定规划、定调子的人,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上,就是“行工部事“的张柔。估计也是元朝的皇帝了解到了他有建设、经营保州城的成功经验,才在退休之后又重新重用的。

张柔通过营建元大都,地位进一步提高,在至元四年(1267年),进封蔡国公。至元五年(1268年)张柔去世后赠太师,谥号为武康。延祐五年(1318年),又加封汝南王,谥号忠武。可见元皇室给了他多么高的评价。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